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5詞典 1分類詞匯 14
《漢語大詞典》:會流(會流)
(1).合流;匯合。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灌淝 之間 離別亭 ,古送別處。 漢 沔 會流處,岸上有石銘云:下至水府三十一里。皆傳云: 李斯 刻此石。” 唐 孟浩然 《陪張丞相登嵩陽樓》詩:“泱莽北彌望, 沮 漳 東會流?!?br />(2).指相結(jié)合。 徐特立 《延安新教育學會致函陶行知先生》:“這就進一步促成了教育運動和政治動運的會流?!?/div>
《漢語大詞典》:同流
(1).諸水合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四:“ 河水 又南, 瀵水 入焉…… 河 中渚上,又有一 瀵水 ,皆潛相通,故 呂忱 曰:爾雅:異出同流為 瀵水 ?!?北周 庾信 《角調(diào)曲》:“ 涇 渭 同流,清濁異能?!?br />(2).引申指混雜、匯聚。 晉 袁宏 后漢紀·靈帝紀:“勞逸無別,善惡同流?!?br />(3).相類似。書·畢命:“敝化奢麗,萬世同流?!?孔 傳:“言敝俗相化,車服奢麗,雖相去萬世,若同一流?!?span id="unfwjbj" class="book">《孟子·盡心上》:“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 魯迅 《三閑集·我和〈語絲〉的始終》:“雖是打著‘革命文學’旗子的小報,只要有那上面的廣告大半是花柳藥和飲食店,便知道作者和讀者,仍然和先前的專講妓女戲子的小報的人們同流。”
(4).猶同輩;同類。 唐 孟棨 本事詩·征咎:“ 范陽 盧獻卿 , 大中 中舉進士,詞藻為同流所推?!?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下:“僕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當茲厚惠?!?明 吳承恩 《擬宋賜輔臣同賞花釣魚賦詩謝表》:“仰拂仁風,光生品匯;俯驚雅喝,恩洽同流?!?br />(5).比喻同聲氣。 明 何景明 《過君采次韻》之二:“自君來此地,謂我頗同流?!?龔爾位 《開歲述懷用淵明游斜川韻示鈍公》:“矧予獨何人,而不與同流?!?/div>
《漢語大詞典》:癡絕(癡絶)
晉書·顧愷之傳:“ 愷之 在 桓溫 府,常云:‘ 愷之 體中癡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得平耳。’故俗傳 愷之 有三絶:才絶,畫絶,癡絶?!焙笠浴鞍V絶”為藏拙或不合流俗之典。 宋 蘇軾 《次韻韶守狄大夫見贈》之一:“才疎正類 孔文舉 ,癡絶還同 顧長康 ?!?宋 劉克莊 《賀新郎》詞:“ 盤龍 癡絶求鵝炙。這先生、黃齏甕熟,味珍無價。”
《漢語大詞典》:若水
古水名。即今 雅礱江 。其與 金沙江 合流后的一段,古時亦稱 若水 。呂氏春秋·適音:“帝 顓頊 生自 若水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帝哀冊文》:“ 若水 傳帝,熏風御民?!?/div>
《國語辭典》:癡頑(癡頑)  拼音:chī wán
癡愚頑固。唐。王建〈昭應官舍〉詩:「癡頑終日羨人閒,卻喜因官得近山?!顾巍j懹巍磳㈦x江陵〉詩:「癡頑久不去,??衷庹V讓?!?/div>
《漢語大詞典》:寡與(寡與)
猶寡合。謂不與世俗合流。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茅屋數(shù)椽,穜稑百畝,僅給衣食,如 吳介肅 之高持;剛介寡與,誓不營私,終身不渝,如 何文肅 之正大?!?/div>
《漢語大詞典》:重江
(1).兩條江。文選·鮑照〈蕪城賦〉:“重江復關(guān)之隩,四會五達之莊。” 李善 注:“南臨二江曰重?!?清 顧炎武 《杭州》詩:“重江險足憑,百貨東南聚?!?br />(2).指二江或諸江合流。 唐 杜甫 《舍弟觀歸藍田迎新婦送示》詩之二:“滿峽重江水,開帆八月舟?!?仇兆鰲 注引 顧宸 曰:“重江,如 北江 、 中江 、 大江 之水,皆自峽而下?!?/div>
《漢語大詞典》:忤時(忤時)
不合流俗。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公祖大人直道不容,以致忤時。敝鄉(xiāng)士民迄今廑想明德?!?/div>
分類:合流流俗
《國語辭典》:潯江(潯江)  拼音:xún jiāng
河川名。位于廣西桂平縣東,為黔、郁二江合流的總稱,流經(jīng)平南、藤縣,至蒼梧再會合桂江,改稱為「西江」。
分類:河川合流
《漢語大詞典》:狎俗
迎合流俗。 晉 王該 《日燭》:“存形者不足與論神,狎俗者未可與言道?!?南朝 宋 周朗 《報羊希書》:“若乃闕奇謀深智之術(shù),無悅主狎俗之能,亦不可復稍為卿説。”
《國語辭典》:混同江  拼音:hùn tóng jiāng
河川名。由黑龍江、松花江二江在同江縣的哈拉烏蘇合流而成。因松花江含沙較多,江水北黑南黃,經(jīng)久而混,故稱為「混同江」。也稱為「鴨子河」。
《國語辭典》:截流管  拼音:jié liú guǎn
在合流制下水道系統(tǒng)中,用以截取污水,以便集中處理或排除的下水道。
《國語辭典》:宜黃縣(宜黃縣)  拼音:yí huáng xiàn
縣名。在江西省南昌縣東南。因位于宜、黃二水合流處,故稱為「宜黃縣」。
《國語辭典》:京韻大鼓(京韻大鼓)  拼音:jīng yùn dà gǔ
流行于大陸河北、東北、華東地區(qū)的一種曲藝。以木板大鼓結(jié)合清音子弟書,并吸收平劇、梆子及其他說唱藝術(shù)等發(fā)展而成。起初多演唱長篇,后主要演唱短篇,只唱不說。唱詞基本為七字句,唱腔主要有起板、平腔、快板等。一人演唱,自擊鼓、板,以三弦、四胡、琵琶等為伴奏樂器。因自清代起流行于北平、天津二地,故也稱為「京津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