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3—1142 【介紹】: 宋高密人,徙居濰州北海,字叔厚,一字處厚?;兆谡桶四赀M士。自幼聰穎,十歲能為邑人作墓銘。調(diào)淄縣主簿,為太學(xué)正,遷博士,攝給事中。高宗南渡,授中書舍人,知漳、明州。累除翰林學(xué)士。所撰詔命數(shù)百,文簡意明。以寶文閣直學(xué)士知紹興府,適金人入侵,督繕城郭,厲甲兵,用心勞苦。后退居臺州。平生廉儉寡欲,潛心辭章,洞曉音律。有《北海集》。
全宋詩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屬山東)人,后徙北海(今山東濰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召為太學(xué)正,遷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權(quán)給事中,拜中書舍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一)。四年,除試吏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未幾出知漳州(同上書卷三三、三八)。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同上書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學(xué)士,進兼侍讀、兼史館修撰,尋出知紹興府(同上書卷七五、七八)。五年,罷,退居臺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三十六卷(其中詩一卷),另《兵籌類要》十卷,附錄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有傳?!◆氤缍Y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酌校他書所引。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三八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世稱北海先生,濰州北海(今山東濰縣)人。幼聰穎,入太學(xué)。登政和八年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改太學(xué)正,遷博士、秘書省正字。建炎二年,除尚書工部員外郎,尋為起居郎,攝給事中。三年,拜中書舍人。明年,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除吏部侍郎。求外,拜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漳州,移明州。紹興二年,復(fù)為吏部侍郎,移兵部,直學(xué)士院,俄除翰林學(xué)士。后又兼侍讀、史館修撰。四年,換寶文閣直學(xué)士、知紹興府。期年丐閑,三任觀祠。十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崇禮工文辭,氣格天然渾成。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數(shù)百篇,明白洞達,為世稱道。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兵籌類要》十卷(存)。見《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七及《宋史》三七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4—1145 【介紹】: 宋壽州人,郡望東萊,字居仁,人稱東萊先生。呂好問子。高宗紹興六年賜進士出身。歷官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兼侍講、權(quán)直學(xué)士院。曾上書陳恢復(fù)大計。秦檜為相,私有引用,本中封還除目。又與趙鼎深相知,忤檜,被劾罷。工詩,得黃庭堅、陳師道句法。卒謚文清。有《童蒙訓(xùn)》、《江西詩社宗派圖》、《紫微詩話》、《師友淵源錄》、《東萊先生詩集》等。
全宋詩
呂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據(jù)曾幾《東萊先生詩集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四),字居仁,學(xué)者稱東萊先生,開封(今屬河南)人。幼以蔭授承務(wù)郎?;兆谡?、宣和間,官濟陰主簿、泰州士曹掾。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樞密院編修。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遷職方員外郎。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召為起居舍人,賜進士出身。八年,擢中書舍人,兼侍讀,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同年十月,因反對和議,罷職,提興太平觀。卒,謚文清。曾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后人亦將其附入江西詩派。有《東萊先生詩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詩話》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有傳?!伪局性姡岸硪运吻篱g沈度刻《東萊先生詩集》(《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本)為底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以宋慶地多五年黃汝嘉刻江西詩派本《東萊先生詩外集》(簡稱黃本,殘存第十八至二十卷,外集三卷全,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及清蔣光煜藏鈔本《紫微集》較沈本、黃本多出詩六十二首(其來歷不明,中有顯非呂作之詩,因無所歸屬,姑仍予錄入),合編為第二十四卷。
