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9,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九門
北平
居庸
燕京
北京
兩都
軍都
天壇
通州
西苑
宣武
裕陵
北庭
鐵牛
二京
《國語辭典》:九門(九門)  拼音:jiǔ mén
1.古代天子都城設(shè)九門,后用以稱皇宮。唐。韓愈賀雨表〉:「中使才出于九門,陰云已垂于四野?!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5540' target='_blank'>張孝祥 浣溪沙。宮柳垂垂碧照空詞:「宮柳垂垂碧照空,九門深處五云紅。」
2.清代北京城的九個(gè)門,有正陽、崇文、宣武、朝陽、東直、阜城、西直、德勝、安定等。
3.神話中的九道天門。唐。李白梁甫吟〉:「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扣關(guān)閽者怒?!?/div>
《漢語大詞典》:北平
北京市 舊稱。詳“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京市
簡稱 京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首都,中央直轄市。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在 華北平原 北端,當(dāng) 東北 和 華北 等地區(qū)聯(lián)系的樞紐。古代稱 薊 , 春秋 、 戰(zhàn)國 時(shí)為 燕 國都。 秦 漢 為 右北平郡 地, 晉 隋 為 北平郡 地, 唐 屬 河北道 。 遼 以為陪都,改稱 南京 ,亦稱 燕京 。 金 正式建都于此,稱 中都 。 元 稱 大都 。 明 清 稱 京師 ,通稱 北京 。 民國 初年亦都于此,1928年改為 北平市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建為首都,改設(shè)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居庸
(1).山名。在 北京市 昌平縣 。古名 軍都山 ,為 太行山 八陘之一,層巒迭嶂,形勢雄偉;又為 燕京 八景之一,名曰“居庸迭翠”。
(2).關(guān)名。舊稱 軍都關(guān) 、 薊門關(guān) 。 長城 重要關(guān)口,控 軍都山 隘道( 軍都陘 )中樞。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塞? 大汾 、 冥阨 、 荊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金 元好問 《送李參軍北上》詩:“五日過 居庸 ,十日渡 桑乾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三:“初三日出 居庸關(guān) ,十八日至 歸化城 ,二十一日踰 陰山 至 昆都勒河 ?!?/div>
《漢語大詞典》:燕京
(1). 北京市 的別稱。因市區(qū)在 春秋 戰(zhàn)國 時(shí)為 燕國 國都而得名。 宋 梅堯臣 《送呂沖之司諫使北》詩:“知去 燕京 幾千里?胡笳亂動(dòng)月明時(shí)?!?span id="yanas6o" class="book">《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首詩,單夸我朝 燕京 建都之盛?!?清 戴名世 《誥封光祿大夫副總兵官都督同知張公墓志銘》:“ 皇清 定鼎 燕京 , 豫王 引兵南下,擢公副總兵官?!?br />(2).山名。即 山西省 管涔山 。《淮南子·墬形訓(xùn)》:“ 汾 出 燕京 。” 高誘 注:“ 燕京 ,山名也。在 太原 汾陽 , 汾水 所出?!?莊逵吉 校:“山海經(jīng)、《水經(jīng)》皆云 汾 出 管涔山 ,古字燕、管,京、涔聲近通用。”
《漢語大詞典》: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當(dāng)時(shí)疆土之北,因謂之北京。《文選·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shí)為豫章太守庾被徵還東〉詩》:“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蒞南服也?!?br />(2).指 京口 。在今 江蘇 鎮(zhèn)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發(fā)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稱之為北京。