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臺駘 朝代:遠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傳說中遠古時人。為金天氏少暤后代,世為水官之長。臺駘修通汾、洮二水,帝顓頊封之于汾川。后世尊為汾水之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或稱姚姬。傳說中遠古神仙,謂系赤帝之女,未嫁而卒,葬巫山之陽。相傳楚懷王游于高唐,夢與神遇,自稱巫山之女。王為之置觀,號為朝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春秋秦穆公女。蕭史善吹簫,弄玉好之。穆公乃以弄玉嫁史。蕭史教之吹簫。數(shù)年后,能以簫聲招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飛升而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512—? 【介紹】: 春秋時魯國武城人,字子羽??鬃拥茏?。貌丑,為人公正,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南游至吳,有弟子三百人從之學,名達乎諸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戰(zhàn)國時楚國鄢人?;蛑^屈原弟子。楚頃襄王時,為大夫。與唐勒、景差皆好辭,以賦見稱。作《九辯》,述屈原志以悲之。另有《招魂》,王逸以為玉所作。《文選》收《高唐賦》、《神女賦》、《風賦》、《登徒子好色賦》,近人疑為后人擬作?!?a target='_blank'>古文苑》所收諸賦,乃后人托名之作。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
玉,楚人。師事屈平,為頃襄王大夫,有集三卷。案,《漢。藝文志。宋玉賦》十六篇,今存者《風賦》,《大言賦》,《小言賦》,《諷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釣賦》《笛賦》,《九辨》《招魂》凡十一篇,《對楚王問》、《高唐對》不在此數(shù)。如《九辨》為九篇,則多出《漢志》三篇,所未審也?;蛟啤兜奄x》有宋意送荊卿之語,非宋玉作。
呂臺 朝代:西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186 【介紹】: 西漢單父人。呂澤子,呂后侄。高祖八年,嗣父爵為周呂侯。呂后稱制,與呂產(chǎn)并為將,封呂王。卒謚肅。
戴野 朝代:西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177 【介紹】: 西漢人。從劉邦起事于碭。任隊卒,為都尉,擊項羽。后以將軍擊燕、代。有功封臺侯。

