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如意輪觀自在菩薩念誦法
【佛學(xué)大辭典】
(修法)為罪障消滅,以如意輪觀音為本尊而行之修法也。真言行者最初所修之行法。
如意心陀羅尼咒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jīng)之略名。
如意輪蓮華心如來
【佛學(xué)大辭典】
(菩薩)如意輪觀音之德號也。觀音為蓮華部之中堅,故云蓮華心。原為久成之古佛,故稱如來。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如意輪觀音的德號。觀音為蓮部的中堅,故云蓮華心,本是久已成道的古佛,故稱如來。
如意輪蓮華心如來修行觀門儀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宋慈賢譯。說如意輪觀音之修法。
如意輪瑜伽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之略名。儀軌之名。
身如意通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六通之一。(參見:通)附錄。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六通之一。(參見:六通)
【三藏法數(shù)】
謂身能飛行,山海無礙,于此界沒,從彼界出;于彼界沒,從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隨意變現(xiàn),是名身如意通。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作用自在無礙,謂之通。佛、菩薩、外道、仙人之所得者也。即通力、神通等是也。瓔珞經(jīng)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勾蟪肆x章二十本曰:「作用無壅,名之為通。」此有三種之別:一報得通力,三界諸天皆有五種之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此神通皆依果報而自然感得者。二修得通力,三乘圣者修三學(xué)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禪定而現(xiàn)得五通者。三變化通力,三乘圣者以神通力變現(xiàn)種種者。見華嚴(yán)大疏三。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作用自在無礙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種,即一、報得通力,三界諸天都有五種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這些神通都是依靠果報而自然感得;二、修得通力,三乘圣人修習(xí)三學(xué)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禪定也能得五通;三、變化通力,三乘圣人以神通的力量變現(xiàn)種種的境界事物。
六通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三乘圣者所得之神通,有六種: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也。亦稱六神通。法華經(jīng)曰:如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參見:通)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于前五通加漏盡智證通A^sravaks!aya-jn^a%na之一。漏盡知證通者,三乘之極致,諸漏(即一切煩惱)斷盡為無礙者。成就此六通限于三乘之圣者。俱舍論二十七曰:「通有六種:一神境智證通,二天眼智證通,三天耳智證通,四他心智證通,五宿住隨念智證通,六漏盡智證通。雖六通中第六唯圣,然其前五,異生亦得?!勾蟪肆x章二十本曰:「一名身通,二名天眼,三名天耳,四他心智,五宿命,六漏盡通?!梗ㄒ陨狭裢ù蔚冢嵌日摱苏f其次第)。法界次第中上曰:「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智通。」(次第異)。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三乘圣者所得到的神通一共有六種,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六通又名六神通。通者作用自在而無礙曰通,或曰通力,或曰神通。
一、神境通 亦名如意,有三意:
一、能到 謂能到者有四:
一、身能飛行,如鳥無礙?!  ∪?、此沒彼出,彼沒此出。
二、移遠令近,不往而到?!  ∷?、一念能至十方世界。
二、轉(zhuǎn)變 謂轉(zhuǎn)變者有四:
一、大能作小?!       ∪?、一能變多。
二、小能作大?!       ∷摹⒍嗄茏円?。
三、圣如意 圣如意者:
一、化現(xiàn)無方?!       《?、應(yīng)變不測。
二、天耳 聞聲無礙,是曰天耳。
三、他心 知他心事無礙,是曰他心。
四、宿命 知過去世事無礙,是曰宿命。
五、天眼 觀色無礙,是曰天眼。
六、漏盡 自能漏盡,復(fù)能遍知一切眾生漏盡不盡等,是曰漏盡。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三藏法數(shù)云:
一、天眼通 謂能見九界眾生,死此生彼苦樂之相,及見一切世間種種形色,無有障礙,是名天眼通。
二、天耳通 謂能聞九界眾生,苦樂憂喜語言,及世間種種音聲,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 謂能知九界眾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 謂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一切眾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身如意通 謂身能飛行山海無礙,于此界沒,從彼界出,于彼界沒,從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隨意變現(xiàn),是名身如意通。
六、漏盡通 漏盡通者,漏即五住煩惱惑也,謂如來斷五住惑盡,不受二種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盡通。
念如意足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參見:四如意足)
【三藏法數(shù)】
念者,專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謂若非一心,觀法斷絕;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為念如意足。
四如意足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又名四神足。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種之禪定也。前四念處中修實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進,精進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種之定以攝心,則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總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義,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種之定而起,故名定為足,又神者靈妙之德,此定為能生靈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論十九曰:「問曰:四念處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雖有定,智慧精進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種定者:欲為主得定,精進為主得定,心為主得定,思惟為主得定?!谷凰娜缫庾阒Q目,異說頗多,智度論及法界次第,列欲,精進,心,思惟,輔行七列欲,精進,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論則列欲勤心觀,四教儀則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記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發(fā)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發(fā)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專住依心之力,故定引發(fā)而起。四觀神足,于加行位觀察理,依觀之力,故定引發(fā)而起。加行位中雖有多法,而此四法資益最勝,故從此四者而名?!咕闵嵴摱逶唬骸负尉売诙⑸褡忝?,諸靈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謂受用種種神境,分一為多,乃至廣說。足謂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說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種禪定,謂修此四者,則能如意開發(fā)神通。一、欲如意足,謂修道趣果的欲望增進。二、念如意足,謂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進如意足,謂精進直前,功無間斷。四、慧如意足,謂真照離妄,心不散亂。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處中,修實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進。精進智慧增長,定力小故。今得四種之定以攝心,則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樂,莊嚴(yán)彼法,故名為欲。謂凡所修習(xí)一切諸法,若無樂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樂欲,所愿皆得,是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專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謂若非一心,觀法斷絕,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為念如意足。
