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揚州人,字濟叔。仁宗寶元元年進士第一。歷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嘗疏論宰相陳執(zhí)中奸邪。神宗時知開封府,精識過人,辨論立斷,豪惡斂跡。官終樞密直學(xué)士。卒年五十五。全宋詩
呂溱(一○一四~一○六八),字濟叔,揚州(今屬江蘇)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第一,時年二十五(《宋歷科狀元錄》卷三)。通判亳州,遷直集賢院。出知蘄、楚、舒州。進知制誥?;实v三年(一○五一)出知杭州(《乾道臨安志》卷三)。入為翰林學(xué)士。歷知徐州、和州、江寧府。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加龍圖閣學(xué)士再知杭州,徙知開封府(同上書)。神宗熙寧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卷三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洛陽人,字公達(dá)。登進士第。為郎官。善畫山水。全宋詩
宋道(一○一四~一○八三),字叔達(dá),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登進士第,為益州節(jié)度推官,遷通判原州。英宗即位,歷知晉、邠二州。后為開封府推官,知同州。神宗元豐六年卒,年七十。事見《忠宣集》卷一三《朝請大夫宋君墓志銘》。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博州博平人,字叔禮。孫奭子。以父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薦任禮院同知、開封府推官。使契丹得體,加秘閣校理、兩浙轉(zhuǎn)運使。在任均斗斛大小之制,黜吏之無狀者,民大悅。被論變新器非便,下遷知曹州,尋還其原資,徙蔡州,使囊沙捍城抗大水。歷知相、兗、濰、單四州,累官工部侍郎。卒年七十九。
人物簡介
【生卒】:1016—1075 【介紹】: 宋大名成安人,字才叔。仁宗朝進士,為大理法直官。英宗即位,除直集賢院,授群牧、三司戶部判官,為英宗書《洪范》于殿屏,加直龍圖閣。神宗立,出知齊州,改京東路轉(zhuǎn)運使,力行新法。后累官涇原路經(jīng)略安撫使、知渭州。全宋文·卷一○五○
王廣淵(一○一六——一○七五),字才叔,大名成安(今河北成安)人。以進士為大理法直官。嘉祐間為殿中丞。英宗即位,除直集賢院,任群牧、三司戶部判官。熙寧中,由兵部員外郎、京東轉(zhuǎn)運使,徙河?xùn)|,擢寶文閣待制,歷知慶州、永興軍、渭州。熙寧四年為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使,七年涇原路安撫使。八年卒,年六十。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四、二○四、二一一、二一四、二二○、二五六、二六九,《東都事略》卷八五,《宋史》卷三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7—1073 【介紹】: 本名敦實。宋道州營道人,字茂叔,號濂溪。周輔成子。以蔭為分寧縣主簿,歷南安軍司理參軍、虔州通判等,有治績。神宗熙寧初,知郴州,擢廣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移提點刑獄。后以疾求知南康軍,因家廬山蓮花峰下。精于《易》學(xué),喜談名理,提出無極、太極、理、氣、心、性、命等哲學(xué)范疇,以及立誠、主靜學(xué)說,為道學(xué)創(chuàng)始人,程顥、程頤皆從其受業(yè)。卒謚元。有《太極圖說》、《通書》及文集,后人合編為《周子全書》。全宋詩
周敦頤(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敦實,避英宗舊諱改,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以舅鄭向蔭得官,初仕分寧主簿,歷知桂陽、南昌縣,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寧初,遷廣東轉(zhuǎn)運判官、提點刑獄,以疾求知南康軍,因家廬山蓮花峰下。峰前有溪,以營道故居濂溪名之,學(xué)者因稱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頤為宋代道學(xué)創(chuàng)始人之一,程顥、程頤皆出其門下。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賜謚元公,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從祀孔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七有傳?!≈芏仡U詩,以清康熙張伯行刊《正誼堂集·周濂溪集》為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輯《周濂溪集》(簡稱董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周元公集》(簡稱四庫本)等。輯錄之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七三
周惇頤(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惇實,避英宗舊諱改,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少孤,養(yǎng)于外家。仁宗景祐中,以舅父鄭向蔭補試將作監(jiān)主簿,授洪州分寧主簿。調(diào)南安軍司理參軍,移郴州郴、桂陽二縣令。知洪州南昌縣,簽署合州判官事,通判虔州、永州,攝邵州事。熙寧中擢廣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提點刑獄。移知南康軍,自請分司南京而歸。六年六月卒,年五十七。嘉定中賜謚曰「元」。喜談名理,精于《易》學(xué),程顥、程頤從之學(xué),為宋代理學(xué)開山之祖。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見朱熹《濂溪先生事實記》,度正《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宋刻《濂溪集》附)。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建昌軍南豐人,字升之。曾鞏族兄。仁宗慶歷間進士。初家貧,居鄉(xiāng)介潔。妻、子困于饑寒,而拊庇孤煢,唯恐失其意。后官至著作佐郎。神宗熙寧中卒。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18—1089 【介紹】: 宋壽州人,字晦叔。呂公弼弟。仁宗時登進士第。英宗時知蔡州。神宗立,召為翰林學(xué)士。熙寧初,知開封府,為御史中丞。反對行青苗法,言呂惠卿奸邪不可用,出知潁州。起知河陽,召還知審官院,尋同知樞密院事。哲宗元祐元年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與司馬光同輔政,廢除新法。三年,懇辭位,拜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卒謚正獻。全宋詩