全宋文·卷三七九七
呂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初名大中,字居仁,壽州(治今安徽壽縣)人,公著曾孫,希哲孫,好問子。以公著遺表恩,授承務(wù)郎。元符中,主濟陰簿、泰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帥司干官。宣和六年,除樞密院編修官。紹興六年,特賜進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權(quán)中書舍人。八年二月,遷中書舍人,三月兼侍講,六月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以忤秦檜,提舉太平觀。紹興十五年卒,年六十二。本中上承家學(xué),復(fù)從楊時、尹焞等游,為時名儒,學(xué)者稱東萊先生。著有《春秋集解》、《師友雜志》、《官箴》、《童蒙訓(xùn)》、《紫微雜說》及《東萊先生詩集》等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5—1152 【介紹】: 宋臨江軍清江人,字伯恭,號薌林居士。向敏中玄孫。哲宗元符三年,以恩補承奉郎。宣和間累遷淮南轉(zhuǎn)運判官、京畿轉(zhuǎn)運副使。高宗立,遣兵勤王,因素與李綱友善,為黃潛善所罷。紹興間累知廣州、江州,進徽猷閣待制,除戶部侍郎。晚知平江府,以拒金使入境議和忤秦檜,致仕退閑十五年。有《薌林集》、《薌林家規(guī)》。
全宋詩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開封(今屬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補假承奉郎?;兆谛统酰窗l(fā)運司主管文字。七年(一一二五),為京畿轉(zhuǎn)運副使兼發(fā)運副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紹興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荊湖東路安撫司。因曹成兵變事,提舉江州太平觀。起知廣州,未幾致仕。尋起知江州,改江東轉(zhuǎn)運使。八年,徙兩浙路轉(zhuǎn)運使,除戶部侍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八),尋出知平江府。時金使議和將入境,不肯金詔,乃致仕。卜居臨江軍清江,號所居曰薌林。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有《酒邊集》一卷、《酒邊詞》二卷。事見《文定集》卷二一《徽猷閣直學(xué)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銘》、《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狀》,《宋史》卷三七七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三八三○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號薌林居士,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元符末以恩補官,三遷知咸平縣。宣和中除淮南轉(zhuǎn)運判官。高宗朝歷江淮發(fā)運副使、江東轉(zhuǎn)運使、兩浙都轉(zhuǎn)運使,除戶部侍郎,罷知平江府。尋致仕,名所居曰薌林。紹興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著有《薌林家規(guī)》、《薌林文集》三十卷、《酒邊詞》二卷(存)。見胡宏《向侍郎行狀》(《五峰集》卷三),汪應(yīng)辰《向公墓志銘》(《文定集》卷二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8—1154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亨仲,號北山。高宗紹興二年進士。累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以秦檜所薦,不敢言和議之非。后充陜西分畫地界使,金欲盡取階、成、岷、鳳、秦、商六州,剛中力爭不從。改四川宣撫副使,選將屯守,蠲去雜稅,治理有方。檜怒其專擅,罷官,責居桂陽軍,再責濠州團練副使、復(fù)州安置,又徙封州。有《西征道里記》、《北山集》等。
全宋詩
鄭剛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漢章,號北山,又號觀如,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授溫州軍事判官。六年,除樞密院編修官。八年,遷殿中侍御史。九年,為樞密行府參謀出諭京陜,歸除權(quán)禮部侍郎,尋兼詳定一司又兼權(quán)刑部侍郎。十年,除試禮部侍郎。十一年,擢樞密都承旨,為川陜宣諭使。十二年,遷川陜宣撫副使兼營田。十七年,以忤秦檜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桂陽居住,徙復(fù)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事見本集卷末附錄鄭良嗣《鄭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資政殿學(xué)士鄭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七○有傳?!∴崉傊性?,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鄭世成刻本(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金華叢書》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鳳丹據(jù)康熙重刻本(簡稱金華叢書本)及《兩宋名賢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八九一