《宋書·文帝紀(jì)》:“朕違北京,二十餘載,雖云密邇,瞻途莫從?!?br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東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遷都 洛陽 ,因稱舊都 平城 為北京。《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北魏〈鄭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span id="gjbylc0" class="book">《魏書·袁翻傳》:“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繕俢草創(chuàng),以意良多。事移化變,存者無幾,理茍宜革,何必仍舊?!?br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晉源鎮(zhèn)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晉 、 漢 都發(fā)祥于此,因謂之 北京 。 唐 錢起 《送鮑中丞赴太原軍營》詩:“將略過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span id="prj25ln" class="book">《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jì)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劉崇 為 北京 留守?!?br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縣 。因 宋真宗 曾經(jīng)駐蹕于此。宋史·仁宗紀(jì)三:“﹝ 慶歷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為 北京 。”
(6). 金 天眷 元年改 遼 上京 臨潢府 為 北京 。故址在今 內(nèi)蒙古 巴林左旗 波羅城 。見金史·熙宗紀(jì)。
(7). 金 貞元 元年遷新都于 中都 大興府 (今 北京市 ),以舊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稱 北京 。故址即今 內(nèi)蒙古 寧城縣 西北 大明城 。見金史·海陵紀(jì)。
(8). 明 初指 開封府 。即今 河南 開封市 。明史·太祖紀(jì)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應(yīng)天 為 南京 , 開封 為 北京 ?!?br />(9). 明 永樂元年 , 成祖 將他做 燕王 時(shí)的封地 北平府 改為 順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樂 十九年,自 應(yīng)天 (今 江蘇 南京市 )遷都 順天 ,改 北京 為 京師 。 洪熙 元年,擬還都 應(yīng)天 ,復(fù)改 京師 為 北京 。 正統(tǒng) 六年,定 北京 為國都,又改稱 京師 。歷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習(xí)慣上自 明 永樂 以后都稱 北京 。參見“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京市
簡稱 京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首都,中央直轄市。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在 華北平原 北端,當(dāng) 東北 和 華北 等地區(qū)聯(lián)系的樞紐。古代稱 薊 , 春秋 、 戰(zhàn)國 時(shí)為 燕 國都。 秦 漢 為 右北平郡 地, 晉 隋 為 北平郡 地, 唐 屬 河北道 。 遼 以為陪都,改稱 南京 ,亦稱 燕京 。 金 正式建都于此,稱 中都 。 元 稱 大都 。 明 清 稱 京師 ,通稱 北京 。 民國 初年亦都于此,1928年改為 北平市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建為首都,改設(shè) 北京市 。
《國語辭典》:兩都(兩都)  拼音:liǎng dū
漢代的西都長安與東都洛陽的合稱?!稑犯娂>砹?。雜曲歌辭三。南朝宋。鮑照。升天行二首之二》:「備聞十帝事,委曲兩都情。」
《國語辭典》:兩京(兩京)  拼音:liǎng jīng
1.兩個(gè)京師:(1)漢代指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2)唐代指長安和洛陽。(3)宋代指開封府和河南府。
2.西漢和東漢?!蛾悤>砣?。儒林傳。沈不害傳》:「故東膠西序,事隆乎三代,環(huán)林璧水,業(yè)盛于兩京?!?/div>
《漢語大詞典》:軍都(軍都)
