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曹愈參(1562年—1619年),字右清,號方夔,四川重慶府涪州人。由國子生中式己卯科(1579年)鄉(xiāng)試六十九名舉人,年二十五歲中式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一百七十九名,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八名進士。吏部觀政,二十年任黃岡縣知縣,歷官南京兵部郎中,三十一年(1603年)三月升陜西副使。復除湖廣副使,三十五年七月調河南,三十七年正月升河南右參政,歷升山西右布政使。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八月,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云南。屢次乞休。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十月獲準歸鄉(xiāng)養(yǎng)病調理。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病卒,葬于涪州長里葛樹溪。
人物簡介
【生卒】:?—1628 【介紹】: 明福建南安人。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歷吏部主事。被劾罷。天啟五年復官,進郎中,專承閹黨崔呈秀意,引用邪人以媚魏忠賢,累遷左副都御史。崇禎初逮治論死。維基
李夔龍(?—1629年),字繼賡,號揚虞,福建南安人,同進士出身。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登庚戌科進士。初授徽州府推官,乙卯丁父憂,起補彰德府。歷官吏部主事,遭彈劾罷官。天啟五年(1625年)復官,進郎中。聽從崔呈秀指示,引用心術不正的人,諂媚魏忠賢。擢太常寺少卿。不久。遷左僉都御史。三殿成,進左副都御史。與吳淳夫、田吉、崔呈秀、倪文煥并稱「五虎」。崇禎嗣位,處置閹黨,淳夫、文煥、吉、夔龍,按上林苑典簿樊維城、戶部員外郎王守履所言,皆下獄處死。
人物簡介
王維夔(1574年—1653年),字邦佐,號龍友,浙江永嘉縣二都英橋里(今永中街道新城村)人。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補邑諸生。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四十二名舉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授江西南城縣知縣,擢兵部武庫司主事,升武選郎中,出為江西左參議、參政,升湖廣按察使、江西左布政使。卒年八十。
人物簡介
牟志夔,字用一,號鳳區(qū)(鳳衢),四川敘州府南溪縣人。萬歷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三十三年授行人司行人,三十四年六月賚敕存問舊輔王錫爵,賜銀幣羊酒。丁內艱,擢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四十三年奉命往長蘆巡鹽。四十六年巡按陜西,四十七年升福建副使。天啟三年丁父艱,五年(1625年),以掌河南道御史李嵩疏薦,以原官起用。六年四月巡視京畿道,閏六月升太仆寺少卿,七年升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與巡按御史李燦然、劉弘化于河東為魏忠賢建生祠,內有「丹心許國,精忠貫日,無雙雅志,憂民偉代,參天第一」等語,并獲賜祠名「褒勛」。東林黨魁趙南星被魏忠賢貶戍山西代州,崇禎皇帝繼位后,有詔赦還,時任山西巡撫的牟志夔為閹黨,故意推遲遣返,趙南星終死在戍所。崇禎元年四月,牟志夔被彈劾免官。
人物簡介
唐之夔(1576年—1608年),字司韶,號贊一,廣西承宣布政使司郁林州人。明朝解元、政治人物。明神宗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中式丁酉科廣西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三十二年成甲辰科進士,考選庶吉士,三十五年授湖廣道御史,巡視南城,十一月巡光祿寺,三十六年巡按福建,同年卒官。
人物簡介
閻夢夔(?—1644年),字儕益,號云章,河南開封府鹿邑縣人。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聯(lián)捷己未科進士,授山西孝義縣知縣,清介自持,入簾得士胡遇春等五人。公仁厚撫民,考治行第一,授禮部精膳司主事,再歷部郎,遷大名僉憲,旋調陜西肅州參議,又調洮泯副使,撫綏遐荒,方略丕著。崆峒、嘉峪之間,至今謳思焉。封朝議大夫,升山西雁平道副使,進右參政。朔方危地,多為巧宦者脫卸,公慨然身膺盤錯,修備訓練,力控神京右臂者多年。甲申(1644年)正月,李闖將抵關門,勢如破竹,時有勸以避去者,夔不應,繼有迫于降者,夔亦不應,嚼血矢心,惟曰:城亡與亡耳!力屈被執(zhí),賊欲留大用,夔曰:圣朝臣子豈肯從賊以茍活性命耶!賊苦以桁楊,加以梃刃,夔數罵,至百毒俱嘗,猶罵不輟口而死。閣臣王鐸奏請,贈太仆寺卿,賜祭葬。順治四年(1647年),山西代州士民追思殉難,祀名宦。七年秋,本邑祀鄉(xiāng)賢。所著有《中陽事紀》、《春曹題稿》、《中隱園草》、《天雄政略》、《酒泉初政》、《岷山政略》、《雁門政略》諸書,藏于家。
人物簡介
