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大異,字伯珍,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大性弟。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歷刑工部架閣文字、太學正、將作監(jiān)主簿、司農(nóng)寺丞。寧宗即位,出為夔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兩朝綱目備要》卷九)。嘉泰三年(一二○三),召除秘書監(jiān),四年,為中書舍人(《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遷右諫議大夫(《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之七二)。因與韓侂胄不合,罷(《宋史》卷四七四《韓侂胄傳》)。嘉定元年(一二○八)知平江府,三年,知建康府(《吳郡志》卷一一)。歸居豫章(《水心集》卷一○《風云堂記》)。事見《宋史》卷三九五《李大性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六二七一
李大異,字伯珍,其先端州四會(今廣東四會)人,徙洪州新建(今江西南昌)。大性弟。登乾道八年進士,紹熙初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歷國子正、太學正,遷將作監(jiān)主簿。慶元五年為廣西安撫使、知靜江府。嘉泰中為秘書監(jiān),兼權(quán)中書舍人。開禧元年,以右諫議大夫兼侍講。補外,歷知平江府、建寧府,嘉定六年罷。見《宋史》卷三九五《李大性傳》,《吳郡志》卷一一,《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之七二、禮四九之八五,雍正《廣西通志》卷五一。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臨安于潛人,字居厚,號橘山。孝宗淳熙八年進士。為于潛教授,仕至夔州通判。有《橘山甲乙稿》,已佚。今存《橘山四六》、《橘山樂府》。全宋詩
李廷忠,字居厚,號橘山(《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四),于潛(今浙江臨安西南)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士(《咸淳臨安志》卷六一)。官于潛教授。著有《橘山四六集》二十卷(清嘉慶《于潛縣志》卷一四),已佚。全宋文·卷六四四六
李廷忠,字居厚,號橘山,臨安府于潛(今浙江臨安西)人。登淳熙八年進士第,為于潛教授,歷無為軍教官、知旌德縣,累遷夔州路轉(zhuǎn)運使,后知夔州。嘉定八年二月,監(jiān)察御史劉棠言其為夔漕日虛破官錢,專委書司招納賄賂,坐此放罷。著有《橘山四六》、《洞霄詩集》。見《咸淳臨安志》卷六一,《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五之七,《宋詩紀事》卷五五。
人物簡介
【生卒】:1164—1227 【介紹】: 宋隆州仁壽人,字仲易,一字子韶。虞允文孫。以郊恩任官。再舉禮部,知華陽縣。改永康軍,招諸生講學,遂大治。寧宗嘉定中詔知簡州,會金人犯邊,保城有功,遷夔州提刑兼提舉常平,俄改利州路,皆有聲。嘗與魏了翁、李心傳等講學于蜀,人稱滄江先生。有《易書論語說》。全宋詩
虞剛簡(一一六三~一二二六),字仲易,一字子韶,學者稱滄江先生,仁壽(今屬四川)人。允文孫。嘗與魏了翁輩講學蜀東門外,得程朱微旨。以郊恩任官,再舉禮部,監(jiān)郫縣犀浦鎮(zhèn)酒稅。歷知華陽縣,通判綿州。寧宗嘉定八年(一二一五)由知萬州任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五之七)。十一年,起知簡州。十五年,擢夔州路提點刑獄(同上書職官七五之三二),改利州路。理宗寶慶二年卒,年六十四。事見《鶴山集》卷七六《利州路提點刑獄主管沖佑觀虞公墓志銘》,《宋元學案》卷七二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六七七三
虞剛簡(一一六四——一二二六),字仲易,一字子韶,隆州仁壽(今四川仁壽)人,允文孫。乾道九年,以郊恩任承奉郎。再舉禮部,淳熙末始監(jiān)成都府郫縣犀浦鎮(zhèn)酒稅。歷成都府路干辦公事,知華陽縣、通判綿州、知永康軍,尋奉祠。起知渠州,改數(shù)郡,皆未上,辟知簡州,擢夔州路提刑兼提舉常平,改利州路。嘉定十六年,任制置使,建臺于漢中。寶慶元年奉祠歸,二年卒,年六十四。著有《詩說》,《易》《書》《論語說》,《永康軍圖志》二十卷。蜀人尊之,稱滄江先生。見《鶴山大全集》卷七六《利路提刑虞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申之、次夔,號蒲江。樓鑰甥。寧宗慶元五年進士。嘉定中歷官軍器少監(jiān),權(quán)直學士院。工樂府,與翁卷、趙師秀為詩友。有《蒲江集》。全宋詩
