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化合  拼音:huà hé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經化學反應而形成新物質的過程。如食鹽是由氯和鈉化合而成。
《國語辭典》: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  拼音:yǒu jī huà hé wù
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例如石油、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簡稱為「有機物」。廣義的定義也涵蓋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之外的含碳化合物。
《國語辭典》:碳水化合物  拼音:tàn shuǐ huà hé wù
因該物質系由碳、氫、氧三種元素所構成,且氫與氧之比例是二比一,與水的分子相似,故稱為「碳水化合物」,是生物體內的重要成分。一般用以稱植物藉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其內部的水合成的物質。
《國語辭典》:配位化合物  拼音:pèi wèi huà hé wù
由一定數(shù)量具配位能力的分子或負離子,以配位鍵鍵結于中心原子或離子四周而成的物質。常見者如錯合物等。瑞士化學家維爾納(Alfred Werner)首創(chuàng)配位理論,解決以原子價理論解釋配位化合物的困難。
《國語辭典》:無機化合物(無機化合物)  拼音:wú jī huà hé wù
除碳酸鹽、氰化物和碳的氧化物外,凡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稱為「無機化合物」。簡稱為「無機物」。
《國語辭典》:碳的化合物  拼音:tàn de huà hé wù
碳元素很容易和其他元素化合,形成各種化合物,在自然界里分布很廣,包括碳酸鹽、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國語辭典》:碳氫化合物(碳氫化合物)  拼音:tàn qīng huà hé wù
僅含碳與氫的化合物。也稱為「烴」,包括烷烴、烯烴、炔烴及芳香烴。
分類:化合物
《國語辭典》:飽和化合物(飽和化合物)  拼音:bǎo hé huà hé wù
自然界的各種元素,當其在做單鍵結合,而達到最高結合能力所形成的化合物,無法再和其他的化合物結合時,由這些原子形成的化合物就稱為「飽和化合物」。如飽和脂肪酸。
《國語辭典》:錯化合物(錯化合物)  拼音:cuò huà hé wù
包含中心原子(電子接受者)與配位基(電子供給者)結合的化學結構之化合物。簡稱為「錯合物」。
《漢語大詞典》:共價化合物
由共價鍵形成的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等。在該化合物中不存在離子鍵,而離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價鍵。如氫氧化鉀(koh)是離子化合物,k+和oh-之間是離子鍵,而oh-中o-h鍵是共價鍵。
《國語辭典》:高分子化合物  拼音:gāo fēn zǐ huà hé wù
一種有機化合物。由許多結構相同的單元組成,分子量高達數(shù)千以至幾十萬,有自然存在者如蛋白質、淀粉,或人工合成者如壓克力、尼龍等。
《國語辭典》:化合物  拼音:huà hé wù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按一定比例結合而成的一種新物質。具有特定的物理及化學性質,如有固定的熔點與沸點。
《國語辭典》:兩性化合物(兩性化合物)  拼音:liǎng xìng huà hé wù
氫氧化合物在遇強酸時,能呈現(xiàn)出堿性,而遇強堿時,也能呈現(xiàn)出酸性的化學特性。常見的有鋁、鋅等的氫氧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