呂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壽州(今安徽鳳臺)人。仁宗時以父蔭補奉禮郎。舉進士,通判潁州。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知開封府。二年,為御史中丞,出知潁州。八年,入為翰林學(xué)士承旨,改知審官院,同知樞密院事。元豐五年(一○八二),除資政殿學(xué)士、定州安撫使。徙揚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三年,拜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四年卒,年七十二。謚正獻?!?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八八、《宋史》卷三三六有傳。今錄詩十八首。全宋文·卷一○九二
呂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夷簡子,壽州(治今安徽壽縣)人。登進士第,召試館職,不就。通判潁州,與郡守歐陽修為講學(xué)友。判吏部南曹,除同文院檢討、同判太常寺,改天章閣待制兼侍讀。英宗親政,加龍圖閣直學(xué)士,出知蔡州。神宗立,召為翰林學(xué)士、知通進銀臺司。熙寧初,知開封府。二年為御史中丞。以與王安石意見不合,出知潁州、河陽。召還提舉中太一宮,遷翰林學(xué)士承旨,改端明殿學(xué)士,知審刑院,同知樞密院事。元豐五年乞去位,除資政殿學(xué)士、定州安撫使。徙揚州。哲宗即位,還朝為侍讀,拜尚書左丞、門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書左仆射兼中書侍郎。三年拜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四年卒,年七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池州銅陵人,字叔才。仁宗嘉祐四年進士。歷知鄭縣,時王安石變法,舜元以書抵安石,言其懷貳心事君,貪利害民。乞致仕。后官至著作郎。
人物簡介
【生卒】:1019—1086 【介紹】: 宋趙州平棘人,徙居長社,字曼叔。孫沖孫。以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仁宗慶歷六年進士。累官太常博士。神宗朝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秦州,降知和州,稱青苗、助役法“強民出息輸錢代徭,不能無重斂之患”。知開封府,反對市易抵當(dāng)法,罷提舉中太一宮。哲宗時召拜工部尚書,請罷保馬、保甲、免役法。卒謚康簡。外和內(nèi)勁,議論持平,不屈權(quán)勢,范純?nèi)省⑻K頌皆稱為國器。全宋詩
孫永(一○二○~一○八七),字曼叔,世為趙人,徙長社(今河南許昌)。以祖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補襄城尉。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為諸王府侍讀(《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神宗即位,歷河北、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秦州、和州、瀛州。熙寧六年(一○七三),要知開封府。八年,知潁州,權(quán)判北京留司御史臺(同上書卷二六一、二六九)。元豐元年(一○七八),知太原府。七年,知陳州、潁昌府。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拜工部尚書,改吏部。二年,進資政殿學(xué)士兼侍讀,提舉中太一宮,未拜而卒,年六十八。謚康簡。有文集三十卷,已佚。事見《蘇魏公集》卷五三《孫公神道碑銘》,《宋史》卷三四二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一三○六
孫永(一○二○——一○八七),字曼叔,沖孫。世為趙人,徙家長社(今河南許昌)。慶歷六年進士,補襄城尉、宜城令,知確山縣。英宗時,為權(quán)發(fā)遣三司開拆司、諸王侍讀。神宗朝,歷河北、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秦、和、瀛、潁、陳等州,開封、太原、潁昌等府,累遷至端明殿學(xué)士。哲宗召拜工部尚書兼詳定役法,遷吏部,進資政殿學(xué)士兼侍讀。元祐二年卒,年六十八,謚康簡。有集三十卷,見蘇頌《資政殿學(xué)士孫公墓志銘》(《蘇魏公集》卷五三),《宋史》卷三四二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21—1088 【介紹】: 宋洛陽人,一作開封人,字和叔。仁宗慶歷初進士。任館閣??薄⒓t校理,刊定《前漢書》。英宗時同判刑部,又為實錄檢討官,與修《仁宗實錄》。神宗朝至翰林學(xué)士,檢閱二府除罷官職事,撰《拜罷錄》。后出知滁、廣、江寧等州府,兼經(jīng)略安撫使。曾坐事貶建昌軍。全宋詩
陳繹(一○二一~一○八八),字和叔,洛陽(今屬河南)人,一說開封人。仁宗景祐中廷試誤用韻被黜。慶歷二年(一○四二)再舉,為別試第一(《臨川集》卷二八《雪中游北山呈廣州使君和叔同年》),歷西京留守推官,館閣??保t院校理,勘定《前漢書》。英宗初,同判尚書刑部,預(yù)修《仁宗實錄》。神宗熙寧時,為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入直舍人院,出知鄧州兼本路安撫使。元豐初,知廣州兼本路經(jīng)略安撫使,改太中大夫、龍圖閣待制、知江寧府,因事奪職貶建昌軍。哲宗立,復(fù)太中大夫。元祐三年卒,年六十八。有集三十卷,已佚。事見《蘇魏公集》卷六○《太中大夫陳公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全宋文·卷一三六二
陳繹(一○二一——一○八八),字和叔,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慶歷二年舉進士,調(diào)梁山軍判官,嘉祐三年召試學(xué)士院,充館閣校勘。英宗時除仁宗實錄院檢討官。神宗朝,累遷知制誥,除翰林學(xué)士,以侍讀學(xué)士知鄧州。還知通進銀臺司,權(quán)開封府。歷知滁、廬、廣等州。哲宗立,以太中大夫知密州。元祐三年正月卒,年六十八。見《太中大夫陳公墓志銘》(《蘇魏公集》卷六○),《宋史》卷三二九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