三、進 精進如意足。精進者,無雜曰精,無間曰進。謂惟專觀理,使無間雜,故曰精進。凡所修習(xí)一切諸法,若無精進,事必不成。若能精進,所愿皆得,是為精進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馳散也。謂凡所修習(xí),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數(shù)】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樂,莊嚴(yán)彼法,故名為欲。謂凡所修習(xí)一切諸法,若無樂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樂欲,所愿皆得,是為欲如意足。(莊嚴(yán)彼法者,謂修希即心,令四念處身受心法之觀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專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謂若非一心,觀法斷絕;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為念如意足。
〔三、精進如意足〕,精進者,無雜曰精,無間曰進。謂惟專觀理,使無間雜,故曰精進。凡所修習(xí)一切諸法,若無精進,事必不成;若能精進,所愿皆得,是為精進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馳散也。謂凡所修習(xí),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數(shù)】
謂所修之法,如愿滿足也。一、欲如意足,謂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滿足也。二、精進如意足,謂于所修之法,專注一心,無有間雜,如愿滿足也。三、念如意足,謂于所修之法,記憶不忘,如愿滿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謂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滿足也。
供具如意愿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又曰供養(yǎng)具如意愿。四十八愿中第二十四之愿名。無量壽經(jīng)上曰:「設(shè)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xiàn)其德本,諸所欲求供養(yǎng)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褂蛊兴_供養(yǎng)諸佛之品具如意之愿也。
供養(yǎng)如意愿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指四十八愿中,第二十四愿而言:與供具如意愿同。
思惟如意足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四如意足之一。
【三藏法數(shù)】
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馳散也。謂凡所修習(xí),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為思惟如意足。
消除一切閃電障難隨求如意陀羅尼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宋施護譯。佛在舍衛(wèi)國向阿難說四方電神之名,并說神咒。觀自在等亦各說一咒。即雷除之咒也。
神通如意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六神通中之神境通,又名心如意通。以得如意自在之通力故也。觀無量壽經(jīng)曰:「阿彌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國變現(xiàn)自在?!?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心如意通,即六神通中之神境通。
欲如意足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四如意足之一。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四如意足之一。(參見:四如意足)
【三藏法數(shù)】
欲者,希向慕樂,莊嚴(yán)彼法,故名為欲。謂凡所修習(xí)一切諸法,若無樂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樂欲,所愿皆得,是為欲如意足。(莊嚴(yán)彼法者,謂修希即心,令四念處身受心法之觀成就也。)
四如意足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又名四神足。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種之禪定也。前四念處中修實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進,精進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種之定以攝心,則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總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義,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種之定而起,故名定為足,又神者靈妙之德,此定為能生靈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論十九曰:「問曰:四念處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雖有定,智慧精進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種定者:欲為主得定,精進為主得定,心為主得定,思惟為主得定?!谷凰娜缫庾阒Q目,異說頗多,智度論及法界次第,列欲,精進,心,思惟,輔行七列欲,精進,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論則列欲勤心觀,四教儀則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記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發(fā)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發(fā)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專住依心之力,故定引發(fā)而起。四觀神足,于加行位觀察理,依觀之力,故定引發(fā)而起。加行位中雖有多法,而此四法資益最勝,故從此四者而名?!咕闵嵴摱逶唬骸负尉売诙⑸褡忝?,諸靈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謂受用種種神境,分一為多,乃至廣說。足謂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說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種禪定,謂修此四者,則能如意開發(fā)神通。一、欲如意足,謂修道趣果的欲望增進。二、念如意足,謂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進如意足,謂精進直前,功無間斷。四、慧如意足,謂真照離妄,心不散亂。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處中,修實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進。精進智慧增長,定力小故。今得四種之定以攝心,則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樂,莊嚴(yán)彼法,故名為欲。謂凡所修習(xí)一切諸法,若無樂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樂欲,所愿皆得,是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專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謂若非一心,觀法斷絕,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為念如意足。
