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1—1159 【介紹】: 宋洛陽人,字希真,號巖壑,世稱洛川先生。初以布衣負重望,屢辭徵召。高宗紹興二年,應(yīng)召為迪功郎,賜進士出身。歷秘書省正字、浙東提刑。因與主戰(zhàn)派李光來往,被罷官,寓居嘉禾。晚年受秦檜籠絡(luò),除鴻臚少卿,為時論所譏。檜死,廢黜。善畫山水,工詩詞及樂府。有《樵歌》。
全宋詩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據(jù)朱敦儒跋唐太宗賜韓王嘉《蘭亭帖》“紹興十六年時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號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欽宗靖康初召授學(xué)官,辭歸。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特補迪功郎(同上書卷六八)。五年,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同上書卷九六)。六年,兼權(quán)兵部郎中(同上書卷一○六)。通判臨安府。八年,為樞密行府咨議參軍(同上書卷一一九)。十四年,提點兩浙東路刑獄,十六年罷,十九年致仕(同上書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檜推挽,起除鴻臚少卿,檜死依舊致仕(同上書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書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說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間,享年百歲左右(今人劉揚忠《關(guān)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詩文》一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獵較集》若干卷(《后村詩話》續(xù)集卷四)、《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宋史·藝文志》),均佚;今存詞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傳。今錄詩九首。
詞學(xué)圖錄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號巖壑。洛陽人。有詞集《樵歌》三卷。
全宋文·卷三五○三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字希真,號巖壑老人,時稱洛川先生,河南府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志行高潔,雖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嘗數(shù)召而不就。紹興初,召為迪功郎。賜對,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六年,改左奉郎,兼權(quán)兵部郎中。歷通判臨安府、樞密行府咨議參軍,除秘書郎,改都官員外郎。十四年,除兩浙東路提刑。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守本官致仕。二十五年召對,落致仕,授鴻臚少卿,尋依前致仕。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工詩詞,著有《巖壑老人詩文集》、《獵較集》、《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樵歌》三卷(存)?!?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207 【介紹】: 宋臨江軍清江人,字商老。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歷州縣,關(guān)心民瘼,以議鹽法不合,罷歸。嗜學(xué)博聞,有感于靖康之亂,欲究其始末,乃網(wǎng)羅舊文,薈萃異同,引用官私著作二百余種,撰《三朝北盟會編》。書成,擢直秘閣。平生多著述。尚有《北盟集補》、《會錄》、《集醫(yī)錄》等。
全宋詩
徐夢莘(一一二六~一二○七),字商老,清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連遭父母之喪,不克赴官。后為江陵司戶,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移南安軍教授,知潭州湘陰縣。授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司主管文字,知賓州,因議鹽法不合,罷領(lǐng)宮觀。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為荊湖北路安撫司參議官,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引年致仕。因撰《三朝北盟會編》,二年特旨詔除直秘閣。開禧三年卒,年八十二。此外著述甚多,均佚。事見《攻愧集》卷一○八《直秘閣徐公墓志銘》,《宋史》卷四三八有傳。
全宋文·卷四九八九
