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龍游人,字大防。神宗熙寧六年進士。累官知饒州府。有學行,從游者眾。為龍游士子發(fā)舉之第一人。
全宋詩
呂防,字大防,龍游(今屬浙江)人。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元豐七年(一○八四)以臨川知縣權(quán)撫州州學教授(清同治《臨川縣志》卷三二)。后奉祠,歸家講學。事見明萬歷《龍游縣志》卷七、卷八。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七〇
呂大防(一〇二七——一〇九七),字微仲,其先汲郡人,后徙居京兆藍田(今陜西藍田)?;实v初進士及第,調(diào)馮翊主簿、永壽令。遷著作佐郎,知青城縣,韓絳鎮(zhèn)蜀,稱其有王佐才。入為鹽鐵判官。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命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以爭濮王稱考,出知休寧縣。神宗立,通判淄州。熙寧元年知泗州,為河北轉(zhuǎn)運副使,召直舍人院。韓絳宣撫陜西,命為判官,又兼河東宣撫判官,除知制誥。四年知延州,會環(huán)慶兵亂,落知制誥,以太常博士知臨江軍。數(shù)月徙知華州,除龍圖閣待制、知秦州。元豐初,徙永興。居數(shù)年,知成都府。哲宗繼位,召為翰林學士,權(quán)開封府。遷吏部尚書。元祐元年,拜尚書右丞,進中書侍郎,封汲國公。在位凡八年,宣仁后崩,出知潁昌府,尋改永興軍。未幾,奪學士,知隨州,貶秘書監(jiān),分司南京,居郢州。紹圣四年貶舒州團練副使,循州安置。赴貶所途中,卒于虔州信豐,年七十一。著有《杜工部年譜》(存)、《韓吏部文公集年譜》(存)、《呂汲公文錄》。見《宋史》卷三四〇《呂大防傳》。
呂公儒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熙寧十年(1077)任永興軍知府兼安撫使,10月任命。元豐二年(1079)八月知河陽。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京兆藍田人,字進伯,一作晉伯。呂大防兄。仁宗皇祐間進士。為晉城令、簽書定國軍判官。神宗熙寧中,王安石議遣使諸道,立緣邊封溝,大忠陳五不可,因罷不遣。歷知代州、石州,屢駁折契丹求地使者。元豐中為河北轉(zhuǎn)運判官,上生財養(yǎng)民十二事。徙提點淮西刑獄。哲宗紹圣中知渭州,與章惇議不合,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
全宋詩
呂大忠,字進(或作晉)伯,藍田(今屬陜西)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清嘉慶《藍田縣志》卷六)。為華陰尉、晉城令,簽書定國軍判官。神宗熙寧七年(一○七四),知代州,移石州(《東都事略》卷九一本傳)。元豐中,為河北轉(zhuǎn)運判官,徙提點淮西刑獄。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為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宋會要輯稿》食貨二四之二六),歷知陜州、秦州、渭州、同州。紹圣四年(一○九七)致仕(《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二)。有《輞川集》五卷、奏議十卷(《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有傳。
全宋文·卷一五一○
呂大忠,字進伯,其先汲郡人,后徙京兆藍田(今陜西藍田),呂大防之兄?;实v中進士,為華陰尉、晉城令、提舉永興路義勇、簽書定國軍判官。熙寧中,被命與劉忱使契丹,會遭父喪,起復,知代州、石州。元豐中,為河北轉(zhuǎn)運判官,徙淮西提點刑獄。元祐初,歷工部郎中、陜西轉(zhuǎn)運副使、知陜州,繼知秦州。紹圣二年,加寶文閣待制、知渭州。四年,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著有《呂氏鄉(xiāng)約》?!?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9—1116 【介紹】: 宋壽州人,字原明。呂公著子。少師焦千之、石介、胡瑗,后復師程顥、程頤、張載。棄科舉,一意古學。以蔭入官,管庫近十年,后除兵部員外郎。哲宗紹圣初,出知懷州。坐元祐黨貶和州居住?;兆诩次?,知單州,召為光祿少卿。旋遭崇寧黨禍,奪職知相州、邢州。有《呂氏雜記》。
全宋詩
呂希哲,字原明,壽州(今安徽鳳臺)人。公著長子。學者稱滎陽先生。以蔭入官,為崇政殿說書。哲宗紹圣初,出知太平州(《紫微詩話》)。會黨論起,以秘閣校理知懷州,俄謫居和州。元符末,起知單州(同上書)?;兆诔?,召為秘書少監(jiān),改光祿少卿,以直秘閣知曹州。旋遭崇寧黨禍,奪職知相州,徙邢州,罷,領宮祠,羈寓淮、泗間十馀年,卒。今存《呂氏雜記》二卷。事見《伊洛淵源錄》卷七,《宋史》卷三三六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二○一四
