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駢字類編》:和之
禮記:夫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喜則天下和之。 周禮:弓人,六材既具,巧者和之。
分類:和之
《分類字錦》:中和之政
宋史趙抃傳:知成都以寬為治。抃向使蜀日。有聚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復(fù)有此獄。皆謂不免。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過耳。刑首惡而釋馀人。蜀民大悅。會榮諲除轉(zhuǎn)運(yùn)使。英宗諭諲曰:趙抃為成都。中和之政也。
分類:郡守
《國語辭典》:燮和之任  拼音:xiè hé zhī rèn
燮和,調(diào)和。燮和之任指宰相之職,以其職責(zé)在協(xié)調(diào)國家上下。唐。韓愈〈為裴相公讓官表〉:「豈意陛下擢臣于傷殘之馀,委臣以燮和之任?!?/div>
《國語辭典》:太和  拼音:tài hé
1.陰陽會合,沖和之氣?!稘h書。卷一○○。敘傳上》:「是以六合之內(nèi),莫不同原共流,沐浴玄德,稟卬太和?!?br />2.太平盛世?!段倪x。曹植。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
3.年號:(1)三國魏明帝的年號(西元227~232)。(2)北魏孝文帝的年號(西元477~499)。(3)唐朝文宗的年號(西元829~835)。
《漢語大詞典》:大和
(1).一種良弓。周禮·考工記·弓人:“大和無灂。” 鄭玄 注:“大和,尤良者也?!?孔穎達(dá) 疏:“大和謂九和之弓。以其六材俱善尤良,故無漆灂也?!?br />(2).非常和協(xié)。左傳·襄公十三年:“ 晉 國之民,是以大和。”
見“ 太和 ”。
《國語辭典》:片言  拼音:piàn yán
1.一句話?!墩撜Z。顏淵》:「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埂度龂萘x》第四五回:「公瑾令吾斷糧者,實(shí)欲使曹操殺吾耳。吾故以片言戲之,公瑾便容納不下。」
2.簡短的幾句話。《文選。陸機(jī)。文賦》:「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三國演義》第八九回:「丞相休疑,容申片言?!?/div>
《國語辭典》:淑氣(淑氣)  拼音:shú qì
溫和怡人的氣息?!段倪x。陸機(jī)。悲哉行》:「蕙草饒淑氣,時鳥多好音?!固?。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詩:「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div>
《國語辭典》:春氣(春氣)  拼音:chūn qì
春季的陽氣?!肚f子。庚桑楚》:「夫春氣發(fā)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埂段倪x。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一七》:「遠(yuǎn)望令人悲,春氣感我心?!?/div>
《國語辭典》:至和  拼音:zhì hé
極為調(diào)和?!段倪x。成公綏。嘯賦》:「總八音之至和,固極樂而無荒。」
《國語辭典》:穆清  拼音:mù qīng
1.太平、清和。三國魏。曹植七啟〉:「至聞天下穆清,明君蒞國?!?br />2.指天?!妒酚?。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漢興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div>
《漢語大詞典》:泰和
(1).太平。 漢 揚(yáng)雄 《法言·孝至》:“或問泰和。曰:其在 唐虞 、 成周 乎?” 宋 光宗 《策問》:“其為朕稽古今之宜,推治化之本,凡可以同風(fēng)俗,清刑罰,成泰和之效者,悉意而條陳之。朕將親覽?!眳⒁姟?太和 ”。
(2).天地間沖和之氣。 明 徐渭 《梅賦》:“先則渾淪龐篤,含泰和而獨(dú)飽,酸則甘辛醎苦,受何味而弗便。”參見“ 太和 ”。
(3).和睦。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蔡專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國文》:“其至少數(shù)抱猜忌之見,騰離間之口者,皆將為泰和所同化,而無復(fù)纖翳之留?!眳⒁姟?太和 ”。
《國語辭典》:太和  拼音:tài hé
1.陰陽會合,沖和之氣?!稘h書。卷一○○。敘傳上》:「是以六合之內(nèi),莫不同原共流,沐浴玄德,稟卬太和?!?br />2.太平盛世。《文選。曹植。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
3.年號:(1)三國魏明帝的年號(西元227~232)。(2)北魏孝文帝的年號(西元477~499)。(3)唐朝文宗的年號(西元829~835)。
《國語辭典》:暖氣(暖氣)  拼音:nuǎn qì
1.暖和的氣體。如:「暖氣襲人」。
2.能產(chǎn)生暖氣的設(shè)備。如:「因?yàn)榕瘹鈮牧?,屋子里冷得要命!?/div>
《漢語大詞典》:中聲(中聲)
(1).中和之聲。左傳·昭公元年:“先王之樂,所以節(jié)百事也,故有五節(jié),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彈矣。” 杜預(yù) 注:“此謂先王之樂得中聲,聲成,五降而息也。” 楊伯峻 注:“宮商角徵羽五聲,有遲有速,有本有末,調(diào)和而得中和之聲,然后降于無聲?!?span id="tltldgt" class="book">《國語·周語下》:“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韋昭 注:“考,合也,謂合中和之聲?!?明 唐順之 《送陸訓(xùn)導(dǎo)序》:“昔 孔子 患 鄭 、 衛(wèi) 之聲亂于雅頌,乖剌無所從正……自是刪,定其中聲,得三百篇?!?br />(2).指五音中的商聲。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宮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故商為中聲?!?/div>
《漢語大詞典》:粹和
(1).精純和美。 唐 陸龜蒙 《讀〈襄陽耆舊傳〉因作五百言寄皮襲美》詩:“不知粹和氣,有得方大受?!?唐 司空圖 《解縣新城碑》:“此府自 大歷 、 貞元 之隆, 郭公 、 渾公 繼臨,雖博厚粹和,本朝實(shí)賴,而儉德異政,舊史闕然。”
(2).指純和之氣。 宋 王禹偁 《罔極賦》:“ 后周 廣順 ,太歲甲寅,季秋戊子,實(shí)生吾身,稟粹和於兩儀,荷鞠育於二親?!?/div>
《國語辭典》:中氣(中氣)  拼音:zhōng qì
1.中國古代根據(jù)地球繞行太陽的位置制定二十四氣,并進(jìn)一步分為十二個「中氣」與十二個「節(jié)氣」。其中,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二分二至相距為三十度的倍數(shù)的為中氣,夾在其間的為節(jié)氣。十二個中氣分別決定十二個月分,沒有中氣的月分便為閏月,即「無中置閏」。
2.中和之氣。唐。白居易 中和節(jié)頌:「和維大和,中維大中。以暢中氣,以播和風(fēng)?!固?。皎然答鄭方回〉詩:「高秋日月清,中氣天地正。」
3.丹田之氣。《老殘游記》第二回:「仗著他的喉嚨,要多高有多高;他的中氣,要多長有多長?!?br />4.中醫(yī)上指脾胃的消化、吸收、升清、降濁的生理功能。有時單指脾的功能。
《國語辭典》:景風(fēng)(景風(fēng))  拼音:jǐng fēng
祥風(fēng),和平通暢的風(fēng)?!读凶?。湯問》:「景風(fēng)翔,慶云浮。」《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zhì)書》:「方今蕤賓紀(jì)時,景風(fēng)扇物,天氣和暖,眾果具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