鄭剛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號北山,又號觀如,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紹興二年進士及第。授溫州軍事判官。八年九月,任監(jiān)察御史,同年十一月遷殿中侍御史。九年三月,充樞密行府參謀官。十一年四月,為寶文閣直學(xué)士、樞密都承旨。剛中初為秦檜薦于朝,檜主和議,剛中不敢言。金歸所占地,被檜遣為宣諭司參謀官;及還,除禮部侍郎、川陜宣諭使。改四川宣撫副使。治蜀有方,曾奏蠲雜征,請減成都府路對糴及宣撫司激賞錢。又屯兵營田,選將授任。秦檜怒其專擅,責桂陽軍居住。紹興十八年十一月再責濠州團練副使,復(fù)州安置;再徙封州。二十四年五月卒,年六十七。著有《北山文集》、《周易窺馀》、《經(jīng)史專音》、《左氏九六編》等。見何耕《宋故資政殿學(xué)士鄭公墓志銘》(《北山文集》卷末),《宋史》卷三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0—1155 【介紹】: 宋江寧人,字會之。徽宗政和五年進士,又中詞學(xué)兼茂科。欽宗時歷任左司諫、御史中丞。靖康二年,因上書金帥反對立張邦昌,隨徽、欽二帝被俘至金,后為金主弟撻懶信用。高宗建炎四年,被金縱歸,詐稱殺死監(jiān)守士兵,奪船而回。紹興元年擢參知政事,尋拜相。次年被劾落職,八年再相。前后執(zhí)政十九年,貶竄張浚、趙鼎,收韓世忠、岳飛、張俊三大將兵權(quán),并殺岳飛。結(jié)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一時忠臣良將誅鋤略盡。與高宗共持議和,阻止恢復(fù)。向金納幣稱臣,訂立“紹興和議”。歷封秦、魏二國公,深得高宗寵信。卒贈申王,謚忠獻。寧宗開禧二年追奪王爵,改謚謬丑。
全宋詩
秦檜(一○九○~一一五五),字會之,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進士,又中詞學(xué)兼茂科。欽宗靖康間,累遷御史中丞。從徽、欽二帝至金。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返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八)。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除參知政事。二年罷,提舉江州太平觀。八年復(fù)相。為相凡十九年,力主和議,詘主戰(zhàn)臣僚。二十五年卒,年六十六,贈申王,謚忠獻。寧宗時追奪王爵,改謚謬丑,又謚謬狠。《宋史》卷四七三有傳。
全宋文·卷三九八三
秦檜(一○九○——一一五五),字會之,江寧(今江蘇南京)人。登政和五年進士第,補密州教授。繼中詞學(xué)兼茂科,歷太學(xué)學(xué)正。靖康中,拜殿中侍御史,遷左司諫,除御史中丞,反對割地弭兵。隨二帝北遷,建炎四年逃歸,拜禮部尚書,改主和議。紹興元年二月除參知政事,八月拜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二年八月罷相。八年再拜右仆射,十一年加左仆射,十二年加太師。再專國政凡十八年,主持議和投降,結(jié)納死黨,斥逐異己,殺岳飛,竄張浚、趙鼎,屢興大獄,士大夫死于其手者甚多。二十五年卒,年六十六。贈申王,謚忠獻。寧宗時追奪王爵,改謚「謬丑」?!?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七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4—1150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初名京,字義榮,一字子賤,號默成。以上舍釋褐為博士,遷秘書郎。蔡京欲與交,遭拒。高宗即位,召為左司諫,首請誅叛國者,主養(yǎng)兵以圖恢復(fù),被黃潛善等排擠而去。累官中書舍人,以徽猷閣待制奉祠。還里,十年不出。有《默成文集》。
全宋詩
潘良貴(一○九四~一一五○),字子賤(原名京,字義榮),號默成居士,婺州金華(金屬浙江)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巧仙岬冢瑸樘珜W(xué)博士,累遷提舉淮南東路常平。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對,論何??等人不可用,黜監(jiān)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召為左(一作右)司諫,因請誅叛命者,忤時相,去職奉祠。紹興二年(一一三二),起為左司員外郎,與宰相串頤浩語不合,出知嚴州,未幾又奉祠。五年,起權(quán)中書舍人。八年,再奉祠。九年,起知明州,一年后離職奉祠。二十年,坐與李光通書,貶三官,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一),年五十七。有《默成居士集》十五卷,已佚。清康熙初由其裔孫輯成《默成文集》八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宋元學(xué)案》卷二五有傳。 潘良貴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校以《敬鄉(xiāng)錄》卷二(簡稱敬鄉(xiāng))所引詩。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四○七八
潘良貴(一○九四——一一五○),初名京,字義榮,一字子賤,號默成居士,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政和五年,以上舍釋褐為辟雍博士,遷秘書郎、主客郎中,出提舉淮南東路常平。靖康元年,召還賜對,因言時宰何?、唐恪不可用,黜監(jiān)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即位,召為左司諫,首論偽黨當誅,為汪、黃所惡,書奏三日而左遷。越數(shù)年,提點荊湖南路刑獄,除考功郎,遷左司。求出,以直龍圖閣知嚴州,轉(zhuǎn)秘書少監(jiān),遷起居郎,拜中書舍人。以廷叱言者忤旨,求去,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起知明州。期年,除徽猷閣待制、提舉亳州明道宮。紹興二十年卒,年五十七。著有《默成文集》,朱熹為序,極推重之。見朱熹《金華潘公文集序》(黃刻本《潘默成公文集》卷首)及《宋史》卷三七六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3—1170 【介紹】: 宋襄陽谷城人,寓居臺州,字瞻叔。王綱子。高宗紹興八年進士。累遷太府少卿。孝宗時,除戶部侍郎,充川、陜宣諭使,擢為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附湯思退力主宋金和議,專以割地啖敵為得計。后罷。乾道元年,起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撫使,加資政殿大學(xué)士,移知溫州。有《漢濱集》。