呂希哲,字原明,公著子,壽州(治今安徽壽縣)人。少從焦千之、孫復、石介、胡瑗學,復從二程、張載游。不事科舉,以蔭入官,久滯管庫,乃判登聞鼓院。元祐六年為兵部員外郎;七年,以范祖禹薦,為崇政殿說書;八年擢右司諫。紹圣黨論起,分司南京,居和州。徽宗初,召為秘書少監(jiān),或以為太峻,改光祿少卿。力請外,以直秘閣知曹州。崇寧元年黨禍再起,奪職知相州,徙邢州。罷為宮祠,羈寓淮泗十馀年,卒。著有《發(fā)明義理》(存)、《呂氏雜記》(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六《呂公著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0—1092 【介紹】: 宋京兆藍田人,字與叔。呂大鈞弟。初學于張載,后學于程頤,與謝良佐、游酢、楊時號程門四先生。通六經(jīng),尤精于《》。以門蔭入仕,后登進士第。哲宗元祐中為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范祖禹薦為講官,未及用而卒。有《玉溪集》、《考古圖》等。
全宋詩
呂大臨(一○四六~一○九二),字與叔,時稱蕓閣先生,藍田(今屬陜西)人。大鈞弟。學于張載、程頤,與謝良佐、游酢、楊時號“程門四先生”。哲宗元祐中,為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七年,范祖禹薦其好學修身如古人,可備勸學(《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七二),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有《玉溪集》,已佚。事見《朱子語類》卷一○一,《宋史》卷三四○有傳。今錄詩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三八五
呂大臨(一○四六——一○九二),字與叔,世稱蕓閣先生,京兆藍田(今陜西藍田)人,大防弟。初學于張載,后學于程頤,與謝良佐、游酢、楊時在程門,號四先生。通六經(jīng),尤邃于禮。元祐初為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七年,范祖禹薦其修身好學,行如古人,可備勸學。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著有《禮記傳》十六卷(存)、《考古圖》十卷(存)及《玉溪集》等。見《朱子語類》卷一○一,《宋史》卷三四○《呂大防傳》附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呂當,樂陵(今山東樂陵縣西南)人。頤浩父。元豐間為祁州司法參軍(《燕魏雜記》)。追贈太子太師(《北山集》卷二五《故父任宣德郎贈太子少師當贈太子太師》)。

人物簡介

簡介
熙寧八年(1075)任軍器監(jiān)丞。元豐五年(1082)任考功郎中。元豐八年(1085)任金部郎中。
呂邱孝修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元豐五年(1082)任齊州知州。
呂昌齡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大觀元年(1107)任明州知州,按:本志(《嘉靖志》)皇祐年間有吳昌齡,當是同名二人。大觀二年(1108)按:本志(《嘉靖志》)皇祐年間有吳昌齡,當是同名二人。大觀三年(1109)按:本志(《嘉靖志》)皇祐年間有吳昌齡,當是同名二人。
呂純禮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元祐元年(1086)任太常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明甫。呂惠卿弟。神宗熙寧三年進士。以王安石薦,召為館閣???。安石與惠卿有隙,升卿于帝前詆安石之短,因降授太常寺太祝、監(jiān)無為軍酒稅。元豐三年復館閣???,累遷太常寺丞,出為河北路轉(zhuǎn)運副使。哲宗元符二年權(quán)知越州,改守江寧,進直秘閣。
全宋文·卷二一一二
呂升卿,字明甫,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惠卿弟。熙寧三年登進士第。六年三月,以王安石薦,自常州團練推官召為館閣校理。四月,權(quán)發(fā)遣京東路常平等事,十一月,權(quán)發(fā)遣京東路轉(zhuǎn)運判官,十二月,徙淮南東路軍器監(jiān)。七年,為館閣??薄⒊缯钫f書兼同修撰經(jīng)義,直集賢院。八年十月,權(quán)發(fā)遣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十二月落職,降授太常寺太祝、監(jiān)無為軍酒稅。元豐三年,復館閣???,權(quán)判登聞鼓院。六年,為太常寺丞。元祐元年以吏部員外郎通判海州。紹圣四年,自京東路轉(zhuǎn)運副使徙河北路。元符元年,改河東提刑。二年,知江寧府。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三、二四四、二五六、二六九、二七一、三○二、三四○、三七八、四九三、四九四、五○六等,《宋史翼》卷四○有傳。