黃師夔(16世紀—1630年代),福建福寧州人。黃師夔于天啟四年(1624年)中舉人,次年(1625年)成進士,獲授新會知縣,革去和無賴養(yǎng)蟲害人的衙差,得百姓擁戴。不久他因政績升任保定知府,在當地為政清廉謹慎,得提拔為監(jiān)察御史,但未就任就已經去世,在鄉(xiāng)賢祠祭祀。
人物簡介
李虞夔(?—1649年),字和廷,平陽府平陸縣人,明朝政治與南明軍事人物。李虞夔是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山西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的進士,刑部觀政,三年授大理右評事,七年升兵部職方司主事,崇禎元年升本司郎中,負責犒宣軍隊;四年外任陜西參議,升本省副使。八年起補原職,分守關中。十二年升寧夏道參政,制裁宗藩。十三年升僉都御史,巡撫寧夏,擊敗入侵安定的皇太極入侵,并因功加左副都御史。北京失陷,李虞夔隱居在家不出仕,到永歷二年(1648年)冬天,姜鑲在大同反正,鄉(xiāng)官萬練、王維垣、劉遷等人舉兵響應;他和兒子李弘乘勢起兵,收復潼關、蒲州、解州。永歷三年(1649年)十二月,清兵到達平陸,山寨失守,李弘跳崖而死,其子李文球則遭擒殺。李虞夔逃到陜西,躲在女婿王自簡家中,很快也被找到,不屈而死。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吳江人,字友龍。明諸生。寓居烏程南潯鎮(zhèn)。曾纂《南潯志》。另有《涉江草》、《潯溪文獻》。
人物簡介
李可埴(16世紀—17世紀),字夔龍,湖廣長沙府善化縣籍瀏陽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李可埴性格純樸,得鄉(xiāng)人奉為經師,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中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成進士,獲授溧水知縣,四年任應天府鄉(xiāng)試同考官,六年丁憂。崇禎二年(1629年)補任封丘知縣,三年擔任河南鄉(xiāng)試同考官,取錄的士子多成進士。之后他入朝出任戶部主事,四年因考察罷免。六年補大寧知縣,丁憂歸。九年補余杭縣,升南京戶部江西司主事,十三年管理淮安鈔關,十五年升郎中,十六年升鳳陽知府,多施行善政,弘光年間隱居溧水。
人物簡介
解學夔(16世紀—17世紀),字章卿,號羅浮,南直隸揚州府高郵州興化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解學夔在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中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成進士,獲授沙縣知縣,有廉惠聲譽。福建巡撫熊文燦特薦治行第一,擢官吏部主事,歷任文選司郎中,不接受賄賂,名聲享譽朝廷;遭權要顧忌而調任大理寺左寺正,前往浙江恤刑,力主寬政,救活不少人民,拒絕某人在晚上拿來求情免去死罪的饋金數千兩,陳報政績離去時行李只有圖書。崇禎四年(1631年)和五年(1632年)黃河決堤,解學夔和御史吳甡聯(lián)合上疏請求究治河官員,河堤此后三十年都穩(wěn)固,七州縣百姓無憂;后來他補任禮部儀制司郎中,轉廣東兵備副使,剿滅海盜劉香老,敘功加授二級,九年(1636年)致仕。弘光年他任職嶺西道參議,因積勞成疾而告歸,死后入祀沙縣名宦祠。
人物簡介
楊球,號賡夔,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禮部觀政,崇禎末年官潮州府知府,時澄??h豪強黃海如,與兄黃漢日俱給事郡邑為吏,尋投南澳帥(鄭芝龍),授游擊銜。甲申聞都城失守,遂招亡命,圖謀不軌,當道懼禍,聽之。乙酉南都又失,乘機稱亂。時知縣劉珙撫諭不聽,躡珙后抵城下,其黨陳斌等內應開門,劫庫放囚,比屋抄掠,殺舉人戴星、貢生郭云龍,生員十余人。珙遁去。拆毀縣治,僅留中堂。閏六月率眾犯府城,城外屋宇盡毀。群盜蜂起附之,奸徒內應,潮郡將危。知府楊球遍城設柵,內應不敢先發(fā)。辜鄉(xiāng)紳夫人謝氏自捐千金雇民夫守城,時參府劉遠征民兵嬰城固守,十日始退。七月復至,會豐順營吳六奇、金城營把總蕭欽統(tǒng)鄉(xiāng)兵到,海如驚遁。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十月,欲去福建覲見隆武帝,以鄭芝龍讓官員助餉,遂止粵界不敢入閩。
人物簡介
郭佳胤,字如仲,號夔一,河南歸德府寧陵縣人。明末官員、進士出身。崇禎九年(1636年)中舉,崇禎十年(1637年)聯(lián)捷丁丑科進士。初為無錫縣知縣,后升任常州府知府。清朝軍隊攻入江南,遣使至常州索冊,郭佳胤逃跑進入太湖躲藏,府無正官。
人物簡介
劉瑄(?—17世紀),本名劉志夔,字他山,湖廣常德府澧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劉瑄是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成進士,獲授檢討,因為母親逝世辭官。張獻忠攻破澧州,帶著父親到慈利避難;得知北京失守后,他咬破指頭寫下血書,交托弟弟照養(yǎng)父親終老,即將自盡。家人都包圍守著他,父親更加哭著勸告他不要自盡,于是他打消這念頭。弘光、隆武年間,朝廷改任劉瑄為右中允、侍讀,均未赴任。湖南失陷,父親去世,他跟從何騰蛟、堵胤錫起兵,累官太常卿;后來到衡山出家為僧,每逢朔望向北大聲號哭,又和瞿式耜寫詩,流傳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