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0詞典 2分類詞匯 48
《國語辭典》:反相  拼音:fǎn xiàng
背叛的形相?!妒酚?。卷一○六。吳王濞傳》:「高帝召濞相之,謂曰:『若狀有反相?!弧埂度龂萘x》第一○○回:「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div>
《國語辭典》:三反  拼音:sān fǎn
1.三種自相矛盾的行為?!度龂尽>硪蝗?。魏書》:「王肅直諒多聞?!鼓铣?。裴松之。注:「劉寔以為肅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榮貴而不求茍合,此二反也。吝惜財(cái)物而治身不穢,此三反也?!鼓铣?。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卞望之云:『郗公體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脩計(jì)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xué)問,三反?!弧?br />2.三次反叛?!稌x書。卷八四。列傳。劉牢之》:「而將軍往年反王兗州,近日反司馬郎君,今復(fù)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豈得立也?!?br />3.三次往返。《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列傳》:「孟嘗君相齊,其舍人魏子為孟嘗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br />4.天子親耕時(shí),鋤土三次稱為「三反」。漢。班固《白虎通。卷四。耕?!罚骸柑熳痈麞|田,而三反之?!?/div>
《漢語大詞典》:反國(反國)
(1).歸國。史記·晉世家:“子不疾反國,報(bào)勞臣,而懷女德,竊為子羞之。”史記·晉世家:“子即反國,何以報(bào)寡人?”
(2).反叛之國。漢書·魏豹傳:“反國之王,難與共守。”
《漢語大詞典》:反虜(反虜)
造反者,反叛者。漢書·昭帝紀(jì):“度遼將軍 明友 ,前以羌騎校尉將 羌 王侯君長以下?lián)?益州 反虜……有功。”后漢書·任光傳:“大司馬 劉公 將 城頭子路 、 力子都 兵百萬眾從東方來,擊諸反虜?!?宋 秦觀 《李泌論》:“﹝ 安祿山 ﹞一旦舉兵犯順,天下之人以為反虜,切齒攘袂,惟恐其不滅?!?/div>
分類:造反反叛
《漢語大詞典》:倍心
背離、反叛之心。倍,通“ 背 ”。韓非子·難三:“ 葉 民有倍心,而説之‘悅近而來遠(yuǎn)’,則是教民懷惠?!?/div>
分類:背離反叛
《漢語大詞典》:逆計(jì)(逆計(jì))
(1).反叛的圖謀。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賓客來者,微知 淮南 、 衡山 有逆計(jì),日夜從容勸之?!?br />(2).指圖謀反叛。新唐書·馬燧傳:“ 燧 以 懷光 ( 李懷光 )逆計(jì)久,反覆不可信。 河 中近甸,捨之屈威靈,無以示天下。乃捨軍入朝。”
(3).預(yù)計(jì)。宋史·晁迥傳:“自然之分,天命也。樂天不憂,知命也。推理安常,委命也。何必逆計(jì)未然乎?”《花月痕》第三九回:“ 鶴仙 逆計(jì) 芝友 出京之日, 李夫人 當(dāng)已分娩,好教他護(hù)送前來?!?章炳麟 《四惑論》:“若嚴(yán)密言之,明日有無,必非今日所能逆計(jì)?!?/div>
《漢語大詞典》:賊夫(賊夫)
反叛作亂者。 唐 杜牧 《守論》:“而賊夫貪心,未及畔岸,遂有淫名越號(hào),或帝或王,盟詛自立,恬淡不畏,走兵四略,以飽其志者也?!?/div>
分類:反叛作亂
《漢語大詞典》:反謀(反謀)
反叛的陰謀。史記·孟嘗君列傳:“ 湣王 乃驚,而蹤跡驗(yàn)問, 孟嘗君 果無反謀,乃復(fù)召 孟嘗君 ?!?span id="ck56gy5" class="book">《新唐書·卓行傳·甄濟(jì)》:“久之,﹝ 張濟(jì) ﹞察 祿山 有反謀,不可諫?!?宋 周密 齊東野語·端平襄州本末:“及 楊 ( 楊侁 )受犒歸, 趙 ( 趙方 )乃以檄召 郭勝 ,於是 郭 之反謀始決?!?span id="r0z1w50" class="book">《秦併六國平話》卷下:“ 二世 大怒,令 趙高 治之,責(zé) 李斯 與子 李由 反謀狀?!?/div>
分類:反叛陰謀
《國語辭典》:反賊(反賊)  拼音:fǎn zéi
反叛的賊人。如:「為了敉平反賊,不惜動(dòng)用大批軍力?!埂度龂萘x》第九回:「反賊至此,武士何在?」
分類:反叛賊人
《漢語大詞典》:內(nèi)反
(1).從內(nèi)部反叛。后漢書·董卓傳:“﹝ 李傕 等﹞圍 長安 。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 呂布 軍有 叟 兵內(nèi)反,引 傕 眾得入?!?br />(2).謂內(nèi)心反省。 清 惲敬 《答姚秋農(nóng)》:“ 子寬 到京,萬望屬其不可高興。乃兄五十無聞,屈首下僚, 子寬 亦已三十六矣,內(nèi)反為要,何興之可高耶?”