呂士元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無為軍巢縣人。哲宗元祐元年設十科取士法,士元上疏懇切,未報。又累試不第,乃歸。自憤蔡確、章惇等未除,乃去東山二里許,抱所誦讀書投水死。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呂由庚,開封(今屬河南)人。誨子(《宋史》卷三二一《呂誨傳》)。神宗元豐中由瀛州防禦推官知陵川縣(《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二引《荊州府志》)。哲宗元祐初為太常太祝(《東坡先生全集》卷三九《呂由庚太常寺太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壽州人,字望之。呂公弼從孫。以蔭入官。神宗熙寧初權(quán)戶部判官,為王安石所用,命提舉市易務。后為吏部郎中、光祿卿,以言者交論市易之患,被削三秩,黜知淮陽軍。哲宗紹圣中擢戶部侍郎,知開封府、懷州?;兆跁r責郢州安置。卒年七十七。
全宋詩
呂嘉問,字望之,壽州(今安徽鳳臺)人。以蔭補官。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權(quán)戶部判官?!?a target='_blank'>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七),依附王安石。七年,出知常州。八年,安石復相,入為檢正中書戶房公事。十年,安石罷,出知江寧府。元豐元年(一○七八)被劾營繕越法,徙潤州。三年,降知臨江軍(同上書卷三○二)。久之,入為吏部郎中、光祿卿。哲宗元祐元年二○八六),黜知淮陽軍(同上書卷三六四)。后歷知州府。徽宗大觀元年(一一○七),坐知成都府不能律身奉法,貶安化軍節(jié)度副使,郢州安置(《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一五)。卒,年七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五有傳。
全宋文·卷二○一四
呂嘉問,字望之,公弼從孫,壽州(治今安徽壽縣)人。以蔭入官。熙寧初,條例司引為屬官,權(quán)戶部判官,管諸司庫務,行連灶法于酒坊,歲省薪錢十六萬緡。提舉京城市易務。七年,出知常州。八年,王安石復相,召檢正中書戶房。安石再罷,出知江寧府,徙潤州。久之,入為吏部郎中、光祿卿。以言者論市易之患,削三秩,黜知淮陽軍。紹圣中,擢寶文閣待制、戶部侍郎,加直學士,知開封府。元符二年,坐薦鄒浩,罷知懷州。徽宗時分司南京,光州居位,郢州安置,不久復起。以龍圖閣學士、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7—1086 【介紹】: 宋建昌南城人,字次儒,號灌園先生。神宗熙寧中一試禮闈不遇,度不能逐時好,退筑室灌園,不復以進取為意。益著書,且借史筆以寓褒貶。哲宗元祐初立十科薦士,曾肇疏稱之,議欲命以官,未及而卒。有《灌園先生集》。
全宋詩
呂南公(一○四七~一○八六,生卒年據(jù)《全宋詞》小傳),字次儒,建昌南城(今屬江西)人。神宗熙寧初,曾舉進士不第,會以新經(jīng)取士,遂罷舉(《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以著書講學為事。《宋史》言熙寧中士方推崇馬融、王肅、許慎之業(yè),剽掠補拆臨摹之藝大行,南公度不能逐時好,遂罷舉?!端膸炜偰刻嵋芬疡g正其謬。哲宗元祐初,獲曾肇等人推薦,未及授官而卒,年四十。其子呂郁收拾遺稿編成《灌園集》三十卷(符行中《灌園集》序),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所錄,輯為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有傳。呂南公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灌園集》為底本。參校八千卷樓鈔本(簡稱鈔本,藏南京圖書館)及《永樂大典》殘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三六五
呂南公(一○四七——一○八六),字次儒,號灌園,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出身于貧苦士人之家。治平末出山外游,熙寧初試于禮部,十馀年間屢試不第。退而筑室灌園,不復以進取為意,益務著書,借史筆褒善貶惡。元祐初,立十科取士,曾肇薦其讀書為文,不事俗學,安貧守道,志希古人,堪充師表科。一時廷臣亦多稱之,議欲命以官,未及而卒。其子呂郁收其遺稿,編為《灌園先生集》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