(1).軍中戰(zhàn)友。 唐 韋元甫 《木蘭歌》:“門前舊軍都,十年共崎嶇。本結(jié)兄弟交,死戰(zhàn)誓不渝。今者見 木蘭 ,言聲雖是顏貌殊?!?br />(2).山名。在今 北京市 昌平縣 境。 康有為 《過昌平城望居庸關(guān)》詩:“時(shí)平堡堠生青草,欲出 軍都 弔鬼雄?!?舒蕪 等注:“ 軍都 ,山名, 居庸關(guān) 即在其上?!?/div>
《國語辭典》:天壇(天壇)  拼音:tiān tán
1.古代帝王祭天的高臺(tái)。《宋書。卷一六。禮志三》:「光武建武中,不立北郊,故后地之祇,常配食天壇,山川群望皆在營內(nèi),凡一千五百一十四神?!?br />2.地名。位于北平市正陽門外大祀殿之南。為明、清兩代帝王祭天之處。
《漢語大詞典》:通州
古州名。西魏時(shí)改萬州為通州,唐因之,宋時(shí)改名達(dá)州,在現(xiàn)在的四川達(dá)縣及鄰近地區(qū)
地處今江蘇省南通縣的舊州名,俗稱南通州
地處今北京通縣的舊州名,俗稱北通州
地處今通縣的舊市名
《國語辭典》:西苑  拼音:xī yuàn
1.地名。位于北平舊皇城西華門西。本為金朝的離宮,元、明、清諸代遞加修繕,明、清時(shí)在大內(nèi)之西,故稱為「西苑」。內(nèi)有太液池、瓊?cè)A島、廣寒殿諸勝。
2.隋煬帝大業(yè)初所筑的園林。今河南省洛陽縣西。周圍二百里,臺(tái)觀宮殿,華麗非常。也稱為「芳華苑」、「會(huì)通苑」、「禁苑」、「紫苑」。
《漢語大詞典》:宣武
(1).威武。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七:“ 仲尼 曰:‘ 靈公 污, 晏子 事之以整齊; 莊公 壯, 晏子 事之以宣武; 景公 奢, 晏子 事之以恭儉。君子也?!?吳則虞 集釋引 劉師培 《校補(bǔ)》云:“‘宣’與‘桓’同……爾雅·釋訓(xùn):‘桓桓,威也?!?span id="xqnacuh" class="book">《廣雅·釋訓(xùn)》:‘桓桓,武也?!?br />(2).城門名。 北京 舊城有九門,其南之西門, 元 稱 順承 , 明 正統(tǒng) 四年改為 宣武 ,俗又稱 順治門 。參閱《清一統(tǒng)志·京師一》
《漢語大詞典》:裕陵
(1).古代帝王陵墓名。(1) 金顯宗 陵。在 北京市 房山縣 西北 大房山 。(2) 明英宗 陵。在 北京市 昌平縣 石門山 東,即 十三陵 的第四陵。(3) 清高宗 陵,在 河北省 遵化縣 西北 昌瑞山 。
(2). 宋 人對 神宗 的習(xí)慣稱呼。 神宗 陵本名 永裕陵 ,在 河南省 鞏縣 西南。 宋 蘇軾 《送陳伯修察院赴闕》詩:“ 裕陵 固天縱,筆有云漢姿?!?宋 樓鑰 《跋汪季路書畫·蔡京自書竄謫元符黨人詔草》:“ 裕陵 裁決庶政,動(dòng)出親札。”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裕陵 稽古制作,詔置禮制局,討論古今沿革,畫一來上,以袪千古之陋,成一代之典?!?/div>
《國語辭典》:北庭  拼音:běi tíng
1.漢時(shí)稱北匈奴居住的地方。后泛稱北方夷狄之地?!逗鬂h書。卷四○。班彪列傳下》:「會(huì)南匈奴,掩破北庭?!?br />2.唐時(shí)稱西域?yàn)椤副蓖ァ梗O(shè)北庭都護(hù)府。見《讀史方輿紀(jì)要。卷五。歷代州域形勢五。唐上》。
《國語辭典》:鐵牛(鐵牛)  拼音:tiě niú
1.鐵鑄的牛。
2.比喻孔武有力,四肢發(fā)達(dá)的人。元??颠M(jìn)之《李逵負(fù)荊》第二折:「你這鐵牛,有什么事,也不查個(gè)明白,就提起板斧來,要斫倒我杏黃旗,是何道理?」
3.耕耘機(jī)的俗稱??筛?,亦可拖車。如:「自從推行農(nóng)業(yè)機(jī)械化后,田里只見鐵牛,真正的水牛越來越少了。」
《國語辭典》:二京  拼音:èr jīng
地名。指西漢京都長安和東漢京都洛陽。東漢張衡曾據(jù)此寫〈二京賦〉。
《國語辭典》:京觀(京觀)  拼音:jīng guàn
古代戰(zhàn)爭勝利者為顯示戰(zhàn)功,收集敵人的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蹲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軍,而收晉尸以為京觀?!埂逗鬂h書。卷七一。皇甫嵩傳》:「首獲十馀萬人,筑京觀于城南?!挂沧鳌妇┣稹?。
《漢語大詞典》:二京賦(二京賦)
《西京賦》《東京賦》的合稱。后漢書·張衡傳:“ 衡 乃擬 班固 《兩都》《二京賦》,因以諷諫?!币嗍》Q“ 二京 ”。 晉 左思 《三都賦序》:“余既思慕《二京》而賦‘三都’,其山川城邑,則稽之地圖,其鳥獸草木,則驗(yàn)之方志。”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 張衡 《二京》,迅發(fā)以宏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