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號竹庵,俗姓史,成都(今屬四川)人。十三歲求為僧,初依成都大慈寺宗雅,后南游謁諸尊宿,師龍門佛眼清遠(yuǎn)?;兆谡湍?,出世和州天寧寺。高宗紹興間奉詔開山雁蕩能仁。十五年(一一四五),住溫州龍翔寺。十六年卒,年六十四。為南岳下十五世,龍門佛眼清遠(yuǎn)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二○有傳?!♂屖抗缭?,據(jù)《續(xù)古尊宿語要》、《嘉泰普燈錄》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字竹庵,號老禪,俗姓史,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初依大慈宗雅出家,再師龍門佛眼遠(yuǎn)。宣和中住和州天寧,靖康初移廬山東林。紹興中,與宗杲居云門,撰《頌古》百馀則。已而入閩主鼓山,更遷雁蕩能仁,為第一代。十六年七月卒,壽六十四。有語錄傳世。見《嘉泰普燈錄》卷一六。
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士圭號竹庵。成都史氏子也。初依大慈宗雅和尚出家。心醉楞嚴(yán)。后南游謁諸尊宿。始參龍門遠(yuǎn)禪師。以平時所得白遠(yuǎn)。遠(yuǎn)曰。汝解心已極。但欠著力開眼耳。一日侍立。次問曰。絕對待時如何。遠(yuǎn)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圭罔措。至晚遠(yuǎn)抵堂司。圭復(fù)理前問。遠(yuǎn)曰。閑言語。圭于言下大悟。正和末住和州天寧。紹興奉詔開山雁宕能仁。時真歇了公居江心??止缇壩词煊练秸伞4笳咕虐菀哉T溫人。由是人皆翕然歸敬。上堂明明無悟。有法即迷。諸人向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則危若住則瞎。直須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機。此三者既明。一切處不須管帶自然現(xiàn)前。不須照顧自然明白。雖然如是。更須知有向上事。豎拂子曰。久雨不晴咄。紹興丙寅七月十八日召宗范長老付后事。次日沐浴聲鐘集眾就座泊然而逝。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六
師名士圭。城都史氏子。世業(yè)儒。師幼而明敏。年十三。依大慈寺宗雅首座。落發(fā)具授。大慈號四川學(xué)海。師執(zhí)經(jīng)講筵。志在楞嚴(yán)。閱五祀。伯父持一居士勉之南詢。即出關(guān)。謁玉泉勤云蓋智百丈肅靈源清。所至參承。皆蒙咨揖。晚依百丈歸正首座。正博貫內(nèi)外典籍。一日正語以龍門佛眼道德。師聞而悅之。即自百丈歷東吳。觀光保社。尋抵龍門。以咨參。所得扣之。佛眼曰。汝解心已極。只欠著力開眼耳。令主堂司。一日問曰。絕對待時如何。佛眼曰。如汝僧堂中白槌相似。師罔措。至晚。復(fù)舉前問。佛眼曰。閑言語。師于言下。頓釋疑情。曰。東山鐵酸饀。今而后。不復(fù)疑也。自是師資緣契。決擇日臻玄奧。政和末。佛眼被旨。遷褒禪山。師佐其行。和守錢公請開法天寧。唱佛眼之道。佛眼謝褒禪。錢復(fù)請于朝。以師繼其席。閱七稔。九江守趙公移師東林。未幾胡馬南渡。退居分寧之西峰。結(jié)茅于寺旁竹間。號竹庵。有偈曰。種竹百馀個。結(jié)茅三兩間。才通溪上路。不礙屋頭山。黃葉水去住。白云風(fēng)往還。平生只如此。道者少機關(guān)。及圜悟禪師歸蜀。送別次。圜悟劇稱杲妙喜。師恨未之識。俄避地造仰山。適妙喜亦至。遂相與定臨濟宗旨。偕還南康之云門庵。妙喜曰。昔白云端師公謝事圓通約保寧勇禪師夏居白蓮峰。作頌古一百一十篇。有提盡古人未到處。從頭一一加針錐之語。吾二人同夏于此。雖效顰無愧也。遂取古人公案一百一十則。各為之頌。發(fā)明蘊奧。不開知見戶牖。不涉言語蹊徑。其頌女子出定話曰。不假文殊神通。不用罔明彈指。爾時靈山會中。女子從定而起。臨濟見僧入門。便喝頌曰。一喝喝上四禪天。臨濟元來不會禪。盡道朝陽生戶外。不知夜月落階前。德山見僧入門。便棒頌曰。棒下真鍮不博金。德山徹底老婆心。后人只看波濤涌。不見龍王宮殿深。芭蕉拄杖子話頌曰。綿州附子漢州姜。最好沉梨出麝香。魯子師僧才一嗅。鼻頭裂破眼睛黃。若此類皆奇作也。已而入閩。閩帥參政張公宋以圣泉處師。稍遷乾元。俄給事張公致遠(yuǎn)移師鼓山。授道元馀。創(chuàng)新棟宇。嘗示眾曰。巧說說不到。心思思不及。