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916,分62頁顯示  上一頁  51  52  53  54  55  57  58  59  6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臨窗坐捫
分類詞匯
坐臥
蹲踞
坐地
乘坐
寬坐
佛類詞典
一坐食
二佛并坐
三時坐禪
三根坐禪說
大坐參
世尊升坐
半行半坐三昧
半跏坐
半跏趺坐
《分類字錦》:臨窗坐捫(臨窗坐捫)
歸子慕 夏日閑居詩 白日一何長,臨窗坐捫虱。
分類:蚤虱
《漢語大詞典》:坐臥
坐和臥;坐或臥。常指日常起居。漢書·杜周傳:“ 延年 居父官府,不敢當舊位,坐臥皆易其處?!?南朝 梁 沈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獨居不御酒肉,坐臥泣涕霑衣?!?唐 李頎 《題璿公山池》詩:“指揮如意天花落,坐臥閒房春草深。”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十二:“有一小樓,面山,樓中置筆硯,弟偷閑暫坐臥於是?!?/div>
《國語辭典》:蹲踞  拼音:dūn jù
張開雙腿蹲著?!冻蹩膛陌阁@奇》卷九:「正要將磚放在棺上,只見棺上有一件東西,蹲踞在上面。」
《國語辭典》:坐地  拼音:zuò dì
1.席地而坐。《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下》:「景公獵休,坐地而食。晏子后至,滅葭而席。公不說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
2.坐著?!度龂萘x》第三九回:「我們都去廝殺,你卻在家里坐地,好自在!」《水滸傳》第四回:「女子留住魯達在樓上坐地?!挂沧鳌缸摹埂?br />3.就地?!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九七回:「連忙取回借據(jù),辭了出來,去劃了一萬銀子給他,那人坐地分了四百元?!?/div>
《國語辭典》:乘坐  拼音:chéng zuò
搭乘、騎坐。如:「乘坐機車」?!抖鲙肪矶骸笟饬τ譄o些個,與疋馬看怎乘坐?」《醒世姻緣傳》第一回:「對日領了文憑,往東江米巷買了三頂福建頭號官轎,算計自己夫人及大舍乘坐?!?/div>
分類:乘坐
《國語辭典》:寬坐(寬坐)  拼音:kuān zuò
請人多坐一會兒的客氣話?!队魇烂餮?。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官人吃了幾杯酒,睡在樓上。二位太保寬坐,等一等,不要催促?!?/div>
分類:敬辭
一坐食
【佛學大辭典】
(術語)謂比丘受頭陀法者,不數(shù)數(shù)食,及小食等。唯受一坐食。法于一坐中食,令滿足。更無坐食。設未滿足,有因緣起者,亦無更坐食。故名一坐食。
二佛并坐
【佛學大辭典】
(術語)法華會座,跡門三周說法已后,涌出于靈山空中之多寶塔中二佛也。初寶塔涌出在空中,依大眾之請釋迦佛開其塔門,多寶佛全身舍利結(jié)跏趺座,結(jié)法界定印,其時多寶佛在寶塔中分半座使釋迦佛坐,謂之二佛并座。多寶表法佛及定,釋迦表報佛及慧,并座表法報不二,定慧一如也。此二佛孰左孰右之說,各有異義。但以多寶在左,釋迦在右為正。蓋觀智之法華儀軌,謂為「塔門西開」,則知釋迦未入塔以前,向東而說跡門,跡門為因位之法,故向發(fā)心之東方而說之。多寶塔表本門之壽量,則塔之門,開于西。本門為果上之法,則或向菩提之西方也。然則法華之曼荼羅曰:東向西中央多寶塔中之二佛中,多寶佛在南方,即左位,結(jié)定印,釋迦佛在北方即右位,結(jié)轉(zhuǎn)法輪印,左為定位,右為慧位,顯密之通則也,隨屬于定門之多寶為左位。屬于慧門之釋迦為右位。見法華秘略要鈔三,(參見:多寶塔)
三時坐禪
【佛學大辭典】
(雜語)早晨之坐禪(粥后已時),晡時之坐禪(申時),黃昏之坐禪(戌時)也。見象器箋九。
三根坐禪說
【佛學大辭典】
(書名)日本瑩山著。附于坐禪用心記之后。入大藏經(jīng)。
大坐參
【佛學大辭典】
(儀式)坐參之大者。其規(guī)與尋常之坐參同,但首座入堂不燒香。見象器箋九。
世尊升坐
【佛學大辭典】
(公案)「世尊一日升法座,文殊白槌曰: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挂姳處r九十二則,從容錄第一則。白槌者,凡僧中欲成佛事時,座中一人先擊槌,表白于大眾,使一會和之。戒律上之作法也。禪門之上堂則之,行白槌之法,長老之說法前白槌,「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拐f法已,則白槌:「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勾硕鋼?jù)唐華嚴經(jīng)四?!溉陸^法王,法王法如是」之文,而世尊升座文殊白槌事,曾不見于藏經(jīng),是亦與拈花微笑之公案,共是禪門之宗匠為機緣而設耳。