全宋詩
王之望(?~一一七○),字瞻叔,襄陽谷城(今屬湖北)人。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進士,調(diào)處州教授。入為太學(xué)錄,遷博士。十八年,出知荊門軍(《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八)。提舉荊湖南常平茶鹽公事,改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判官。三十年,總領(lǐng)四川財賦軍馬錢糧。三十二年,為川陜宣諭使(同上書卷一九八、二○○)。孝宗即位,除戶部侍郎。隆興初,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未幾,權(quán)江淮都督府參贊軍事,俄兼直學(xué)士院。二年(一一六四)拜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居天臺。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起知福州、福建路安撫使。移知溫州,尋復(fù)罷。六年冬卒。謚敏肅(《宋會要輯稿》)。有《漢濱集》六十卷(明焦竑《國史經(jīng)籍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十六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二有傳。 王之望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漢濱集》為底本,酌校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津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三五一
王之望(一一○四——一一七一),字瞻叔,襄陽谷城(今湖北谷城)人,后寓居臺州。初以父蔭入仕,紹興八年登進士第,為處州教授。歷知荊門軍、湖南提舉常平茶鹽、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判官、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副使。四川軍興,除太府少卿,總領(lǐng)全蜀財賦。孝宗即位,改戶部侍郎,充川陜宣諭使。及還朝,參贊江淮都督府軍事。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除吏部侍郎。隆興二年,自右諫議大夫拜參知政事,未幾兼同知樞密院事。時和戰(zhàn)未決,之望力附和議,以言者論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乾道初起知福州,為福建路安撫使,移知溫州。乾道七年卒,年六十八,謚敏肅。著有《漢濱集》。見本集卷八《候邊事少寧乞差宮祠朝劄》,《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八九、儀制一一之六,《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七,《宋史》卷三七二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八六一
胡師文,字元質(zhì),為蔡京姻家。崇寧初蔡京為相,用為發(fā)運使,大觀時為戶部侍郎。政和初知秦州,四年進中奉大夫。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二之一七、食貨五六之三,《墨莊漫錄》卷一,《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卷一五七《選舉志》三、卷四七二《蔡京傳》,《通鑒續(xù)編》卷一一,《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潤州金壇人,字致遠?;兆谡桶四赀M士。授分寧主簿。歷晉陵丞,知當涂、廣德軍、饒州、江州、常州,升本路轉(zhuǎn)運副使。秦檜死,朝廷懲言路壅塞之弊,召為殿中侍御史。請黜檜姻黨,釋趙鼎子趙汾及李孟堅、王之奇等。累擢御史中丞,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劾其植黨鋤異己,罷。紹興三十年知貢舉,一洗徇私之弊,時號得人。次年復(fù)資政殿學(xué)士,知太平州。卒年七十八。謚敏肅。
全宋文·卷三九一六
湯鵬舉(一○八八——一一六五),字致遠,金壇(今江蘇金壇)人。登政和八年進士第,調(diào)分寧簿,改晉陵丞,擢知當涂。紹興中,歷知廣德、饒、江、常、臨安、婺、潭、紹興、平江等州軍府。又為淮東、兩浙運判。二十五年,入為殿中侍御史,侍御史,遷御史中丞。二十七年除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未幾為臺官所劾,罷。后復(fù)知太平府,致仕。乾道元年卒,年七十八。謚敏肅。見《京口耆舊傳》卷八,《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一之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九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0—1174 【介紹】: 宋隆州仁壽人,字彬甫。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累遷禮部郎官。三十年使金,還奏所見,申言戰(zhàn)備。金兵入寇,受命犒師,臨危督戰(zhàn),獲采石大捷。出為川陜宣諭使,與大將吳麟共謀進取,收復(fù)陜西數(shù)處州郡。屢反對和議,多未見納。孝宗乾道元年任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旋復(fù)出為四川宣撫使。五年,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八年,拜左丞相兼樞密使。后再宣撫四川,病卒。平生出將入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所薦胡銓、周必大等,均一代名臣。謚忠肅。嘗注《唐書》、《五代史》藏于家,另有《經(jīng)筵春秋講義》及詩文等。