命斷眼豁開。半錢也不直。又曰。不擁其前。不遮其后。上下四維。七通八透。正當(dāng)恁么時如何。八十翁翁行不得。又曰。目擊道存。已涉文彩。執(zhí)鞭回首。未免途程。直向混沌未分時明白。父母未生時現(xiàn)成。翛然不落陰界。自由自在。當(dāng)恁么時如何。踏著關(guān)棙子。處處得逢渠。又曰。正當(dāng)明時如王寶劍。卓拄杖下座。又曰。玄路絕如解開。口說話。圣量盡。方得不受人瞞。玄路不絕。只是說道理。圣量不盡。依前落路岐。丞相張公德遠(yuǎn)出師七閩。一日謂僚屬曰。越山當(dāng)福城三山之中。院獨廢絕。非老禪不能辦。即以屬師。不數(shù)月。殿閣崇成。他日丞相游鼓山。目其成績。遂迎師復(fù)歸鼓山。是時閩中法道最盛。蓋自師與真歇凈照數(shù)公振發(fā)。紹興甲子。有旨移雁山能仁。為第一代。乙丑蒙恩。住龍翔新寺。丙寅秋七月十八日。得旨謝院事。明日湯浴更衣。聲鐘集眾。師步至眾集處。方趺座。泊然而逝。壽六十有四。臘五十有一?;疴派嗳缂t蓮色。并二牙不燼。舍利不勝數(shù)。門人奉遺命歸之鼓山壽塔。師風(fēng)姿奇厖。朗潤。聲如鐘。學(xué)兼內(nèi)外。談?wù)撔栃?。操持宗柄斷斷。然久益?yán)嚴(yán)與賢士大夫游。幾半天下。皆一時宗奉祖道外護(hù)佛乘者。晚居鼓山。自號老禪。書揩逌媚。尺牘所傳。人以為寶。其所為。禪家四六。及五字句。皆精絕。自成一體。世多傳誦。有語錄。行于世。 贊曰。大慧禪師嘗題師??像曰。贊嘆竹庵。也是妙喜罵詈竹庵。也是妙喜。贊之罵之。各有所以。贊之者。為渠具衲僧正眼。罵之者。為渠浸在醋甕里。或曰。如竹庵之為宗師也。不可贊。不可罵。精金美玉。自有定價。贊之罵之。徒增話??。妙喜聞之。笑而不答。但拊掌叩齒三下。從渠鉆龜打瓦。世以為確論。予謂。近代宗師涉世交公卿大夫。言行相副。全節(jié)自高。宏法有體。由靈源佛鑒而后。竹庵其賢哉。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一
禪師名士圭。號竹庵。蜀郡成都史氏子。乃龍門佛眼遠(yuǎn)公之高弟也。說法于江南浙閩諸大名坊。圭有密行。喜推獎人士。一與圭接者。皆成美名。圭初依止于大慈沙門宗雅。研究楞嚴(yán)。而雅亦僧杰也。默察圭器度宏大。意欲圭南詢。乃盛贊真歇之為人。蓋歇未出蜀時。亦習(xí)講于成都大慈。圭味其指。棄講謁諸名宿。雖經(jīng)賞識。未豁所蘊。晚登龍門。擬以平時所得舉似佛眼。佛眼知圭。命典堂司。不得辭。圭以未伸所解為悶。幾入方丈。多遇高庵正堂輩在焉。高庵正堂時稱明眼。圭慚乘間問曰。絕對待時如何。佛眼哂曰。如你僧堂中白椎相似。圭不領(lǐng)。至晚理前問。佛眼唾曰。閒言語。圭背汗淋踵。弗吐一詞而出。因嘆曰。窮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于巨壑。吾蜀周金剛不謬矣。政和間。開法天寧。浩歸湖海。馮濟川嘗以圭之玄要頌舉似妙喜。妙喜稱之。及濟川除給事。圭同日受詔。住雁山能仁。時稱佛眼門下表里二檀樹焉。真歇居江心寺。有大名聞。圭將至??謻|甌未廓所見。乃過江迎圭。大展九拜。以誘甌人。圭未視篆。有嫉者深夜縱火。能仁燬盡。圭就故址結(jié)茅。乃示眾曰。愛閒不打禾山鼓。投老來看雁宕山。杰閣岳樓渾不見。溪邊茅屋兩三間。還有共相出手者么。喝一喝。未幾能仁復(fù)成。初寺燬。隨圭之眾。多背去者。寺成復(fù)歸?;蛟?。彼彼以成敗事師。非義侶也。請勿收錄。圭曰。不然。境風(fēng)所飄。力未充也。若棄之。豈慈攝之義哉。真歇移徑山。圭補江心。江心有僧。久居閒房。不預(yù)參列。值圭升座。攙眾出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圭曰。東家點燈。西家暗坐。未審意旨如何。圭曰。馬便搭鞍。驢便推磨。僧禮拜。圭曰。靈俐衲僧只消一個。圭乃曰。馬搭鞍驢推磨。靈俐衲僧只消一個。縱使東家明點燈。未必西家暗中坐。西來祖意問如何。多口阿師自招禍。其僧脫然。終其身。不露姓字。圭后住閩之乾元。有慧溫入室。圭曰。情生智隔。想變體殊。不用停囚長智。速道將來。溫有省。大笑起曰。拶出通身是口。何妨罵雨呵風(fēng)。昨夜前村猛虎。咬殺南山大蟲。圭諾之。又移居鼓山。進(jìn)院至三門。德升把住問曰。國師不誇石門句。請師速道。圭震聲喝之。升亦領(lǐng)旨。圭既年老。罷上堂。惟臨軒隨機。不計旦暮而已。以紹興丙寅七月晨起。沐浴升座。命聲鼓集眾。眾方集。圭顧視左右。就法座。泊然坐化。茶毗舍利無數(shù)。送者均得之。塔于鼓山。 贊曰。竹庵以魁梧奇?zhèn)ブ?。初剃染。即受知于宗雅。游方?fù)際遇于龍門。及行道。又逢真歇而襄之。輒與高庵正堂輩。