半行半坐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天臺所立四種三昧之一?;蛐械蓝b經(jīng)文,或安坐而思惟實相之三昧法也。法華經(jīng)即依此三昧法而修行。三昧者,譯言定。使心定于其境止息妄念也。(參見:三昧)
【三藏法數(shù)】
半行半坐三昧者,若依方等經(jīng),七日為期,唯誦袒持咒。旋百二十匝,一旋一咒。不遲不疾,旋竟卻坐,思惟實相之理。若依法華經(jīng),三七日為期,但誦本經(jīng)。故經(jīng)云:其人若行、若立,讀誦是經(jīng),若坐、思惟是經(jīng),我乘六牙白象,現(xiàn)其人前。此等三昧,俱是半行半坐也。(梵語袒持,華言秘要。)
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梵音sama%dhi,舊稱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譯言定,正受,調(diào)直定,正心行處,息慮凝心。心定于一處而不動,故曰定。正受所觀之法,故曰受。調(diào)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調(diào)直定。正心之行動,使合于法之依處,故曰正心行處。息止緣慮,凝結(jié)心念,故曰息慮凝心。智度論五曰:「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同二十八曰:「一切禪定,亦名定,亦名三昧?!雇唬骸钢T行和合,皆名為三昧?!雇唬骸敢磺卸U定攝心,皆名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處。是心從無始世界來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處,心則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則直?!怪褂^二曰:「通稱三昧者,調(diào)直定也?!勾笳撛疲骸干菩囊惶幾〔粍?,是名三昧?!勾蟪肆x章十三曰:「定者當體為名,心住一緣,離于散動,故名為定。言三昧者,是外國語,此名正定。」同二曰:「以心合法,離邪亂,故曰三昧?!雇旁唬骸感捏w寂靜,離于邪亂,故曰三昧?!雇唬骸付ㄕ邠?jù)行便息亂住緣,目之為定。就實而辨真心體寂,自性不動,故名為定?!剐路Q三摩地,譯為定或正受,等持等念。又曰現(xiàn)法樂住。定與正正受。其義同前。平等保持心,故曰等持。諸佛諸菩薩入有情界平等護念彼等,故曰等念。是就利他業(yè)而釋之也。又現(xiàn)定中法樂,故曰現(xiàn)法樂住。正受之異名也。唯識論五曰:「于所觀境令心專注不散為性,智依為業(yè)?!固叫浫唬骸溉链嗽频瘸?,離沈浮,故定慧等,故名等也。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也。」法華玄贊二曰:「梵云三摩地,此云等持。平等持心而至于境,即是定也,云三昧者訛也。」玄應音義三曰:「三昧,或言三摩提,或云三摩帝皆訛也。正言三摩地,此譯云等持。等者正也,正持心也,持謂持諸功德也?;蛟普?,謂住緣一境,離諸邪亂也?!蛊刑嵝牧x一曰:「梵云三摩地,唐云等念。入有情界,平等攝受而護念之者。」
【佛學常見辭匯】
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華譯為正定,即離諸邪亂,攝心不散的意思。
【俗語佛源】
三昧為梵語Samadhi之音譯,又名三摩地、三摩提,意為正思維指導下的定力。《大智度論》:「 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埂?a target='_blank'>大乘義章》:「以體寂靜,離于邪亂,故曰三昧?!狗鸾陶J為修行能證得「三昧」,則能引發(fā)種種神通妙用。以后遂引申為妙處、極致、蘊奧、訣竅等?!稌怨适隆べ潎@類》:「得妙處,曰得三昧?!埂豆适鲁烧Z考·釋道鬼神》:「儒家曰精一,釋家曰三昧,道家曰貞一,總言奧義之無窮。」《宋史·李元儀傳》:「元儀能為文,尤工尺牘,軾謂入刀筆三昧。」唐朝僧人懷素雅好草書,自言得草圣三昧。可見「三昧」一詞運用已十分廣泛。 (常正)
半跏坐
【佛學大辭典】
(術語)半跏趺坐也。
半跏趺坐
【佛學大辭典】
(術語)兩足加于兩,謂之結(jié)跏趺坐,又曰全跏坐。一足加于一,謂之半跏趺坐,半跏趺。全跏坐有吉祥降魔之二坐。半跏坐亦有吉祥降魔之二種。以右之單足加于左之上,為吉祥之半跏;以左之單足加于右之上,為降魔之半跏。全跏坐為如來坐,半跏坐為菩薩坐。禪苑之半跏,降魔之方也。釋氏要覽曰:「念誦經(jīng)云:全加趺是如來坐,半加趺是菩薩坐?!?參見:結(jié)跏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