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輿地(輿地)  拼音:yú dì
1.語本《淮南子。原道》:「以天為蓋,以地為輿?!怪竿恋?。《史記。卷六○。三王世家》:「御史奏輿地圖?!固?。司馬貞。索隱:「謂地為『輿』者,天地有覆載之德,故謂天為『蓋』,謂地為『輿』,故地圖稱『輿地圖』?!?br />2.地圖?!稘h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江都易王劉非傳》:「及拜爵封侯之賞,具天下之輿地及軍陳圖?!鼓铣骸J捊y(tǒng)〈謝敕賚地圖啟〉:「漢氏輿地,形茲未擬?!?/div>
《漢語大詞典》:輿地圖(輿地圖)
地圖。《史記·三王世家》:“臣請令史官擇吉日,具禮儀上,御史奏輿地圖?!?司馬貞 索隱:“謂地為輿者,天地有覆載之德,故謂天為蓋,謂地為輿,故地圖稱輿地圖?!?元 周伯琦 《野狐嶺》詩:“大哉輿地圖,垂創(chuàng)何其艱?!?span id="nftn9sl" class="book">《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一回:“我在一個朋友座中,見一張東三省輿地圖,非常精細,連村莊地名俱有?!?/div>
分類:地圖
《國語辭典》:表里(表裡)  拼音:biǎo lǐ
1.內(nèi)外?!痘茨献?。繆稱》:「包裹宇宙而無表里,洞同覆載而無所礙?!埂妒酚?。卷八七。李斯列傳》:「中外若一,事無表里?!?br />2.事理意義的相輔相成?!稘h書。卷八五。谷永杜鄴傳。谷永》:「各有占應,相為表里。」《后漢書。卷六四。吳延史盧趙列傳。盧植》:「今《毛詩》、《左氏》、《周禮》各有傳記,其與《春秋》共相表里。」
3.送禮或賞賜的衣料。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二折:「如今將著羊酒表里取梅英去?!埂端疂G傳》第四回:「趙員外取出銀錠表里信香,向法座前禮拜了。」
《國語辭典》:形勢(形勢)  拼音:xíng shì
1.外觀、形體。唐。賈耽 賦虞書歌:「不同懷素只攻顛,豈類張芝惟創(chuàng)草。形勢素,筋骨老?!埂端疂G傳》第一一一回:「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見形勢,謂之山裹寺?!?br />2.地勢?!稘h書。卷五九。張湯傳》:「還,謁大將軍光,問千秋戰(zhàn)斗方略,山川形勢。」
3.局勢、情況。元。鄧玉賓〈粉蝶兒。丫髻環(huán)絳套。紅繡鞋〉曲:「陪著笑頻哀告,鎮(zhèn)著色下風雹,比這砍柴的形勢惡?!?br />4.權(quán)勢、權(quán)力?!妒酚洝>硪黄?。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純,形勢弱也?!固?。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br />5.軍勢陣容、勢力。宋。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惟西羌夏人,叛服不常?!厦T將按兵不戰(zhàn),示以形勢?!?/div>
《國語辭典》:國勢(國勢)  拼音:guó shì
國家的實力或形勢。宋。胡銓〈上高宗封事〉:「國勢陵夷,不可復振?!?/div>
《漢語大詞典》:圖經(jīng)(圖經(jīng))
附有圖畫、地圖的書籍或地理志。 唐 王建 《題酸棗縣蔡中郎碑》詩:“不向圖經(jīng)中舊見,無人知是 蔡邕 碑?!?宋 周密 齊東野語·徐漢玉:“行至 來賓縣 ,得圖經(jīng),視之, 唐 嚴州 也?!?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經(jīng)中》:“辨疆域者有圖經(jīng), 摯虞 以作畿服經(jīng)也?!?/div>
《國語辭典》:襟帶(襟帶)  拼音:jīn dài
1.衣襟與腰帶?!逗鬂h書。卷六○下。蔡邕傳》:「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者七旬。」
2.山川屏障環(huán)繞,如襟如帶。比喻形勢險要。北周。王褒〈故陜州刺史馮章碑〉:「巖險襟帶,山河枕倚?!?/div>
《國語辭典》:地利  拼音:dì lì
1.地理形勢上占優(yōu)勢。《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r />2.土地生產(chǎn)的能力?!豆茏印D撩瘛罚骸覆粍盏乩?,則倉廩不盈?!?/div>
《漢語大詞典》:一理
(1).同一準則。呂氏春秋·審分:“夫治身與治國,一理之術(shù)也?!?高誘 注:“身治則國治,故曰一理之術(shù)也?!?span id="q2apkav" class="book">《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然則八代之制,幾可以一理貫?!?劉良 注:“一理謂合典則也。”二程遺書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則,一物須有一理?!?明 胡居仁 居業(yè)錄·心性:“天地人物,分雖不同,同此一理。”
