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中百論(中百論)
指古 印度 龍樹 所著的中論與 提婆 所著的百論。兩書為大乘空宗(即中觀學派)的經(jīng)典,因借以指該宗的學說。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附錄《慈恩宗》:“當時大乘佛學中儼然和瑜伽對峙的‘中百論’學說, 玄奘 也先后在 北印度 及 那爛陀寺 反復學習了好多遍。”
《漢語大詞典》:永康學派(永康學派)
南宋 儒學派之一。因代表人物 陳亮 為 永康 (今屬 浙江省 )人,故稱。此派主張“義利雙行”、“王霸并用”的“事功之學”,反對理學家空談心性命理。與“ 永嘉 學派”同有“浙東學派”之稱。
《國語辭典》:浙東學派(浙東學派)  拼音:zhè dōng xué pài
1.南宋時由浙東人組成的理學學派。主要有融合朱陸,主張經(jīng)世致用,以呂祖謙為首的金華學派;有倡導事功,批評心性之學,以陳亮為首的永康學派;有重視社會政治,以葉適為首的永嘉學派。
2.清初由浙東人組成的史學學派。主要人物有黃宗羲、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章學誠、邵晉涵等人。重現(xiàn)史學價值,使與經(jīng)學融通。
《國語辭典》:皖派  拼音:wǎn pài
清代漢學家的一派。以戴震為首,段玉裁、王念孫等都屬這一派。因戴震為安徽人,故稱為「皖派」。
《漢語大詞典》:帖括派
明 末研習科舉應試的八股文的學派。 梁啟超 《清代學術概論》四:“此實對於晚 明 之帖括派、清談派施一大針砭。 清 代學者以樸學自命,以示別於文人,實 炎武 啟之。”
《國語辭典》:一家之學(一家之學)  拼音:yī jiā zhī xué
自成體系的獨特見解?!稌x書。卷三四。杜預傳》:「又作盟會圖、春秋長歷,備成一家之學,比老乃成?!挂沧鳌敢患抑浴?。
《國語辭典》:新月派  拼音:xīn yuè pài
民國十七年至二十二年間(西元1928~1933),在新月月刊及其相關雜志上,執(zhí)筆的一群主張見解相近、氣息風格類似、態(tài)度嚴正認真的作家而言,如徐志摩、聞一多、胡適、葉公超、梁實秋等。
《國語辭典》:明道學派(明道學派)  拼音:míng dào xué pài
宋朝程顥所創(chuàng)立的學派。其學本于識仁,而注意存養(yǎng)之功。
《國語辭典》:陸王之學(陸王之學)  拼音:lù wáng zhī xué
宋代陸九淵與明代王守仁兩學派的合稱。這兩派思想一脈相承,都屬心學派,以「發(fā)明本心」為學問之首要。但陸偏儒,王偏道;陸主漸悟,王主頓悟。相對于宋代程朱之學而言。
《國語辭典》:犬儒學派(犬儒學派)  拼音:quǎn rú xué pài
西元前三八○年,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安諦斯提尼斯(Antisthenes)在雅典成立的哲學派別。倡言福德合一,有德即幸福,以簡單的物質(zhì)生活自甘,藉苦行達于主善,人嘲之為「犬儒學派」。也稱為「西尼克學派」。
《國語辭典》:官房學派(官房學派)  拼音:guān fáng xué pài
舊稱以開辟土地、充實庫藏,增加國家財富為研究重點的學派。
《國語辭典》:橫渠學派(橫渠學派)  拼音:héng qú xué pài
北宋張載為陜西眉縣橫渠鎮(zhèn)人,世人因此尊稱他所創(chuàng)立的學派為橫渠學派。此派教人以學古、力行為主。
《國語辭典》:解析批評(解析批評)  拼音:jiě xī pī píng
一種西洋文學批評的學派。此派將作品視為一獨立整體,并認為利用嚴格的分析方法來分解其各部構造,可以發(fā)掘出作品的特質(zhì)與意義。
《國語辭典》:邏輯實證論(邏輯實證論)  拼音:luó jí shí zhèng lùn
發(fā)源于奧地利維也納學派,為二十世紀哲學主流之一。認為哲學的主要工作只是在建立一套完整的邏輯系統(tǒng),使能以正確的方式表達出清晰的觀念,而這些觀念只限于邏輯可以驗證的知識,并無法討論有關信仰與倫理的問題。
《國語辭典》:新古典學派(新古典學派)  拼音:xīn gǔ diǎn xué pài
一種經(jīng)濟學的流派。旨在修正亞當斯密以來的古典學派經(jīng)濟理論,以因應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社會的需求,主張一般均衡理論、提倡福利經(jīng)濟、鼓勵政府干預經(jīng)濟發(fā)展等。由馬歇爾創(chuàng)始,至凱恩斯集其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