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詞典 2分類詞匯 16
《國語辭典》:空洞  拼音:kōng dòng
空無所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shù)百人?!弧购蠖嘤脕硇稳菸恼聝?nèi)容貧乏。如:「這篇文章內(nèi)容空洞?!?/div>
《漢語大詞典》:不殰
胎不壞死。禮記·樂記:“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則樂之道歸焉耳。” 鄭玄 注:“內(nèi)敗曰殰?!?陸德明 釋文:“殰,懷任不成也?!?span id="ako00au" class="book">《文子·原道》:“鳥卵不敗,獸胎不殰,父無喪子之憂,兄無哭弟之哀?!?/div>
分類:壞死
《漢語大詞典》:敗血(敗血)
中醫(yī)指敗壞之血。多指溢于血管外,積存于組織間的壞死血液。又叫惡血。《醫(y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手法總論》:“即或其人元氣素壯,敗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亂施?!?/div>
《漢語大詞典》:斬毒(斬毒)
割除因病毒壞死的肌膚。《宋書·臧質(zhì)傳》:“執(zhí)藥隨親,非情謬於甘苦;揮斤斬毒,豈忘痛於肌膚?”
《國語辭典》:潰瘍(潰瘍)  拼音:kuì yáng
身體內(nèi)外原當完整的表面(如皮膚、胃腸道黏膜)發(fā)生較深層缺損,而產(chǎn)生疼痛癥狀或功能失常的情況(如皮膚潰瘍、胃潰瘍)。
《國語辭典》:死肌  拼音:sǐ jī
壞死或失去感覺的肌肉。唐。柳宗元〈捕蛇者說〉:「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div>
分類:壞死肌肉
《國語辭典》:壞死(壞死)  拼音:huài sǐ
一個或數(shù)個細胞或器官、組織的一部分發(fā)生不可逆性的傷害而死亡,稱為「壞死」。
《國語辭典》:褥瘡(褥瘡)  拼音:rù chuāng
病名。因固定某一姿勢過久,如:久臥在床或久坐在椅,局部皮膚長期遭受壓迫,使血液循環(huán)不順而引起皮膚和肌肉組織發(fā)炎、壞死、潰爛等的癥狀。也作「蓐瘡」、「壓迫性潰瘍」。
《漢語大詞典》:頑肉(頑肉)
壞死硬化的皮肉。 清 徐芳 《諾皋廣志·半面人》:“以血掌摸其半面,毒大發(fā),眉目顴頰,次第塌壞,化為頑肉。”
《國語辭典》:壞疽(壞疽)  拼音:huài jū
局部組織壞死,呈黑色或灰褐色,并出現(xiàn)腐敗現(xiàn)象。多發(fā)生于四肢或內(nèi)臟。
《國語辭典》:烏腳?。跄_?。 ?span id="qqimkak" class='label'>拼音:wū jiǎo bìng
病名。因肢體末梢血管阻塞,引發(fā)手指腳趾末端壞死的疾病。患部有麻木、發(fā)冷、皮膚發(fā)黑、刺痛、腐爛的病狀。一旦發(fā)病,常自腳盤向上伸延,侵蝕到小腿或上肢。病人也常罹患皮膚和其他內(nèi)臟器官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生原因可能與飲用含砷量過多的河水或井水有關(guān)。
《國語辭典》:噬人菌  拼音:shì rén jùn
指可以引起肌肉和筋膜壞死的細菌。包括A型鏈球菌、嗜水性產(chǎn)氣單胞桿菌、創(chuàng)傷弧菌、厭氣性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主要從傷口進入體內(nèi),感染后會組織紅腫、發(fā)高燒,并有劇烈疼痛。如:「只要一有傷口就迅速澈底清潔消毒,就可避免噬人菌的侵擾?!?/div>
《漢語大詞典》:梗死
謂局部動脈堵塞,造成人體組織因缺血而壞死。多發(fā)生于心、腎、肺、腦等處。
《漢語大詞典》:青腿牙疳
兩腿青紫如走馬疳那樣部分組織潰瘍、發(fā)黑、壞死,稱“青腿牙疳”。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到了冬天,唾口唾沫,到不了地,就凍成冰疙疸兒了。就我們娘兒三個,這一到那兒怕不凍成青腿牙疳嗎?”
《國語辭典》:膿腫(膿腫)  拼音:nóng zhǒng
一種病理現(xiàn)象。指組織發(fā)炎后,部分壞死,形成膿液,積存于發(fā)炎的組織內(nèi)。通常以發(fā)熱、紅腫、疼痛為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