盧祖皋,字申之,又字次夔,號蒲江,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進士。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六)。十二年,除秘書省正字,累遷著作郎兼權(quán)司封郎官。十六年,權(quán)直學士院(同上書選舉二一之一八)。有《蒲江詞》傳世。事見《南宋館閣續(xù)綠》卷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今錄詩十三首。全宋文·卷六九一二
盧祖皋,字申之,又字次夔,號蒲江,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慶元五年進士。嘉定中歷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秘書省正字、將作少監(jiān)、權(quán)直學士院,以軍器少監(jiān)直北門,號稱職。俄卒于官。祖皋工樂府,意度清遠,有《蒲江詞》一卷(存)。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六、一八,《浣川集》卷一○《祭盧直院文》,《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宋詩紀事》卷五八,《宋元學案補遺》卷七九,《全宋詞》,唐圭璋《兩宋詞人時代先后考》。
人物簡介
潘景夔,字和叔,松陽(今屬浙江)人。初為德清尉(清順治《松陽縣志》卷六)。寧宗開禧二年(一二○六)知鹽官縣(清乾隆《海寧州志》卷七)。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由通判溫州任放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五之三六)。有《續(xù)胡兟鹽官圖經(jīng)》,已佚。
人物簡介
【生卒】:1176—1236 【介紹】: 宋臨安于潛人,字舜俞,號平齋。寧宗嘉泰二年進士。薦歷成都通判。累官監(jiān)察御史,上書理宗,請權(quán)歸人主,政出中書。劾罷樞密使薛極及其他得罪清議者,朝綱大振。擢殿中侍御史,遷吏部侍郎、給事中。史嵩之入相,進刑部尚書,拜翰林學士、知制誥。卒謚忠文。有《平齋集》、《春秋說》等。全宋詩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號平齋,于潛(今屬浙江)人。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進士,授如皋簿。繼中教官,調(diào)饒州教授。崔與之帥淮東,辟置幕府。后隨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龍州。理宗朝,召為秘書郎,以言事忤史彌遠,罷。彌遠死,以禮部員外郎召,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給事中。官至刑部尚書,翰林學士、知制誥。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齋文集》三十二卷?!?a target='_blank'>咸淳臨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傳?!『樽少缭?,以《四部叢刊》影印宋刻《平齋文集》為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語口號、帖子詞等及從《詩淵》等書輯得集外詩,另編一卷。全宋文·卷六九八四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號平齋,臨安府于潛(今浙江臨安西)人。嘉定二年中進士第,授如皋主簿,歷饒州教授、南外宗學教授。嘗應博學宏詞科,直院莊夏舉自代。出為淮東幕僚,歷成都通判、知龍州。入朝,為秘書郎,遷金部員外郎。直言政事,忤權(quán)臣史彌遠意,罷職而歸。彌遠死,召拜監(jiān)察御史。力請權(quán)歸人主,政出中書,復劾罷樞密使薛極等,一時朝綱大振。端平初,擢殿中侍御史,遷中書舍人,俄兼直學士院,復遷吏部侍郎、給事中,進刑部尚書,拜翰林學士、知制誥。三年卒,年六十一,謚忠文。著有《春秋說》三十卷(存)、《平齋文集》三十二卷(存)、《兩漢詔令》(存)。見《宋史》卷四○六本傳,《咸淳臨安志》卷六七。
人物簡介
【生卒】:1187—1232 【介紹】: 金薊州漁陽人,字信卿。初名夔,字舜卿,又名揆,號應庵。輕財好交游。文辭豪放,長于論事。南渡居嵩山。累舉不第。嘗上書言事,不報。卒于汴京。中州集
永,字信卿,出于盤陽大族。父元,字善長,教信卿作舉子,讀書略通,即棄之去。為人不顧細謹,有幽、并豪俠之風。賓客入門,則盡家所有者為具,不為明日計,人以此愛之。貞祐初,避兵太原,與李長源居于廣平寺。有盜穴墻而入,長源性恇怯,聞騷窣聲,噤不敢語,盜盡挈信卿所有而去。長源徐曰:綠林之子至矣。于是信卿生理大狼狽南渡,居嵩州,出入屏山之門,其學遂進。初名夔,字舜卿,又名揆,屏山改焉。真定王之奇士衡攻雜學,屏山目為怪魁,王從之。內(nèi)翰為賦善哭詩、奉圣馬。餌升公敢為大言,著書十萬言,號北新子。大略以談兵為主,且曰:古人兵法非不盡,但未有北新子五十里火雨耳。信卿皆與之?。故其詩豪宕譎怪,不為法度所窘,有冰柱,雪、車風調(diào)觀咀龍篇及大雨后見寄,可槩見矣。正大壬辰,病沒于京師,年四十六。
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