全宋詩
虞允文(一一一○~一一七四),字彬甫,隆州仁壽(今屬四川)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權(quán)知渠州。秦檜死,召為秘書丞,累遷禮部郎官。三十一年,試中書舍人、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九○、一九二),金兵南侵,參謀江、淮軍事,大敗金兵于采石。三十二年,充川陜宣諭使。孝宗即位,知太平州。除湖北京西宣諭使,改制置使,因反對和議,改知平江府。隆興二年(一一六四),召拜端明殿學(xué)士、同簽書樞密院事。乾道元年(一一六五),遷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五年,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八年,出為四川宣撫使,進封雍國公。淳熙元年卒,年六十五,賜謚忠肅。事見《誠齋集》卷一二○《虞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三有傳。
全宋文·卷四五八三
虞允文(一一一○——一一七四),字彬甫,隆州仁壽(今四川仁壽)人。初以父任入官,紹興二十四年始登進士第,通判彭州,權(quán)知黎州、渠州。入朝,歷官秘書丞、禮部郎官、中書舍人、直學(xué)士院。紹興三十一年,奉命犒軍采石,時金主完顏亮率大軍南侵,而宋軍主將未至,允文收合散眾,勉勵將士殊死戰(zhàn),遂獲采石瓜洲之捷。次年,充川陜宣諭使。隆興中,歷知夔州、太平州,除兵部尚書、湖北京西宣撫使,改制置使,知平江府,累官端明殿學(xué)士、同簽書樞密院事。乾道初,拜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出任四川宣撫使。乾道五年,拜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使。八年,授特進、左丞相兼樞密使。同年授少保、武安軍節(jié)度使、四川宣撫使,封雍國公。淳熙元年卒,年六十五,謚忠肅。允文出入將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每以知人鑒士為己任,所薦多為一時名臣。所著有詩文十卷、《經(jīng)筵春秋講義》三卷、《奏議》二十二卷等。見《宋史》卷三八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193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孝宗初,知處州,修復(fù)通濟堰,民得灌溉之利。乾道六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除中書舍人。淳熙五年,拜參知政事,僅兩月,被劾罷,奉祠。后因病,退居故里石湖。卒贈少師,追封崇國公,謚文穆。素有文名,尤工于詩。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全宋詩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號石湖居士,吳(今江蘇蘇州)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除徽州司戶參軍。三十二年,入監(jiān)太平惠民和劑局。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編類高宗圣政所兼敕令所檢討官。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累遷著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員外郎,為言者論罷。三年,起知處州。五年,除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兼國史院編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xué)士使金。使歸,遷中書舍人,同修國史及實錄院同修撰。七年,知靜江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年召對,權(quán)禮部尚書。五年,拜參知政事,尋罷。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資政殿大學(xué)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今傳《石湖居士詩集》三十四卷,及《吳郡志》、《攬轡錄》、《驂鸞錄》、《桂海虞衡志》、《吳船錄》等。事見《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傳?!》冻纱笤?,以《四部叢刊》影印清康熙顧氏愛汝堂刊本為底本。校以明弘治金蘭館銅活字本(簡稱明本)、康熙黃昌衢藜照樓刻《范石湖詩集》二十卷(簡稱黃本),并酌采清沈欽韓《范石湖詩集注》(簡稱沈注)。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
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人。南宋四大詩人之一。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江蘇)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累官禮部員外郎、靜江知府、資政殿大學(xué)士、吏部尚書。工詩詞,以善寫田園詩著稱,與尤袤、楊萬里、陸游合稱“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有《石湖居士集》等。孝宗淳熙四年(1177)中秋,由四川卸任東回臨安,經(jīng)過武昌時曾數(shù)次登臨黃鵠山南樓,作《水調(diào)歌頭?中秋飲南樓》并載入其所撰《吳船錄》,抒發(fā)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抑郁之情,開登南樓題黃鶴樓詞之先河。并在南樓題詩七律《鄂州南樓》,描繪武昌中秋之夜的迷人景象,表達出對江城的贊美之情。