齊名海內(nèi)。噫其所謂獅子乳得器。有以哉。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士圭,字竹庵,成都史氏子也。初依大慈宗雅出家,講授《棱嚴(yán)》,潛心義奧。后南游謁諸尊宿,始參龍門佛眼遠(yuǎn),以平日所得白之,遠(yuǎn)曰:“汝解心已極,但欠著力開眼耳?!币蝗?,侍立次,問曰:“絕對待時如何?”遠(yuǎn)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惫缲璐?。至晚,遠(yuǎn)抵堂司,圭復(fù)理前問,遠(yuǎn)曰:“閒言語?!惫缬谘韵麓笪?。宣和二年,住和州天??。靖康改元,江州漕使方郎中請住廬山東林,后以兵亂避地閩中。乾元十二年,詔開山雁宕能仁,時真歇了公居江心,恐圭緣未熟,迎至方丈,大展九拜,以誘溫人,由是人皆翕然歸敬。未幾,其徒失火,寺為煨燼。圭就樹縛屋,升座示眾曰:“愛閒不打鼓山鼓,投老來看雁蕩山。杰閣危樓渾不見,溪邊茅屋兩三間?!币讯牱ㄌ词┎⒘I建,復(fù)成寶坊。十五年,移住龍翔。上堂:“明明無悟,有法即迷。諸人向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則危,若住則瞎,直須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機,此三者既明,一切處不須管帶,自然現(xiàn)前,不須照顧,自然明白,雖然如是,更須知有向上事?!必Q拂子曰:“久雨不晴,咄!明年丙寅七月十九日,召宗范長老付后事,”次日沐浴,聲鐘集眾,就座泊然而逝。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
藍(lán)圭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人?;鹿?。初為康王府都監(jiān),入內(nèi)東頭供奉官。高宗即位,恃恩用事,與康履妄作威福。統(tǒng)制苗傅等痛恨宦官恣橫,建炎三年以兵迫帝,腰斬履,捕圭編置遠(yuǎn)州。傅等被殺,圭自武功大夫擢內(nèi)侍省押班,尋為內(nèi)侍省都知,以壽終。
全宋文·卷四二九二
藍(lán)圭,內(nèi)侍。嘗為康王府都監(jiān)、入內(nèi)東頭供奉官。從康王使金人行營。及開元帥府,主管機宜文字。南渡后與康履等恃恩用事,凌忽諸將,致苗、劉之亂,編置遠(yuǎn)州。亂平,召還,自武功大夫擢內(nèi)侍省押班。慈寧宮建,命提點事務(wù),尋升內(nèi)侍省都知。及迎太后,命充都大主管?!?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六九有傳。

人物簡介

簡介
建炎二年(1128)任濟州知州。紹興七年(1137)任濠州知州。

人物簡介

簡介
紹興五年(1135)任監(jiān)察御史。紹興五年(1135)任大理寺丞。紹興六年(1136)任刑部郎中。紹興六年(1136)7月為刑部員外郎。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八八三
王圭(?——一一五六),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徽宗時為朝請郎、直秘閣。丁父憂,建炎元年起復(fù)河北西路招撫判官,遷提點江東刑獄公事。叛軍張琪攻徽州,圭棄城奔休寧,責(zé)追一官沖替。紹興四年知泰州,徙提點江南西路刑獄公事。二十六年卒。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二之四八、職官七○之九,《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九、四五、七五、七八、一七五,《宋史》卷二四、三六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1—? 【介紹】: 宋廣德軍人,字晉之,一作搢之。徽宗政和八年進(jìn)士。以文章著名。歷秘書省正字、著作郎。高宗建炎中為劉玨屬官,坐失洪州除名,編管嶺南。紹興中以左朝請郎直秘閣,后主管臺州崇道觀。
全宋詩