(2).一個道理。 南朝 梁 劉孝標 《辨命論》:“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驗?!?宋 真德秀 《問格物致知》:“萬物各具一理,萬理同出一原?!?span id="nnftgre" class="book">《宣和遺事》前集:“看破治亂兩途,不出陰陽一理?!?br />(3).同一地理區(qū)域。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且 吳 與 越 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 吳 侵伐,大過五也?!?br />(4).溫習一次。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div>
《國語辭典》:地理  拼音:dì lǐ
1.山川土地的環(huán)境形勢?!吨芤住O缔o上》:「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br />2.研究地球表面現(xiàn)象,行政區(qū)劃等情況的科學。《舊唐書。卷一九二。隱逸傳。孔述睿傳》:「述睿精于地理,在館乃重修地理志,時稱詳究?!?br />3.地址?!毒┍就ㄋ仔≌f。碾玉觀音》:「便教人來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寫了他地理腳色與來人,到臨安府尋見他住處,問他鄰舍,指道:『這一家便是?!弧?/div>
《國語辭典》:地理學(地理學)  拼音:dì lǐ xué
一門整合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主要研究地表空間人類活動及其與自然環(huán)境間交互作用的科學。
《國語辭典》:貫通(貫通)  拼音:guàn tōng
1.穿越、溝通。如:「這條干道貫通整個城市,帶動了經(jīng)濟的成長與繁榮?!埂肚迨犯?。卷二六八。列傳。田六善》:「若賊東出則東應,賊西出則西應,疲我?guī)熗?,分我威力,固原圍解,賊氣貫通,此斷斷不可者也。」
2.全面透徹地領(lǐng)會、深切知曉。《朱子語類。卷四一。論語。顏淵篇上》:「千條萬緒,貫通來只是一個道理。夫子所以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埂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高@王冕天性聰明,年紀不滿二十歲,就把那天文、地理、經(jīng)史上的大學問,無一不貫通?!?/div>
《國語辭典》:方志  拼音:fāng zhì
記載一地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產(chǎn)物、史跡跟人文的書?!吨芏Y。地官。誦訓》:「掌道方志,以詔觀事?!挂沧鳌傅胤街尽埂?/div>
《國語辭典》:地方  拼音:dì fang
地保的俗稱。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一折:「我是地方,不知甚么人打死你父親在長街上哩?!埂缎咽篮阊?。卷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地方呈明石知縣家財人口變賣都盡,上官只得在別項那移賠補?!?/div>
《國語辭典》:地里  拼音:dì lǐ
路途。指兩地相距的里程。唐。杜甫哭王彭州掄〉詩:「蜀路江干窄,彭門地里遙?!顾?。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八。哲宗元符二年》:「別無擘畫,只是趕趁催督將士向前入賊境,不度事勢難易,地里遠近,兵馬強弱,堪用與不堪用?!?/div>
《國語辭典》:地圖(地圖)  拼音:dì tú
說明地表自然景觀和人文現(xiàn)象分布情況的圖形。圖上標有符號、文字等,或著以顏色。如:「軍事戰(zhàn)略地圖」、「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div>
《國語辭典》:地志  拼音:dì zhì
1.早期的地方志書。最早出現(xiàn)于東漢,現(xiàn)知有《益州志》一種。魏晉南北朝時,地志有所發(fā)展,如韋昭的《吳郡國志》。常璩的《華陽國志》等。到隋唐二代,地志趨向衰落,入宋后便趨于消失,而為圖經(jīng)和方志所取代。地志的發(fā)展雖不如地記之興盛,但由于它所記載的內(nèi)容豐富,統(tǒng)合古今,而且橫排門類,所以已有方志的雛形。也作「地志」。
2.一般的輿地書籍。
《國語辭典》:地志(地誌)  拼音:dì zhì
早期的地方志書。參見「地志」條。
分類:地志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