全宋文·卷四九七五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一字幼元,早號此山居士,后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調(diào)徽州司戶參軍。隆興二年除樞密院編修官。乾道元年升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遷著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員外郎,罷,主管臺州崇道觀。三年,起知處州。五年,召除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兼國史院編修官。擢起居舍人兼侍講,仍兼實錄院檢討官。六年五月,遷起居郎。使金還,除中書舍人、同修國史。九年,出為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靜江府。淳熙元年,除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四年,以病丐歸。入對,除權(quán)禮部尚書。五年知貢舉,尋兼直學(xué)士院,以中大夫參知政事,兼權(quán)修國史日歷。出知婺州、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帥江東兼行宮留守、知建康府。十年丐閑。十五年起知福州,力辭。紹熙三年,知太平州,旋丐歸。四年薨,年六十八。見《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資政殿大學(xué)士贈銀青光祿大夫范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本傳,于北山《范成大年譜》,孔凡禮《范成大年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204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號省齋居士,晚號平園老叟。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授徽州戶曹,累遷監(jiān)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應(yīng)詔上十事,皆切時弊。權(quán)給事中,繳駁不避權(quán)幸。后任樞密使,創(chuàng)諸軍點試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進左丞相。光宗時,封益國公。遭彈劾,出判潭州。寧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謚文忠。工文詞,有《玉堂類稿》、《玉堂雜記》、《平園集》、《省齋集》等八十一種,后人匯為《益國周文忠公全集》。(⊙ 《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
全宋詩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號平園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鄭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詵通判廬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調(diào)徽州司戶參軍。二十七年,舉博學(xué)宏詞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為太學(xué)錄,累遷編類圣政所詳定官兼權(quán)中書舍人兼權(quán)給事中。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因繳駁龍大淵、曾覿除知閤門事,奉祠。乾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劍州。六年,除秘書少監(jiān)兼直學(xué)士院。八年,兼權(quán)中書舍人時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閣待制、侍講,累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承旨。七年,除參知政事。九年,除知樞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紹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興府。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益國公致仕。未幾,為韓侂胄指為偽學(xué)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開禧三年(一二○七),賜謚文忠。生平著書八十一種,有《平園集》二百卷。事見本集卷首年譜,《宋史》卷三九一有傳?!≈鼙卮笤?,以清黃丕烈校跋并抄補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宋開禧二年刊本(簡稱宋本,原藏日本靜嘉堂文庫),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底本校者校補及異文甚夥,部分有判斷,不少僅羅列未定。整理時凡異文與宋本相同,文義且無窒礙者,概從宋本。四庫本錯奪衍倒極多,而編次較底本、宋本合理,從四庫本。編為十四卷。
詞學(xué)圖錄
周必大(1126-1204) 字子充,一字洪道,自號平園老叟。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二十七年舉博學(xué)宏詞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國公,卒謚文忠。與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交深誼篤。有《益國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齋文稿》、《平園續(xù)稿》、《省齋別稿》、《二老堂詩話》等24種。