徐夢莘(一一二六——一二○七),字商老,臨江軍清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授洪州新建尉,歷江陵府司戶、南安軍教授,改知湘陰縣。尋主管廣西運司文字,擢知賓州。紹熙二年授荊湖北路安撫司參議官,慶元初致仕。著《三朝北盟會編》二百五十卷(存),寧宗嘉之,擢直秘閣。又有《集補》、《會錄》、《讀書記志》、《集醫(yī)錄》、《集仙錄》等。見樓鑰《直秘閣徐公墓志銘》(《攻愧集》卷一○八),《宋史》卷四三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127—? 【介紹】: 宋潁州汝陰人,寓居嘉禾,字仲言。王铚次子。少承家學(xué),習(xí)知歷朝史實及典章制度。歷官簽書寧國軍節(jié)度判官、泰州通判、浙西參議官。有《揮麈錄》、《玉照新志》、《投轄錄》、《清林詩話》。
全宋詩
王明清(一一二七~?),字仲言,汝陰(今安徽阜陽)人。铚子(《揮麈前錄》程迥跋)。孝宗即位,得補官(《玉照新志》卷五)。乾道初,奉祠居山陰。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以朝請大夫主管臺州崇道觀(《揮麈前錄跋》)。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為雜買務(wù)雜買場提轄官(《中興行在雜買務(wù)雜賣場官僚題名》)。四年,為寧國府軍節(jié)度判官(《揮麈馀話》卷二、《玉照新志》卷四)。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添差泰州通判(《劍南詩稿》卷三○《送王仲言倅泰州》)。嘉泰初,為浙西參議官(《攻愧集》卷一○六《參議方君墓志銘》)。有《揮麈錄》、《玉照新志》、《投轄錄》等。
全宋文·卷五三八○
王明清(一一二七——?),字仲言,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王铚次子。孝宗乾道末為安豐軍判官。淳熙中為滁州來安令。十二年,以朝請大夫主管臺州崇道觀。光宗紹熙四年,任簽書寧國軍節(jié)度判官。五年,通判泰州。寧宗嘉泰二年,為浙西參議官。終于某府知府。著有《投轄錄》一卷、《揮麈前錄》四卷、《后錄》十一卷、《三錄》三卷、《馀話》二卷、《玉照新志》三卷、《摭青雜說》一卷(以上今存)及《清林詩話》等。生平事跡參見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一七《揮麈錄》條所考。
《國語辭典》:參議(參議)  拼音:cān yì
1.參與謀議?!逗鬂h書。卷四○。班彪傳下》:「以固為中護軍,與參議?!埂端问?。卷一二。仁宗本紀(jì)四》:「乙亥,詔武臣知州軍,須與僚屬參議公事,毋專決?!?br />2.職官名。元朝中書省、明朝布政使司和通政使司、清朝各部及民初高級軍事機關(guān)都設(shè)參議。
3.今總統(tǒng)府、行政院、臺灣省政府等都設(shè)參議,多為遷調(diào)資深人員或位置閒散人才而設(shè),備咨詢、顧問之用,有時亦襄助處理實務(wù)。
《國語辭典》:參議會(參議會)  拼音:cān yì huì
省市縣的民意代表機關(guān),由民選參議員組織而成,輔助當(dāng)?shù)卣岣咝姓省?/div>
《分類字錦》:參議表章(參議表章)
唐書百官志:中書省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進奏,參議表章。凡詔旨制敕、璽書冊命,皆起草進畫。既下則署行。
分類:館閣
《國語辭典》:參議院(參議院)  拼音:cān yì yuàn
兩院制議會國家的立法機關(guān)之一。猶各國的上議院,民主國家如美國稱為「參議院」。
《漢語大詞典》:南京臨時參議院
1912年1月各省都督選派代表在南京組成。為臨時政府的最高立法機關(guān),執(zhí)行議會職權(quán)。2月批準(zhǔn)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職,選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制定并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不久遷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
《漢語大詞典》:贊議(贊議)
參議。 唐 元稹 《論教本書》:“至於友諭贊議之徒,疏冗散賤之甚者,搢紳恥由之。”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jīng)略事疏》:“今歲東南賴皇上威德,廟堂贊議,督撫運謀,帥臣戮力,丑類盡殲?!?/div>
分類:參議
《國語辭典》:參與(參與)  拼音:cān yù
參加?!度龂?。卷五六。吳書。朱桓傳》:「是時全琮為督,權(quán)又令偏將軍胡綜宣傳詔命,參與軍事?!埂侗笔贰>矶?。王建傳》:「登國初,為外朝大人,與和跋等十三人迭典庶事,參與計謀?!挂沧鳌竻㈩A(yù)」。
《漢語大詞典》:軍咨(軍諮)
古軍職名。相當(dāng)于后世軍隊中的參議、參謀。晉書·阮籍嵇康等傳論:“至於 嵇康 遺 巨源 之書, 阮氏 創(chuàng)先生之傳,軍諮散髮,吏部盜樽,豈以世疾名流,茲焉自垢?”
《漢語大詞典》:少參(少參)
明 代于各布政使下置參政、參議,時稱參政為大參,參議為少參。 明 吳國倫 有《送徐行父少參赴關(guān)內(nèi)》詩。
《漢語大詞典》:丞參(丞參)
清 末新官制,于各部尚書、侍郎以下設(shè)左右丞和左右參議,統(tǒng)稱丞參。亦以指輔佐人員。 葉遐庵 《辛亥宣布共和前北京的幾段逸聞》:“副大臣 李經(jīng)邁 不就, 阮忠樞 亦不到部,丞參星散,余以承政廳長遂總理全部之事?!?/div>
《國語辭典》:期中選舉(期中選舉)  拼音:qí zhōng xuǎn jǔ
根據(jù)美國《憲法》的規(guī)定,參議員共一百名,每隔兩年輪流改選三分之一;眾議員四百三十五名,每隔兩年,全部改選,因選舉系于總統(tǒng)四年任期之中間舉行,故稱為「期中選舉」。
《國語辭典》:代議士(代議士)  拼音:dài yì shì
立憲國家的國民所選出代表參議政事的人。如:「代議士目光放長遠,后世子孫才能獲取更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