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同盟國(同盟國)  拼音:tóng méng guó
1.締結同盟條約或參加某一同盟條約的國家。
2.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德、奧、義三國同盟,稱為「同盟國」。
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中,聯(lián)合對抗德、日、義三軸心國的國家,包括中、美、英、法、蘇等國。
《國語辭典》:盟國(盟國)  拼音:méng guó
互結為同盟條約的國家?!洞笏涡瓦z事。利集》:「朔方之兵,遂致輕舉,敗我盟國,失我鄰好?!挂卜Q為「盟邦」。
《國語辭典》:盟軍(盟軍)  拼音:méng jūn
締結同盟國家的聯(lián)合軍隊。如:「盟軍決定從西海岸登陸以襲擊敵軍?!?/div>
《國語辭典》:核子戰(zhàn)略(核子戰(zhàn)略)  拼音:hé zǐ zhàn lüè
具有核子武器的國家,因本國或同盟國的安全,而直接或間接運用核子武器的戰(zhàn)略。
《國語辭典》:布加勒斯條約(布加勒斯條約)  拼音:bù jiā lè sī tiáo yuē
1.西元一八一二年結束俄土戰(zhàn)爭的和約,主要決定塞爾維亞人取得自治權,而土耳其軍隊仍有控制塞爾維亞要塞的權利。
2.西元一九一三年結束第二次巴爾干戰(zhàn)爭的和約。保加利亞將領土割讓給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
3.西元一九一八年羅馬尼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敗于同盟國后被迫接受的條約。主要決定羅馬尼亞歸還一九一三年所得保加利亞土地,且奧匈帝國取得控制喀爾巴阡山山口權利。
《國語辭典》:大戰(zhàn)略(大戰(zhàn)略)  拼音:dà zhàn lüè
為建立同盟國的力量,藉以創(chuàng)造與運用有利狀況的藝術,俾得在爭取同盟國的目標時,能獲得最大的成功公算與有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