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3詞典 5分類詞匯 58
共63,分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分類詞匯(續(xù)上)
大天后宮
五妃廟
下城里
《國語辭典》:大天后宮(大天后宮)  拼音:dà tiān hòu gōng
臺灣一級古跡,位于臺南市。原為明寧靖王朱術(shù)桂府邸,建于明永歷十七年(西元1663)。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施瑯舉兵侵臺,延平邵王國遂亡。施瑯以其得順利渡海入臺乃系媽祖庇佑,遂奏請崇祀,因此乃就寧靖王府邸重修,祀媽祖于正殿,后稱天后宮。此廟所存清代匾額數(shù)冠全臺,其中有雍正、咸豐、光緒等皇帝墨寶,彌足珍貴,且廟中所存施瑯平臺征事碑,是臺灣現(xiàn)存最古老的碑記。
《國語辭典》:五妃廟(五妃廟)  拼音:wǔ fēi miào
位于臺南市中區(qū)五妃街一號的古跡。明永歷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鄭成功手下主將劉國軒在澎湖為清兵所敗,棄守降清。消息傳來,明寧靖王朱術(shù)桂決定殉國,以保全志節(jié),妻妾袁氏、王氏、鄭秀姑、張梅姐、洪荷姐自縊而死,寧靖王將其親葬于魁斗山(桂子山)后,次日亦自縊,與妻妾合葬一起。清乾隆十一年(西元一七四六年)臺灣海防同知方邦基在他們墓前建廟,就稱為「五妃廟」,借以供奉寧靖王與五妃的神位。廟后有冢,附近有一座公園,朱墻綠蔭,古意盎然。現(xiàn)屬一級古跡。
《國語辭典》:下城里  拼音:xià chéng lǐ
位于臺中市東勢的古跡,舊名「和興莊」。原是一處小型的集居型聚落,住戶通常與自家果園毗鄰,以便就近照顧園中的作物。嘉慶年間,粵人正式屯墾清廷賜譽樸仔籬社群的雞油埔一地,開始以天然的石頭壘砌出防禦工事,即今日的下城里?,F(xiàn)今仍存有和興宮、校書第、日升門、月恒門等古跡、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