何大圭,字晉之,廣德(今屬安徽)人?;兆谡桶四辏ㄒ灰灰话耍┻M(jìn)士(清光緒《廣德州志》卷四一)。宣和初為太學(xué)錄(《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二),六年(一一二四)遷秘書省正字(同上書選舉二○之三)。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坐失豫章除名編管嶺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六)。紹興二十年(一一五○),以左朝請郎直秘閣(同上書卷一六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2—1160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伯達(dá)。高宗建炎二年進(jìn)士。紹興中,累官秘書郎。秦檜主和議,如圭痛陳其非,責(zé)檜忘仇辱國。檜死,建言改革屯田法。以直秘閣提舉江西常平茶鹽,移利州路提刑。時儲位未定,如圭建議立趙音為皇子。官終知泉州。其學(xué)問根于經(jīng)術(shù),學(xué)者多從之質(zhì)疑。
全宋文·卷四二九五
范如圭(一一○二——一一六○),字伯達(dá),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少從胡安國學(xué),登建炎二年進(jìn)士第,授左從事郎、武安軍節(jié)度推官,辟江東安撫司書寫機宜文字。召試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兼史館校勘。紹興八年秦檜主和議,如圭上書責(zé)之。請奉祠,去國閑居凡十年。起通判邵州,改荊南府。檜死入對,以直秘閣提舉江西常平茶鹽。請祠,終知泉州。紹興三十年卒,年五十九。見《朱文公文集》卷八九《直秘閣范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一《范如圭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庭圭。宋建州甌寧人,字嗣忠?;兆谡臀迥赀M(jìn)士。歷武邑丞、知德興縣。高宗紹興中,召為太常寺丞,議與秦檜忤,出知泉州,移漳州。嗜讀書,每聞士大夫家有異書,無不借讀,擇其可用者抄輯成編,名《海錄碎事》。
全宋詩
葉廷圭,字嗣忠,號翠巖,甌寧(今福建建甌)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jìn)士,除武邑丞。轉(zhuǎn)知德興縣。高宗紹興中知知福清縣,召為太常寺丞,遷兵部郎中。十八年(一一四八),以左朝請大夫知泉州,后移漳州。著有《海錄碎事》二十二卷。事見《宋史翼》卷二七、《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一四。
全宋文·卷三八二九
葉廷圭(一作庭圭),字嗣忠,號翠巖,建寧府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政和五年進(jìn)士,知德興縣。紹興中召為太常寺丞,轉(zhuǎn)兵部郎中。議政忤秦檜,紹興十八年秋以左朝請大夫出知泉州,后移漳州,奉祠歸。廷圭喜讀書,士大夫家有異書無不借讀。著有《海錄碎事》二十二卷(存)。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三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三,《宋史翼》卷二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魁。宋邵武人,字公奎,一字強立?;兆谡投赀M(jìn)士。官至江西轉(zhuǎn)運判官。晚年居黔中。其學(xué)多得于楊時。嘗撰《毋我論》,故人稱“盧毋我”。有《筆錄》等。
全宋詩
盧奎(一作魁),字強立,一字公圭(《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邵武(今屬福建)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jìn)士。學(xué)于楊時,嘗作《毋我論》,為眾所推。號盧毋我。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為禮部員外郎。二十年,除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二)。有《筆錄》十卷,已佚。事見《南宋館閣錄》卷八、《宋元學(xué)案》卷二五。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六三六
