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燄口
【佛學(xué)大辭典】
(異類)餓鬼名。阿難獨坐靜室,其夜三更,見一餓鬼,名焰口。身體枯瘦,咽如針,口吐火焰。告阿難曰:卻后三日汝命盡,將生餓鬼中。阿難恐,問免苦之方便。鬼曰:汝明日為我等百千餓鬼及諸婆羅門仙人等各施一斛食,且為我供養(yǎng)三寶,則汝得增壽,我得生天。阿難以白佛。佛即說陀羅尼曰:誦此陀羅尼,能使無量百千施食充足。見燄口餓鬼經(jīng)。燄口亦名面然。
【佛學(xué)常見辭匯】
餓鬼名,因其口出火燄,故名。
燄口餓鬼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佛說救拔燄口餓鬼陀羅尼經(jīng)之略稱。
燄口儀軌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燄口儀軌經(jīng)之略名。
燄口施食儀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之略稱。
禪門口決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具名天臺智者大師禪門口決。一卷,說數(shù)息觀之法。
鱉不慎口
【佛學(xué)大辭典】
(傳說)鱉遇枯旱,湖澤乾竭,不能自至有食之地。時有大鶴,住于其邊,鱉來求哀,鶴銜之飛過都邑。鱉問此為何等?如此不止。鶴便應(yīng)之,口開鱉墜,人得而食之。見舊雜譬喻經(jīng)下,法苑珠林四十六。
口定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寂然靜默,不談是非。
口吐蓮花
【俗語佛源】
「蓮花」是佛教的象征,吉祥和清凈的標志。說法微妙,謂之「口吐蓮花」,似出于唐·張瀛《贈琴棋僧歌》:「我嘗聽師說一法,波上蓮花水中月?!谷欢?,其源當(dāng)上溯至南北朝時的佛圖澄?!?a target='_blank'>晉書·藝術(shù)傳·佛圖澄》記載:后趙國主石勒召佛圖澄,試以道術(shù)。佛圖澄便「取缽盛水,燒香之,須臾缽中生青蓮花,光色曜日」。后用「口吐蓮花」比喻口出妙語,說話有文采。如《醒世恒言·蘇小妹三難新郎》:「少游又問訊云:『愿小姐身如藥樹,百病不生』小妹一頭走,一頭答應(yīng):『隨道人中吐蓮花,半文無舍?!弧挂沧鳌缚谕轮榄^」。如明·謝讜《四喜記·花亭佳偶》:「身呈文彩,口吐珠璣,登云會上廣寒梯,攀龍定涉承明陛?!梗ɡ蠲鳈?quán))
有口皆碑
【俗語佛源】
形容對突出的好人好事,引起人們普遍贊美;眾人的口,便成了座座無形的豐碑?!?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十七:「(師一日)上堂:……良久云:『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這里是指所有的人都講說他的功德。《書齋夜話》有一聯(lián)集句,上聯(lián)是「娶妻不求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下聯(lián)是「有名何必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可謂切對。又如《老殘游記》三回:「老殘道:『宮保的政聲』有口皆碑,那是沒得說的了?!梗o名氏)
佛口蛇心
【俗語佛源】
出自禪宗公案。意謂口頭上搬弄經(jīng)中言句,而其心則僭曲?!?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凈慈曇密禪師》:「諸佛出世,打劫殺人,祖師西來,吹風(fēng)放火,古今善知識,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籠檻?!惯@個公案,好像是在呵佛罵祖,痛斥善知識,其實不然,不能從字面上來理解這幾句話。中國禪宗的修持是頓悟法門,不立文字。他們主張以心傳心,心心相印,直指明心,見性成佛。佛口蛇心后用以比喻口蜜腹劍、嘴上說得好聽,心地極其狠毒的人。明·梅鼎祚《玉合記·焚修》中有「好兩個佛口舌心」一語。亦作「蛇心佛口」。如明·王玉峰《焚香記·構(gòu)禍》:「王魁你惡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黃泉,也須把你這歹魂兒勾?!梗o名氏)
惡口傷人
【俗語佛源】
佛教把言辭粗野,惡從口生,稱為「惡口」。并把惡口列為「十惡」(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嗔、癡)之一?!斗ㄈA經(jīng)·常不輕菩薩品》:「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地持論》:「惡口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故俗有「十惡不赦」之說。佛教對惡口罵詈惱人之言,是最所禁戒的;提倡以愛語、善語與人交談。如《行事抄》說:「凡有所說,當(dāng)說善語,不應(yīng)惡語?!购髞戆延脨憾狙哉Z誹謗他人,使人的感情和人格受到傷害,叫做「惡口傷人」。(無名氏)
造口孽
【俗語佛源】
「口業(yè)」是身、口、意三業(yè)之一,在「十不善業(yè)」中佔了四項:妄言、惡口、兩舌和綺語。這表明,舌根難得清凈,嘴巴是最容易造口孽的?!缚跇I(yè)」寫作「口孽」,在俗文學(xué)中較多見。如《紅樓夢》第一二○回:「崔鶯、蘇小,無非仙子塵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孽?!勾颂幙谀?,指風(fēng)月、男女等事,屬于綺語。再舉兩個現(xiàn)代的例子:沙汀《在其香居茶館里》:「因為他形容得太惡俗了,俞視學(xué)插嘴道:『少造點口孽呵,有道理講得清的。』」又如張?zhí)煲怼都贡撑c奶子》:「『是不是他野老公那里?』『唔,還生了一個女兒哩,』低聲說。仿佛一說得大點兒就造了口孽似的。」(李明權(quán))
口言真誠
【三藏法數(shù)】
謂凡所言說,真實誠信,永離邪妄之語,是名口業(yè)清凈。
口忍行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修行時,雖被人輕嫌打罵,聞已能忍,不起斗諍,是名口忍行。
不惡口罵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行慧施時,凡有求索者,不出丑惡之語而毀辱之,是名不惡口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