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4詞典 3分類詞匯 51
《國語辭典》:攖寧(攖寧)  拼音:yīng níng
心境平和,不為外境所動。《莊子。大宗師》:「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
《漢語大詞典》:居物
(1).囤積財物。漢書·酷吏傳·張湯:“﹝ 信 ﹞居物致富,與 湯 分之?!?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居,謂儲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褚生:“ 陳 父固肆賈,居物致富, 陳輒 竊父金,代 褚 遺師?!?br />(2).謂憑據(jù)外物。《弘明集·正誣論》:“正曰:‘難者得無隱心而居物,不然,何言之逆乎?’”
《國語辭典》:潔癖(潔癖)  拼音:jié pǐ
過度愛好清潔的習(xí)性?!睹魇?。卷二九八。隱逸傳。倪瓚傳》:「為人有潔癖,盥濯不離手?!?/div>
《漢語大詞典》:牽物(牽物)
(1).為外物所牽制。后漢書·黨錮傳序:“夫刻意則行不肆,牽物則其志流。” 南朝 梁簡文帝 《答廣信侯書》:“王牽物從務(wù),無由獨往。”
(2).援引同類事物。參見“ 牽物引類 ”。
《漢語大詞典》:牽物引類(牽物引類)
謂援引同類事物作比喻。 晉 康法邃 《〈譬喻經(jīng)〉序》:“譬喻經(jīng)者,皆是如來,隨時方便,四説之辭,敷演弘毅,訓(xùn)誘之要,牽物引類,轉(zhuǎn)相證據(jù)。”
分類:援引同類
《漢語大詞典》:物惑
外物的誘惑。 宋 梅堯臣 《和永叔內(nèi)翰思白兔答憶鶴雜言》:“我雖老矣無物惑,欲去東家看舞姝?!?/div>
分類:外物誘惑
《國語辭典》:趁頭(趁頭)  拼音:chèn tóu
買主向賣主索取的額外物品?!段饔斡洝返诎肆兀骸父绺绾酶蛇@握頭事!再尋一個兒趁頭挑著不好?」
《漢語大詞典》:拒物
拒絕外物。謂不與外界接觸。 唐 韓愈 《高君畫贊》:“跡不拒物,心不揚(yáng)波。”
《漢語大詞典》:寄觀(寄觀)
謂憑借外物進(jìn)行觀察。《宋書·王僧達(dá)傳》:“臣非惟寄觀世路,謬識其難,即之於身,詳見其弊?!?/div>
《漢語大詞典》:地景
莊子·齊物論:“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成玄英 疏:“影之所待,即是形也。若使影待於形,形待造物,請問造物復(fù)何待乎?斯則待待無窮,卒乎無待也?!庇安嫉厣希笫赖兰宜煲浴暗鼐啊毙稳轃o待外物、與道俱化的修養(yǎng)境界。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上座監(jiān)齋某等,并流廻左映,策地景於丹田;浩氣中升,養(yǎng)天倪於紫室?!?br />指點綴地面的小景物,如花草等。 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中》:“其彩畫廓墻:一為進(jìn)貢、奏樂、仙人、山水、樹木、橋梁、彩云、地景;一為十王、司主、諸星、童子、插屏、帳幔、墻垣,地景。”
《漢語大詞典》:染惑
謂外物的影響和迷惑。 南朝 梁簡文帝 《為諸寺檀越愿疏》:“常恐虛蕉染惑,永結(jié)駚河?!?前蜀 杜光庭 《飛龍?zhí)埔崞蜕涫苷还傇~》:“隨機(jī)染惑,因生進(jìn)退之疑;委跡沉浮,遂有飄零之痛?!?/div>
《漢語大詞典》:貧心(貧心)
使心純清。謂不以外物累其心。 宋 尹洙 《故太常博士致仕何君墓志銘》:“進(jìn)而窒性焉益通,處而貧心焉自充,仁者固得其壽,君子不謂之窮?!?/div>
分類:外物
《漢語大詞典》:鏡變(鏡變)
鏡中的影子隨外物變化而變化。比喻人的思想隨環(huán)境而變化。 宋 文天祥 《題蘇武忠節(jié)圖》詩:“鐵石心存無鏡變,君臣義重與天期?!?/div>
《漢語大詞典》:凈辦(浄辦)
(1).清靜。心地潔凈,不受外物干擾。《武王伐紂平話》卷上:“此玉女是古貞潔浄辦鍊行之人?!?br />(2).清靜。安定不煩。 元 楊文奎 《兒女團(tuán)圓》楔子:“分另了這家私倒也浄辦?!?span id="xqdvdpx" class="book">《水滸傳》第一一四回:“尋箇浄辦處安身,以終天年,豈不美哉?”參見“ 靜辦 ”。
《國語辭典》:靜辦(靜辦)  拼音:jìng bàn
清靜。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一折:「我一向搬在山陽縣居住,盡也靜辦?!埂毒劳ㄑ?。卷二○。計押番金鏝產(chǎn)禍》:「戚青卻年紀(jì)大,便不中那慶奴意,卻整日鬧吵,沒一日靜辦。」也作「凈辦」、「靜便」。
分類:清靜安寧
《漢語大詞典》:托物寓感(託物寓感)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明 王祎 《慈竹堂記》:“夫奉親致養(yǎng)者,孝子之私分;託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div>
《漢語大詞典》:托物寓興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