人物簡介

全漢文·卷六十二
牧字子臺,臨淮人。仕莽為御史。
劉宮 朝代:西漢

人物簡介

簡介
劉宮,西漢盱臺侯劉蒙之子,雖然劉蒙之獲罪被免去侯爵,但劉宮仍得封盱臺侯。元始二年(2年),王莽主政,封劉宮為廣陵王,奉祀其祖父江都易王劉非。居攝三年(8年),王莽篡位,降爵為公,次年封國廢除。
尹綏 朝代:東漢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初人。屬和成太守邳彤,任督郵。嘗迎劉秀自薊還信都,御王郎,拜偏將軍。以從征功,封平臺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會稽人。從薛漢習《韓詩》,為漢最知名弟子之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魏郡鄴人,字孝威。隱于武安山,鑿穴為居,采藥自給。章帝建初中,州辟不就。刺史行部,使從事致謁,佟往謝。后隱逸。
三觀──天臺三觀
【三藏法數(shù)】
(出金光明經(jīng)玄義)
謂天臺智者大師所立也。觀即照了之義。觀達一念之心,即具三諦之法也。若觀心空,則一切法皆空,即是真諦;若觀心假,則一切法皆假,即是俗諦;若觀心中,則一切法皆中,即是中諦。此之三觀,全由性發(fā),實匪修成。故于一心,宛有三用,所謂一心三觀也。
〔一、空觀〕,空者,離性離相之謂也。謂觀一念之心,不在內(nèi),不在外,不在中間,名之為空。由觀一念空故,一空一切空,無假、無中而不空,以三觀皆能蕩相故也。蓋空蕩見、思之相,假蕩塵沙之相,中蕩無明之相,三相皆蕩,即畢竟空,是名空觀。(見、思、塵沙、無明,即三惑也。)
〔二、假觀〕,假者,無法不備之謂也。謂觀一念之心具足一切諸法,名之為假。由觀一念假故,一假一切假,無空無中而不假,以三觀皆能立法故也。蓋空立真諦之法,假立俗諦之法,中立中諦之法;三法皆立,即為妙假,是名假觀。
〔三、中觀〕,中即中正,絕二邊對待之謂也。謂觀一念之心,非空非假,即空即假,名之為中。由觀一念中故,一中一切中,無空無假而不中;以三觀當處皆能絕待故也。蓋言空則空外無法,言假則假外無法,言中則中外無法,三皆絕待,即為圓中,是名中觀。
五時──天臺五時
【三藏法數(shù)】
(出天臺四教儀)
天臺五時者,乃天臺智者大師以如來所說一代圣教,判為五時也。謂如來成道,最初為大菩薩說華嚴經(jīng)。次于鹿苑,為接引二乘,說四阿含等經(jīng)。次于方等,說楞伽等諸大乘經(jīng),令諸二乘恥小乘,而慕大法。次說般若經(jīng),遣除二乘執(zhí)情。后說法華、涅槃二經(jīng),開示眾生,咸得作佛。故為五時也。(天臺,山名。智者大師,乃隋煬帝所賜之號,諱智顗。以棲身入寂于天臺山,遂以此處命其名也。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四阿含者,增一阿含、中阿含、長阿含、雜阿含也。)
〔一、華嚴時〕,華嚴,經(jīng)名也。時者,謂初說此經(jīng),如日照高山之時也。蓋如來初為大乘根熟者,首談此經(jīng)。唯是無盡法界,性海圓融,空有齊彰,色心俱入;湛森羅于海印,現(xiàn)剎土于毫端。但化大乘菩薩,是名華嚴時也。(海印者,即三昧之名。喻佛智也。謂如來之智,鑒照諸法,如海能現(xiàn)萬像也。剎,梵語具云剎摩,華言土田,此云剎土者,華梵兼舉也。)
〔二、鹿苑時〕,鹿苑即鹿野苑,是如來說阿含經(jīng)之處也。時者,謂次說此經(jīng),如日照幽谷之時也。蓋如來為小乘,于前大法,不見不聞,猶如聾瞽,于是寢大化而施小化。故于鹿苑之中,說四諦法,演四阿含等經(jīng),是名鹿苑時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
〔三、方等時〕,眾機普被曰方,四教并談曰等。時者,謂次說方等諸經(jīng),如日照平地之時也。蓋由前鹿苑中說小乘法,二乘之人,得少為足,便謂究竟,故假維摩居士以呵斥之,使其恥小慕大。故說維摩、楞伽等經(jīng),是名方等時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別教、圓教也。)
〔四、般若時〕,梵語般若,華言智慧,經(jīng)名也。時者,謂次說此經(jīng),如日照禺中之時也。蓋由小乘既被彈呵,回心向大,然其執(zhí)情未能頓泯,由是廣談般若空慧之法而淘汰之,是名般若時也。(禺中時,巳時也。)
〔五、法華涅槃時〕,法華、涅槃,二經(jīng)名也。時者,謂正說此經(jīng),如日輪當午之時也。蓋如來于前四時,調(diào)機純熟,故于靈山會上,稱性而談,令其會權歸實,了妄即真,演長遠之壽量,顯至道之幽微,上中下根,咸蒙授記。此法華一經(jīng)所以說也。猶有馀機未盡,故說涅槃一經(jīng),而捃拾之,是名法華、涅槃時也。(捃拾者,即收拾遺馀之意也。)
天臺通別釋題
【三藏法數(shù)】
陳隋間,天臺智者大師,凡解一經(jīng)題目,必以通別二義而判釋之。如妙法蓮華經(jīng)上之四字是別,別在此經(jīng)故;經(jīng)之一字是通,通于一切諸經(jīng)故。馀經(jīng)亦然;是為天臺通別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