三、進 精進如意足。精進者,無雜曰精,無間曰進。謂惟專觀理,使無間雜,故曰精進。凡所修習(xí)一切諸法,若無精進,事必不成。若能精進,所愿皆得,是為精進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馳散也。謂凡所修習(xí),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數(shù)】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樂,莊嚴(yán)彼法,故名為欲。謂凡所修習(xí)一切諸法,若無樂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樂欲,所愿皆得,是為欲如意足。(莊嚴(yán)彼法者,謂修希即心,令四念處身受心法之觀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專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謂若非一心,觀法斷絕;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為念如意足。
〔三、精進如意足〕,精進者,無雜曰精,無間曰進。謂惟專觀理,使無間雜,故曰精進。凡所修習(xí)一切諸法,若無精進,事必不成;若能精進,所愿皆得,是為精進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馳散也。謂凡所修習(xí),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數(shù)】
謂所修之法,如愿滿足也。一、欲如意足,謂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滿足也。二、精進如意足,謂于所修之法,專注一心,無有間雜,如愿滿足也。三、念如意足,謂于所修之法,記憶不忘,如愿滿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謂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滿足也。
普遍光明燄鬘清凈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二卷,唐不空譯。略稱大隨求陀羅尼經(jīng)、隨求陀羅尼經(jīng)、大隨求經(jīng)、隨求經(jīng)等。佛在大金剛須彌峰樓閣,集一切大眾,放頂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剎說大神咒,名普遍光明。(中略)大隨求陀羅尼。并說種種靈驗之事。更有寶思惟譯之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jīng)一卷,同本抄略。
進如意足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參見:四如意足)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參見:四如意足)
四如意足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又名四神足。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四種之禪定也。前四念處中修實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進,精進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得四種之定以攝心,則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總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義,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種之定而起,故名定為足,又神者靈妙之德,此定為能生靈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智度論十九曰:「問曰:四念處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雖有定,智慧精進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愿。四種定者:欲為主得定,精進為主得定,心為主得定,思惟為主得定。」然四如意足之稱目,異說頗多,智度論及法界次第,列欲,精進,心,思惟,輔行七列欲,精進,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論則列欲勤心觀,四教儀則列欲念心慧。俱舍光記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發(fā)而起。二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發(fā)而起。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專住依心之力,故定引發(fā)而起。四觀神足,于加行位觀察理,依觀之力,故定引發(fā)而起。加行位中雖有多法,而此四法資益最勝,故從此四者而名?!咕闵嵴摱逶唬骸负尉売诙⑸褡忝T靈妙德所依止故。(中略)神謂受用種種神境,分一為多,乃至廣說。足謂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說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種禪定,謂修此四者,則能如意開發(fā)神通。一、欲如意足,謂修道趣果的欲望增進。二、念如意足,謂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進如意足,謂精進直前,功無間斷。四、慧如意足,謂真照離妄,心不散亂。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處中,修實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進。精進智慧增長,定力小故。今得四種之定以攝心,則定慧均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樂,莊嚴(yán)彼法,故名為欲。謂凡所修習(xí)一切諸法,若無樂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樂欲,所愿皆得,是為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專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謂若非一心,觀法斷絕,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為念如意足。
三、進 精進如意足。精進者,無雜曰精,無間曰進。謂惟專觀理,使無間雜,故曰精進。凡所修習(xí)一切諸法,若無精進,事必不成。若能精進,所愿皆得,是為精進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馳散也。謂凡所修習(xí),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數(shù)】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樂,莊嚴(yán)彼法,故名為欲。謂凡所修習(xí)一切諸法,若無樂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樂欲,所愿皆得,是為欲如意足。(莊嚴(yán)彼法者,謂修希即心,令四念處身受心法之觀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念者,專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謂若非一心,觀法斷絕;若能一心,所愿皆得,是為念如意足。
〔三、精進如意足〕,精進者,無雜曰精,無間曰進。謂惟專觀理,使無間雜,故曰精進。凡所修習(xí)一切諸法,若無精進,事必不成;若能精進,所愿皆得,是為精進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馳散也。謂凡所修習(xí),若能思惟,所愿皆得,是為思惟如意足。
【三藏法數(shù)】
謂所修之法,如愿滿足也。一、欲如意足,謂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滿足也。二、精進如意足,謂于所修之法,專注一心,無有間雜,如愿滿足也。三、念如意足,謂于所修之法,記憶不忘,如愿滿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謂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滿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