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04詞典 28分類詞匯 76
《國語辭典》:秘書(祕書)  拼音:mì shū
1.古代圖書集中帝室,如西漢藏于天祿閣,東漢藏于東觀,故宮中所藏的圖書秘記,稱為「秘書」?!段倪x。班固。答賓戲》:「永平中為郎,典校秘書?!?br />2.管理文書并協(xié)助主管管理事務(wù)的人員?!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三:「于時(shí)有個(gè)秘書衛(wèi)隨,最能廣識天下奇人?!?/div>
《漢語大詞典》:秦人
秦 代統(tǒng)一全國,開展對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鄰國往往稱 中國 人為“秦人”。直至 漢 晉 ,仍沿用此稱。史記·大宛列傳:“聞 宛 城中新得 秦 人,知穿井,而其內(nèi)食尚多?!?span id="nqi5pgz" class="book">《漢書·匈奴傳上》:“穿井筑城,治樓以藏穀,與 秦 人守之?!?顏師古 注:“ 秦 時(shí)有人亡入 匈奴 者,今其子孫尚號 秦 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二·漢人唐人秦人:“ 馬永卿 引《西域傳》言:‘ 秦 人,我匄若馬?!]:‘謂中國人為 秦 人。’”
《國語辭典》:會(huì)見(會(huì)見)  拼音:huì jiàn
1.進(jìn)見。《后漢書。卷四一。第五倫傳》:「從王朝京師,隨官屬得會(huì)見,帝問以政事,倫因此酬對政道,帝大悅。」
2.與人見面。《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今幸會(huì)見表叔,失敬了。」也作「會(huì)面」。
3.即將見到。元。沈禧〈一枝花?,幣_上品仙套〉:「會(huì)見懸魚袋,行看佩虎符?!?/div>
《國語辭典》:外事  拼音:wài shì
1.外交?!俄n非子。五蠹》:「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從衡之黨,則有仇讎之忠,而借力于國也?!?br />2.世間的種種事情,家庭以外的事情。《紅樓夢》第六六回:「誰知自賈璉出門之后,尤二姐操持家務(wù),十分謹(jǐn)肅,每日關(guān)門闔戶,一點(diǎn)外事不聞?!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冈瓉眈T主事的哥子,為人高尚,雖然也是一榜出身,從不預(yù)聞外事?!?/div>
《國語辭典》:照會(huì)(照會(huì))  拼音:zhào huì
1.通知、知會(huì)?!度辶滞馐贰返谝痪呕兀骸缚锍诉f個(gè)眼色與他,那童生是照會(huì)定了的,使不歸號,悄悄站在黑影里?!?br />2.核對審察?!端问贰>砭湃?。河渠志三》:「訪聞先朝水官孫民先,元祐六年水官賈種民各有河議,乞取索照會(huì)?!?br />3.執(zhí)照、憑證?!逗藓!返谄呋兀骸改氵@里有甚么貴重東西?要到那里去?你說了,兵頭給你照會(huì),送你出境?!?br />4.察照知會(huì)。指外交部對外國使節(jié),或是各省長官對外國領(lǐng)事所遞交的一種外交文書。亦即一國政府將彼此相關(guān)的某一事件的意見通知另一國政府。也稱為「通牒」、「外交照會(huì)」。
《國語辭典》:大使  拼音:dà shǐ
1.職官名。唐代節(jié)度使有大使、副大使之別。
2.地位最高的外交官員。派駐在邦交國,代表國家與一國元首。如:「大使代表國家元首,率領(lǐng)使館人員與駐在國元首或外交部門辦理交涉事項(xiàng)?!?/div>
《國語辭典》:出使  拼音:chū shǐ
1.出任駐外使節(jié)?!妒酚洝>砥呔?。范雎蔡澤傳》:「今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bào),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高陵進(jìn)退不請?!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六:「其夫出使北邊,他是個(gè)女人,那能湊得許多價(jià)錢?」
