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義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名者體上之名稱,義者體上之義理。如言諸行無常,諸行為名,無常為義。又呼召之名目,謂之名,為名所顯之法體謂之義,依此義則名義者,與所謂名體或名法同。然就其名與義言之,有名即于義者,有不即者,名即于義,如呼火而出熱,諸佛之名號及陀羅尼是也,此云真言。名不即于義,如火之名無熱之用,世間一切之名字是也,此云假名。智度論二十五曰:「問曰:義之與名為合耶為離耶?若合名,說火時應(yīng)燒口。若離,說火時水應(yīng)來。答曰:亦不合,亦不離。古人假為立名,以名諸法。后人因此名字識是事,如是各各有名字。」肇論曰:「名無得物之功,物無當(dāng)名之實。」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戒壇 又曰戒場,授戒之戒場也。梵名曼陀羅,譯作壇,名曰戒壇,為授受戒之道場,亦曰戒場。
戒師 又謂之戒和尚,即授戒師也。
律師 善解戒律者,稱曰律師。
戒牒 受戒之證書,名曰戒牒。
戒臘 受戒之年數(shù),謂之戒臘。比丘之坐次,依戒臘之多少而定。
齋月 年三齋月,一月、五月、九月。
齋日 月六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或二十八、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