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詞典 1分類詞匯 11
《漢語大詞典》:夷翟
夷狄。史記·秦本紀:“ 秦 僻在 雍州 ,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孔子家語·相魯》:“ 魯 以君子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翟道教寡人?!币槐咀鳌?夷狄 ”。
分類:夷狄
《國語辭典》:夷狄  拼音:yí dí
古稱四境未開化的民族?!妒酚洝>硪弧鹆?。吳王濞傳》:「母親夷狄,以疏其屬。」《大宋宣和遺事。元集》:「陰濁用事底時節(jié),夷狄陸梁,小人得志?!?/div>
《漢語大詞典》:夷夏
(1).夷狄與華夏的并稱。古代常以指 中國 境內(nèi)的各族人民。周書·于翼傳:“ 翼 又推誠布信,事存寬簡,夷夏感悅,比之大小 馮君 焉?!?唐 劉禹錫 《賀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澤,副夷夏會同之心。” 明 徐渭 《初入京瞻宮闕》詩:“域中夷夏極,天上帝王家。”
(2).指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與內(nèi)地。 唐 王勃 《滕王閣序》:“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div>
《漢語大詞典》:古先生
東漢 末有 老子 入夷狄為浮屠的傳說,至老子化胡經(jīng)、西升經(jīng)等道經(jīng),益增附會,證成其說,謂 老子 西游化胡成佛,并以佛為其弟子,自號為“古先生”。后世因以“古先生”借稱佛及佛像。 唐 王維 《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邱蘭若》詩:“深洞長松何所有,儼然 天竺 古先生 。” 趙殿成 箋注:“《西昇經(jīng)》:‘ 老子 西昇,開道 竺乾 ,號 古先生 。善入無為,不終不始,永存綿綿?!?李榮 注:‘ 竺乾 者,西域之國名也。號 古先生 者,謂無上大道先天而生。故曰 古先生 ,即 老子 之別號也?!?唐 白居易 《酬夢得以予五月長齋延僧徒絶賓友見戲十韻》:“交游諸長老,師事古先生。”原注:“ 竺乾 古先生也。” 明 許承欽 《夏仲自正覺寺游佛峪》詩:“當戶古先生,鬼工迄未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琉璃青黯黯,靜對古先生?!?/div>
《漢語大詞典》:狄道
夷狄之道。指唯務詐力,不行禮義之道。 宋 陳亮 《問答下十二》:“及其行詐謀,用狄道,則斥而棄之如故也?!?/div>
《漢語大詞典》:外成
(1).舊謂夷狄順從教化而相安無事。左傳·文公十八年:“舉八元,使布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nèi)平外成?!?杜預 注:“內(nèi),諸夏。外,夷狄。” 孔穎達 疏:“此五教可常行,又謂之五典也。諸夏夷狄皆從其教,是為內(nèi)平外成?!?br />(2).謂女子出嫁。 漢 班固 《白虎通·嫁娶》:“婦人外成,以出適人為嫁?!?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刑法志》:“女人有三從之義,無自專之道,出適他族,還喪父母,降其服紀,所以明外成之節(jié),異在室之恩。”詩·召南·采蘋“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鄭玄 箋“凡昏事于女禮,設(shè)幾筵于戶外,此其義也與” 唐 孔穎達 疏:“正祭在室,此所以不于室中者,以其凡昏事皆為於女行禮,設(shè)幾筵於戶外,取外成之義。今教成之祭,於戶外設(shè)奠,此外成之義。”北史·氐傳:“禮,婦人外成,因夫而榮?!?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九:“豈以外成忘一本,諸姑伯姊也關(guān)情?!?/div>
《漢語大詞典》:陰國(陰國)
指夷狄之國。因其分野位于天街二星之北,故稱。史記·天官書:“昴畢閒為天街。其陰,陰國;陽,陽國?!?張守節(jié) 正義:“天街二星,在畢昴閒,主國界也。街南為華夏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div>
《漢語大詞典》:獲夷(獲夷)
能俘獲夷狄者。一說是古之壯士。文選·揚雄〈羽獵賦〉:“乃至獲夷之徒,蹶松柏,掌蒺藜?!?李善 注引 服虔 曰:“獲夷,能獲夷狄者?!?李周翰 注:“ 獲夷 ,古之壯士也?!?漢 焦贛 《易林·旅之井》:“慈母赤子,享賜得士,獲夷服除,以安王家,側(cè)陋逢時。”
《漢語大詞典》:狄隸(狄隸)
指征伐夷狄所獲之俘虜。《文選·潘岳〈馬汧督誄〉》:“傾倉可賞,矧云私粟;狄隸可頒,況曰家僕?!?李善 注引 鄭玄 曰:“征蠻夷所獲也?!?/div>
《漢語大詞典》:巨狄
指 秦始皇 時身穿夷狄之服的巨人。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大茀經(jīng)霣,巨狄鬼信之妖發(fā)。” 李善 注引漢書:“ 始皇 時,有大人身長五丈。夷狄之患見 臨洮 ?!卑矗骸耙牡抑肌!?span id="djtjzrx" class="book">《文選六臣注》本引作“夷狄服”。
《國語辭典》:尊王攘夷  拼音:zūn wáng ráng yí
尊敬王室,排除夷狄。清。皮錫瑞《經(jīng)學歷史。經(jīng)學變古時代篇》:「尊王攘夷,雖春秋大義,而王非唯諾趨伏之可尊,夷非一身兩臂之可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