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03,分127頁顯示  上一頁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鯨口
禁口
口惠
動口
象口
穴口
濡口
縱口
爭口
口應(yīng)
口受
口苦
口饑
口方
口回
《漢語大詞典》:鯨口(鯨口)
鯨魚之口。比喻被吞滅之處。 唐 沈佺期 《初達驩州》詩:“魂魄游鬼門,骸骨遺鯨口?!?唐 李白 《鄂公刺史韋公德政碑》:“正帝車于北斗,拯橫流于鯨口?!?/div>
分類:鯨魚
《國語辭典》:禁口  拼音:jìn kǒu
1.閉嘴、住口。《宋元戲文輯佚。陳光蕊江流和尚》:「教伊禁口,猶兀自絮絮叨叨。」
2.忌諱食用不相宜的食物。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發(fā)背疔瘡是你這富漢的災(zāi)。禁口傷寒著你這有錢的害?!?/div>
《國語辭典》:口惠  拼音:kǒu huì
在口頭上答應(yīng)給人好處。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五十一》:「其于它人詞,凡所盛稱,率非其至者,直是口惠,不甚愛惜云爾?!?/div>
《國語辭典》:動口(動口)  拼音:dòng kǒu
開口說話。如:「君子動口不動手?!?/div>
《漢語大詞典》:象口
象形香爐的出煙口。
分類:象形香爐
《駢字類編》:穴口
水經(jīng)注褒水又東南得丙水口水上承丙穴穴出嘉魚常以三月出十月入地穴口廣五六尺去平地七八尺泉懸注魚自穴下透入水穴口向丙故曰丙穴
《漢語大詞典》:濡口
指 濡須口 。 清 吳偉業(yè) 《八風詩·東南風》:“捩柁引船 濡口 利,禡牙揮扇 赭圻 功?!眳⒁姟?濡須 ”。
《漢語大詞典》:濡須(濡須)
(1).水名。今稱 運漕河 。源出 安徽省 巢湖 ,東流至今 蕪湖市 裕溪口 入 長江 。古代當 江 淮 間交通要道, 魏 晉 南北朝 時,這里是兵爭要地。
(2).堡塢名。 東漢 末年 孫權(quán) 于 濡須口 筑以備 曹操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建安 ﹞十八年正月, 曹公 攻 濡須 , 權(quán) 與相拒月餘?!?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顧 濡須 之故巘,每當食而忘飯?!?王闿運 《哀江南賦》:“ 濡須 不守, 夏口 空防?!眳⒁姟?濡須塢 ”。
《漢語大詞典》:縱口(縱口)
猶隨口;信口。 明 高攀龍 《與管東溟書》:“自昔圣賢兢兢業(yè)業(yè),不敢縱口説一句大膽話。”
分類:隨口信口
《國語辭典》:爭口(爭口)  拼音:zhēng kǒu
爭吵、辯論。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主宴大人,尉遲恭爭口,打下我兩個門牙。」《水滸傳》第七回:「京師人懼怕他權(quán)勢,誰敢與他爭口,叫他做花花太歲?!?/div>
分類:爭吵爭辯
《韻府拾遺 徑韻》:口應(yīng)(口應(yīng))
王鏊夏原吉傳公每旦入朝獨近扆前參決機務(wù)退至政事堂郎官御史抱案盈庭公口應(yīng)心判不動聲色
《漢語大詞典》:口受
從口授中獲得。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七十子之徒口受其傳指,為有所刺譏襃諱挹損之文辭不可以書見也?!?/div>
《高級漢語詞典》:口苦  拼音:kǒu kǔ
指口內(nèi)常有苦味的感覺。屬實熱癥。多因肝膽有熱,膽氣蒸騰而致。《傷寒論》:“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靈樞·四時氣》:“膽液泄則口苦”。宜分實熱虛熱論治
《韻府拾遺 支韻》:口饑(口饑)
論衡口饑欲食仙人輒飲我以流霞一杯每飲一杯數(shù)月不饑
《韻府拾遺 陽韻》:口方
易林口方圓舌為知樞門
《漢語大詞典》:口回
猶改口。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少林僧兵:“ 宋 靖康 時,有 王臺 僧 真寶 ,與其徒習武事於山中。 欽宗 召對便殿,命之還山,聚兵拒 金 。晝夜苦戰(zhàn),寺舍盡焚,為 金 所得;誘勸百方,終不顧,曰:‘吾法中有口回之罪,吾既許 宋 皇帝以死,豈當妄言也!’怡然受戮。”
分類: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