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43,分50頁顯示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號軍
號吟
還號
噭號
表號
打號
散號
夕號
特號
哭號
車號
制號
召號
號噪
號愬
《漢語大詞典》:號軍(號軍)
(1). 明 代試士時,于考場中設(shè)置的監(jiān)視人員。 清 仍之而失其實,但供役使而已。明史·選舉志三:“試士之所,謂之貢院;諸生席舍,謂之號房;人一軍守之,謂之號軍?!?span id="sl6skmk" class="book">《糊涂世界》卷十一:“ 岑其身 急急問號軍道:‘什么事?’號軍道:‘鬧鬼!’” 朱自清 《南京》:“似乎直到晚上,頭場題才出來,寫在燈牌上,由號軍抗著在各號里走。”
(2).即教軍。 太平天囯 革命時期,在 貴州 ,由白蓮教組織和領(lǐng)導(dǎo)的 苗 漢 兩族農(nóng)民起義軍,以旗幟、服裝的色別,分為紅號、黃號、白號三支。1855年( 咸豐 五年)至1868年( 同治 七年)間,曾先后在 平越 、 遵義 、 銅仁 、 思南 等處,略地占城,聲勢浩大。 清 政府調(diào) 席寶田 、 唐炯 率 湘 川 軍入 黔 ,瘋狂屠殺,號軍首領(lǐng) 劉義順 被俘,犧牲于 成都 ,起義失敗。
《漢語大詞典》:號吟
1.嚎哭而訴,口急言辭不清的樣子。
分類:言辭不清
《漢語大詞典》:還號(還號)
號哭而歸。宋書·索虜傳論:“村井空荒,無復(fù)鳴雞吠犬。時歲惟暮春,桑麥始茂,故老遺氓,還號舊落, 桓山 之響,未足稱哀。”
分類:號哭
《漢語大詞典》:噭號(噭號)
叫喊,號叫。 明 李東陽 《記女巫》:“或衣錦衣,腰數(shù)十鈴,跳梁噭號。”
分類:叫喊號叫
《漢語大詞典》:表號(表號)
(1).彰顯其名號, 南朝 梁 沈約 《梁德皇后謚議》:“表號垂名,義昭不休。”
(2).表字別號。《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就有 張 家嫂, 李 家婆,一班靠撮合山養(yǎng)家的,抄了若干表號,到 朱 家議親?!?br />(3).外號,綽號。《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四回:“大家因他養(yǎng)的肥胖,做起事來又有些婆婆媽媽的腔調(diào),所以大家就送他一個表號,叫他做 黃胖姑 。他這表號,是沒有一個人不曉得的?!?/div>
《漢語大詞典》:打號(打號)
喊號子。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博弈嬉戲·杵歌:“今人舉重出力者,一人倡則為號頭,眾皆和之,曰‘打號’?!?宋 劉昌詩 《蘆浦筆記·打字》:“世間言打字尚多……畚筑之間有‘打號’?!?span id="6p6rjb0" class="book">《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瑞虹 ﹞側(cè)耳聽時,但聞隔船人聲喧鬧,打號撐篙,這本船不見一些聲息?!?/div>
分類:號子
《韻府拾遺 號韻》:散號(散號)
隋書百官志六品以下又有翊軍等四十三號將軍品凡十六等為散號將軍以加汎授
《駢字類編》:夕號(夕號)
江逌詠秋詩見寒蟬下
《漢語大詞典》:特號(特號)
(1).空名號。 宋 王安石 《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如是而天子猶為不失其民者,蓋特號而已耳?!?br />(2).在例號以外的特種型號。 倪平 《襄樊起飛啦》:“這里生產(chǎn)的床罩、被單、特號銅版紙都是暢銷品?!?br />(3).指在正常期刊以外,為某個紀念活動或大的事件等所印的???。 馮雪峰 《〈應(yīng)修人潘漠華選集〉序》:“雜文三篇,選自《支那二月》……《上海通信圖書館月報》五周年特號?!?/div>
《漢語大詞典》:哭號(哭號)
大聲哭叫。 曹禺 《雷雨》第四幕:“﹝ 魯侍萍 ﹞在雨里叫喊、哭號,聲音已經(jīng)瘖啞?!?蕭紅 《生死場》四:“孩子從母親的懷中起來,大聲的哭號。”
《國語辭典》:車號(車號)  拼音:chē hào
車牌的號碼。如:「若有歹徒駕車逃逸,我們應(yīng)立刻記下車號報警?!?/div>
分類:號碼
《漢語大詞典》:制號(制號)
制度號令。荀子·議兵:“制號政令欲嚴以威;慶賞刑罰欲必以信?!?/div>
分類:制度號令
《漢語大詞典》:召號(召號)
號召。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二:“惟難于舉兵之名,欲立 明 后,以召號天下?!?魯迅 《偽自由書·后記》引 微知 《從〈春秋〉與〈自由談〉說起》:“禮拜六派文人之在今日,已不敢復(fù)以禮拜六的頭銜以相召號,蓋已至強弩之末的時期了!”
分類:號召
《漢語大詞典》:號噪(號噪)
呼叫,喧嚷。 南朝 宋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棲波之鳥,水化之蟲,智吞愚,以彊捕小,號噪驚聒,紛乎其中。” 唐 元稹 《告畬三陽神文》:“豺虎號噪,麋鹿幽噎,厲鬼癉人,貪吏殄物?!?/div>
分類:呼叫喧嚷
《漢語大詞典》:號愬(號愬)
見“ 號訴 ”。
《漢語大詞典》:號訴(號訴,號訴)
亦作“ 號愬 ”。哭訴。新唐書·儒學(xué)傳下·禇無量:“廬墓左,鹿犯所植松柏, 無量 號訴曰:‘山林不乏,忍犯吾塋樹耶?’自是羣鹿馴擾,不復(fù)棖觸, 無量 為終身不御其肉?!?宋 范仲淹 《范公墓志銘》:“ 延安 吏民百數(shù),詣闕號訴,謂城當(dāng)陷而存,民將殞而生,皆公之力也?!?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戶部·江南白糧:“小民敢與內(nèi)臣抗乎,雖有號訴,九重萬里,曾無為之上聞?wù)?,乞勅各部改正舊法?!?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鸮鳥:“有 山西 二商,迎門號愬,蓋有健騾四頭,俱被搶掠,道遠失業(yè),不能歸,哀求諸公為緩頰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