全宋文·卷五○一四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初字弘道,自號平園老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紹興二十七年進士及第,授徽州司戶參軍。二十七年中博學(xué)宏詞科,授建康府學(xué)教授。孝宗即位,除起居郎,遷權(quán)中書舍人。權(quán)給事中,繳駁不避權(quán)幸。淳熙五年,除禮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七年,除參知政事。九年,除知樞密院事。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進左丞相,封益國公。紹熙二年,除觀文殿學(xué)士,判潭州。慶元元年,以少傅致仕。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贈太師,賜謚文忠。著有《周益國文忠公集》二百卷(存)。見周綸《周益國文忠公年譜》(本集卷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劉孝韙,字正夫。以蔭入仕。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溫州(《宋會要輯稿》食貨六八之二六)。九年,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清乾隆《嘉興府志》卷二五)。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檢正諸房公事。五年,以兵部侍郎為諸路州軍賞法詳定官(《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之六五、一四之一一)。
全宋文·卷五八一六
劉孝韙,字正夫,初以父蔭入仕。乾道二年知溫州,九年以直秘閣為兩浙提舉常平。淳熙元年七月,以職事修舉除直徽猷閣。入朝,歷檢正諸房公事、中書舍人。官至兵部侍郎。見《宋會要輯稿》瑞異三之七、職官一之六五、職官一四之一一、職官六二之一九,《宋詩紀事》卷五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5—1199 【介紹】: 宋吉州龍泉人,字從之,自號靜閱先生。孝宗隆興元年進士。知萍鄉(xiāng)縣,以能聞。累遷秘書郎。光宗紹熙二年應(yīng)詔上書八事,擢右正言。在諫臺七十日,上章二十。出為湖南提刑,召為秘書監(jiān),兼吏部侍郎。時朱熹、彭龜年先后被貶,逢吉上書抗辯,忤怒韓侂胄,出知太平州,奉祠卒。
全宋文·卷五八二九
孫逢吉(一一三五——一一九九),字從之,號靜閱先生,吉州龍泉(今江西遂川)人。隆興元年進士,授郴州司戶,歷常德教授、知萍鄉(xiāng)縣。紹熙元年遷秘書郎兼嘉王府直講,擢右正言。出為湖南提刑,以秘書監(jiān)召,兼吏部侍郎。會彭龜年論韓侂胄專僭,出補郡,逢吉力爭之,遂忤侂胄,出知太平州,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起知贛州。慶元五年卒,年六十五,謚獻簡。與弟逢年、逢辰皆有文學(xué)行義,時稱「孫氏三龍」。見樓鑰《獻簡孫公神道碑》(《攻愧集》卷九六),《宋史》卷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5—1201 【介紹】: 宋衢州龍游人,字處恭。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知烏程縣,歲蠲民間丁絹錢六萬緡。以薦為監(jiān)察御史,累進吏部侍郎。光宗立,歷知贛州、建康府,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與趙汝愚等請?zhí)侍蟠购煟吡幾?,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慶元初,代汝愚為右丞相,尋進左丞相,為韓侂胄所制,抑郁不得志,稱疾求退,歷判潭州、慶元府。
全宋詩
余端禮(一一三五~一二○一),字處恭,衢州龍游(今浙江衢縣東北)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歷知湖州烏程縣,孝宗召為監(jiān)察御史,遷大理少卿、太常少卿,進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與趙汝愚共贊寧宗即位,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慶元元年(一一九五),拜右丞相,二年,遷左丞相,尋出判隆興府,改判潭州,移慶元,復(fù)為潭帥。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余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五八一八
余端禮(一一三五——一二○一),字處恭,衢州龍游(今浙江衢州東)人。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知湖州烏程縣。孝宗時為監(jiān)察御史,遷大理少卿,轉(zhuǎn)太常少卿。權(quán)兵部侍郎兼太子詹事,進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時,授集英殿修撰,知贛州,還為吏部侍郎、權(quán)刑部尚書兼侍講,以煥章閣直學(xué)士知建康府。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寧宗立,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嘉泰元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謚忠肅。見楊萬里《左丞相余公墓銘》(《誠齋集》卷一二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八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