2.派遣使臣。漢。班固 匈奴和親議:「先帝圣德遠(yuǎn)覽,瞻前顧后,遂復(fù)出使,事同前世?!?/div>
《國語辭典》:公使  拼音:gōng shǐ
政府派駐外國處理交涉事務(wù)的外交官,地位次于大使。
《國語辭典》:信使  拼音:xìn shǐ
奉命傳遞訊息、信函的使者。《南史。卷六四。徐文盛傳》:「文盛深德景,遂密通信使,都無戰(zhàn)心,眾咸憤怨。」《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以發(fā)卒之事。」
《國語辭典》:班超  拼音:bān chāo
人名。(西元32~102)字仲升,扶風(fēng)平陵人,東漢班彪之子,班固之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xì)節(jié)。明帝時(shí)出使西域,平服五十馀國,詔以超為西域都護(hù),又以功封為定遠(yuǎn)侯。
《國語辭典》:陪臣  拼音:péi chén
古時(shí)諸侯的大夫?qū)μ熳幼苑Q為「陪臣」,又大夫的家臣也稱為「陪臣」。《論語。季氏》:「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姑?。梁辰魚《浣紗記》第七出:「我寡君著我多拜上太宰,寡君受吳國大王、太宰大人許多教訓(xùn)之恩,情愿攜其妻室,率其陪臣,親到吳國,君請為臣,妻請為妾?!?/div>
《漢語大詞典》:通海
(1).與海外交往。 唐 張籍 《送金少卿副使歸新羅》詩:“通海便應(yīng)將國信,到家猶自著朝衣。” 鄭觀應(yīng) 《致考察南洋商務(wù)張弼士侍郎書》:“通海以來,漸知效法泰西,開學(xué)堂、設(shè)公司、振商務(wù)、興實(shí)業(yè)、重工藝?!?br />(2).與海洋通連。元史·食貨志一:“又開 膠 萊 河道通海,勞費(fèi)不貲,卒無成效?!?清 魏源 《〈江南水利全書〉敘》:“??谥?,以防渾潮倒灌之患,可灌田而不可通海,豈非地勢使然哉!”
(3).特指 清 初與據(jù)守海上的抗 清 將領(lǐng) 鄭成功 等往來。清史稿·圣祖紀(jì)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則曰‘逆書’。” 魯迅 《〈二心集〉序言》:“ 宋 末有所謂‘通虜’, 清 初又有所謂‘通?!?,向來就用了這類的口實(shí),害過許多人們的?!?/div>
《國語辭典》:外交  拼音:wài jiāo
以和平的方法,處理對外的關(guān)系。通?;蛑敢粐耐饨徽?,或指處理外交的程序。
《漢語大詞典》:王老
(1).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君長對外交往時(shí)的自稱。《禮記·曲禮下》:“其在 東夷 、 北狄 、 西戎 、 南蠻 ,雖大曰子。于內(nèi)自稱曰不穀,于外自稱曰王老。” 孔穎達(dá) 疏:“四夷之君去王遠(yuǎn),由有歸往之義,賢始得為長,故以王老為稱也?!?br />(2).對老者的敬稱。 唐 司空圖 《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詩之七:“白衫裁袖本教寬,朱紫由來亦一般。王老小兒吹笛看,我儂試舞爾儂看。”
《漢語大詞典》:上介
古代外交使團(tuán)的副使或軍政長吏的高級助理。儀禮·聘禮:“宰執(zhí)書告?zhèn)渚哂诰谑拐?,使者受書授上介?!?span id="qdg6iuh" class="book">《左傳·哀公十五年》:“﹝ 吳子 ﹞辭曰:‘以水潦之不時(shí),無乃廩然隕大夫之尸,以重寡君之憂,寡君敢辭上介?!?唐 韓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公﹞累功進(jìn)至刑部員外郎,賜五品服,副 胄 ( 裴胄 )使事,為上介。”宋史·趙贊傳:“判官 李恕 者,本 延壽 ( 贊 之父)賓佐,深所委賴,至家事亦參之。及 贊 出鎮(zhèn),從為上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