《漢語大詞典》:反形
反叛的形跡。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今陛下一徵兵於 梁 , 彭王 病不行,而陛下疑以為反,反形未見,以苛小案誅滅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span id="un1zq5x" class="book">《晉書·慕容垂載記》:“殺吏焚亭,反形已露。”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經(jīng)一:“蓋此時(shí) 宸濠 之反形已具?!?/div>
分類:反叛形跡
《漢語大詞典》:反報(bào)(反報(bào))
(1).反復(fù),往還。詩·小雅·大東“雖則七襄,不成報(bào)章” 毛 傳:“不能反報(bào)成章也?!?陳奐 傳疏:“報(bào),亦反也。反報(bào)猶反復(fù)。”
(2).返回報(bào)告情況。孫子·用間:“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nèi)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生間者,反報(bào)也?!?杜牧 注:“往來相通報(bào)也?!?梅堯臣 注:“使智辨者往觀其情,而以歸報(bào)也?!?br />(3).回贈(zèng)禮物。儀禮·聘禮“贈(zèng)如覿幣” 漢 鄭玄 注:“見為反報(bào)也?!?賈公彥 疏:“來而不往非禮,以禮來往……故 鄭 云:‘見為反報(bào)也。’”
(4).謂報(bào)復(fù)仇怨。三國志·魏志·王昶傳:“人或毀己,當(dāng)退而求之於身……當(dāng)則無怨於彼,妄則無害於身,又何反報(bào)焉!” 宋 范仲淹 《睦州謝上表》:“ 魏文帝 寵立 郭妃 ,譖殺 甄后 ,被髮塞口而葬,終有反報(bào)之殃?!?br />(5).關(guān)于反叛者的情報(bào)。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端平襄州本末:“及 楊 ( 楊侁 )受犒歸, 趙 ( 趙方 )乃以檄召 郭勝 ,於是 郭 之反謀始決……初七日,反報(bào)至 襄陽 ?!?/div>
《漢語大詞典》:三逆
(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觀 隗囂 之檄亡 新 ,布其三逆,文不雕飾,而辭切事明?!眳㈤?span id="bzmzbtl" class="book">《后漢書·隗囂傳》。
(2).佛教語。指惡比丘 提婆 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壞寺廟僧眾秩序)、傷佛、殺比丘尼。 隋 智顗 《法華夕句》卷八下:“若作三逆,教王、毒爪并害佛攝?!?br />(3).指 吳三桂 、 耿精忠 、 尚之信 。 清 初,三人曾相繼起兵反叛。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滿族士兵:“國初自定中原后,復(fù)遭三逆之亂?!?/div>
《國語辭典》:夷三族  拼音:yí sān zú
古代對(duì)于謀反叛亂等重罪所施的刑罰。一說為父母、兄弟、妻子皆連坐誅滅,一說三族是指父族、母族、妻族。《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漢法最重,『夷三族』,是父黨、母黨、妻黨?!?/div>
《漢語大詞典》:反意
(1).返歸的念頭。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今 建 ( 蘇建 )以數(shù)千當(dāng)單于數(shù)萬,力戰(zhàn)一日餘,士盡,不敢有二心,自歸。自歸而斬之,是示后無反意也。不當(dāng)斬?!?br />(2).反叛的意圖。資治通鑒·漢獻(xiàn)帝興平元年:“ 濮陽 大姓 田氏 為反間, 操 得入城,燒其東門,示無反意?!睍x劇《打金枝》:“ 唐王 :昔日里 安祿山 起了反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