盧奎,一作盧魁,字公奎,一字強立,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早游太學(xué)有聲,作《毋我論》,時稱「盧毋我」。政和二年進(jìn)士及第,紹興十二年為禮部員外郎。二十年除,仕至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晚寓黔中,有《筆錄》十卷。見《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一三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二、一六四,《南宋館閣錄》卷八,《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一,《宋元學(xué)案》卷二五《閩南道學(xué)源流》卷八。
范潔 朝代:南宋初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范潔,字景圭,劍浦(今福建南平)人。南渡初知新昌縣,官至轉(zhuǎn)運使。事見清同治《新昌縣志》卷六、卷九。
全宋文·卷三八五二
范潔,字景圭。南宋初知新昌縣,紹興中守光化軍,后守鄂州,仕終漕使。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二之三八,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三。
吳圭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宋登科記考
紹興府諸暨縣(今浙江紹興諸暨)人。紹興十五年(1145年)進(jìn)士?!端蔚强朴浛肌钒矗褐暸e何若,宋李心傳《系年要錄》所系官銜為左諫議大夫。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一
安圭,紹興間嘗為江華縣丞,后十馀年,復(fù)以右從政郎為江華縣令,主管學(xué)事、勸農(nóng)、營田公事。見光緒《湖南通志》卷一一一、二八一。
王圭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二
王圭,紹興二十五年以左奉議郎、知大宗正丞、權(quán)兵駕部郎官兼權(quán)工部員外郎,除監(jiān)察御史。二十七年守殿中侍御史。次年試太常少卿,以直敷文閣出知舒州。除福建路提刑,中書舍人沈介論其與湯鵬舉交通,罷,奉祠,主管臺州崇道觀。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三一、食貨二六之三五、食貨六八之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八、一六九、一九○、一七六、一七九、一八○、一八五,《宋史》卷一八○。又據(jù)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二,王圭于紹興中歷知建昌軍廣昌縣。是否同一人,俟考。
汪大圭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人。布衣。高宗紹興二十年,秦檜以其訕謗朝政,編管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4 【介紹】: 金真定人,字正甫。蔡松年子。天德進(jìn)士。除澄州軍事判官。歷翰林修撰、同知制誥、太常丞,累遷禮部郎中,封真定縣男,改濰州刺史致仕。號為辨博,凡朝廷制度損益,多所裁定。所著多佚,惟《中州集》存其詩。
中州集
圭字正甫,大丞相松年之子。七歲賦菊詩,語意驚人,日授數(shù)千言。天德三年進(jìn)士,擢第后不赴選調(diào),求未見書讀之,其辨博為天下第一。歷澄州軍事判官、三河簿。正隆三年,銅禁行官,得三代以來,鼎、鐘彝器,無慮千數(shù)。禮部官以正甫博物,且識古文奇字,辟為編類官。丁父憂,起復(fù)翰林修撰,同知制誥,改戶部員外郎、太常丞。朝廷稽古禮文之事,取其議論為多。大定十四年,由禮部郎中出守濰州,道卒。有續(xù)歐陽文忠公集錄金石遺文六十卷、古器類編三十卷、補南北史志書六十卷、水經(jīng)補亡四十篇、晉陽志十二卷、金石遺文跋尾一十卷、燕王墓辨一卷,傳于世。國初文士,如宇文太學(xué)、蔡丞相、吳深州之等,不可不謂之豪杰之士。然皆宋儒,難以國朝文派論之,故斷自正甫為正傳之宗黨,竹溪次之,禮部閒閒,公又次之。自蕭戶部真卿倡此論,天下迄今無異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