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八味──涅槃八味
【三藏法數(shù)】
(出方等般泥洹經(jīng))
涅槃,梵語具云摩訶般涅槃那,華言大滅度。大即法身,滅即解脫,度即般若,是乃三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諸佛不增,在眾生不減,而有八種法味。故泥洹經(jīng)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謂諸法中之義味也。)
〔一、常住〕,謂此涅槃之理,徹三際以常存,亙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三際者,即過去、未來、現(xiàn)在三世也。十方者,四方、四維、上、下也。)
〔二、寂滅〕,謂此涅槃之理,寂絕無為,大患永滅。故曰寂滅。(大患者,生死也。)
〔三、不老〕,謂此涅槃之理,不遷不變,無增無減,故曰不老。
〔四、不死〕,謂此涅槃之理,從本不生,今亦不滅,故曰不死。
〔五、清凈〕,謂此涅槃之理,安住清涼,諸障悉凈,故曰清凈。
〔六、虛通〕,謂此涅槃之理,虛徹靈通,圓融無礙,故曰虛通。
〔七、不動(dòng)〕,謂此涅槃之理,寂然不動(dòng),妙絕無為,故曰不動(dòng)。
〔八、快樂〕,謂此涅槃之理,無生死逼迫之苦,有真常寂滅之樂,故曰快樂。
不貪珍味,美惡均等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乞食,入諸聚落,隨施所得,不貪珍味,若美若惡,而無分別,是名不貪珍味,美惡均等。
味微
【三藏法數(shù)】
味者,謂舌所嘗種種諸味也。以其微細(xì),故名味微。
【三藏法數(shù)】
謂舌所嘗種種諸味,以其微細(xì),故名味微。
生酥味
【三藏法數(shù)】
生酥從酪而出,以喻九部后,而說大乘方等法也。謂如來第三時(shí)于方等會(huì)上,說楞伽、楞嚴(yán)諸大乘經(jīng),贊嘆大法,呵責(zé)小教,令諸小乘恥小慕大,故譬之以生酥味也。(梵語楞伽,華言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楞嚴(yán),梵語具云首楞嚴(yán),華言健相分別。)
理本一味,殊途同歸
【三藏法數(shù)】
謂佛所說諸法,理本無二,隨機(jī)異解,故有殊途。機(jī)見雖殊,終歸一實(shí),故不分也。
憍梵缽提,異舌知味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憍梵缽提,華言牛呞。法華文句云:昔五百世,曾為牛王,牛若食后,常事虛噍。蓋其馀報(bào)未除,舌嘗味時(shí),亦事虛噍,故人稱為牛呞。以其異舌而能嘗味,故云異舌知味。
淡味
【三藏法數(shù)】
淡,薄味也。味之淡者,是受諸味之體也。
咸味
【三藏法數(shù)】
咸,鹽味也。其性潤,能滋于肌膚,故味之調(diào)者,必以鹽為首。
辛味
【三藏法數(shù)】
辛,辣味也。其性熱,能煖腑藏之寒,故味之辣者為辛。
酸味
【三藏法數(shù)】
酸,酢味也。其性涼,能解諸味之毒,故味之酢者為酸。
甘味
【三藏法數(shù)】
甘,甜味也。其性和,能和脾胃。故味之甜者為甘。
苦味
【三藏法數(shù)】
苦,苦味也。其性冷,能解腑藏之熱,故味之冷者為苦。
多豐義味辯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能知名數(shù)事理,其義無礙,其味無窮,答問辯說,皆無有量,故名多豐義味辯。
同一咸味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所說涅槃之法,雖有四教之異,莫不為令眾生同得實(shí)相之理,同躋大學(xué)之地。如經(jīng)所說,一切眾生同有佛性,同一解脫,同一因果,乃至一切同得常樂我凈之類,猶如大海,雖納百川,同一咸味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別教、圓教也。)
觀一切法無味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既皆是苦,即無快樂之味,息諸貪愛之念,是名觀一切法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