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畫麒麟(畫麒麟)
刻畫的麒麟。比喻虛有其表的人。
《漢語大詞典》:雕?。m?。?/div>
雕弓。 唐 王維 《少年行》之四:“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羣只似無?!?明 梅鼎祚 《玉合記·除戎》:“攢畫戟,佩雕弧。佩雕弧,星流電轉(zhuǎn)耀云衢?!?清 吳偉業(yè) 《贈馮訥生進士教授云中》詩:“ 烏桓 年少挾雕弧,射得黃羊供束脯。”
刻畫有文采的弓。 唐 顧云 《武烈公廟碑記》:“入則襞香牋而揮彩筆,批天子詔書;出則提龍劍而臂鵰弧,主諸侯法令。”
分類:刻畫文采
《國語辭典》:斧藻  拼音:fǔ zǎo
修飾。漢。揚雄《法言。學行》:「吾未見好斧藻其德,若斧藻其楶者也。」《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斧藻至德,琢磨令范?!?/div>
《國語辭典》:壁畫(壁畫)  拼音:bì huà
畫在墻壁上的畫。唐。駱賓王四月八日題七級〉詩:「銘書非晉代,壁畫是梁年?!顾?。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江瀆廟西廂有壁畫犢車。廟祝指以示予,曰:『此部家子也?!弧?/div>
《漢語大詞典》:華辀(華輈)
刻畫華彩的車轅。常用作車之代稱。《文選·謝朓〈鼓吹曲〉》:“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 張銑 注:“華輈,謂刻畫車之轅也。”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釣車》:“得樂湖海志,不厭華輈小?!?宋 黃庭堅 《和答莘老見贈》:“松根養(yǎng)茯苓,歲晏望華輈?!?/div>
《漢語大詞典》:石影
(1).石之陰影。 北周 庾信 《山齋》詩:“石影橫臨水,山云半繞峯。” 宋 謝翱 《歲月》詩:“日欹眠石影,樹長食藤根?!?明 祝允明 《秋夜曲》:“明月深穿轆轤井,蕉桐成削藏石影?!?br />(2).石刻畫像。 南朝 梁簡文帝 《大愛敬寺剎下銘》:“花窟炎聚,石影光輕?!?唐 岑勛 《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至塔下。”
《漢語大詞典》:雕幾(雕幾,彫幾)
亦作“ 雕璣 ”??坍嬈犸棾砂纪够y。禮記·少儀:“國家靡敝,則車不雕幾,甲不組縢,食器不刻鏤,君子不履絲屨,馬不常秣?!?孔穎達 疏:“車不雕幾者,幾,謂沂鄂;不雕畫漆飾以為沂鄂?!?陳澔 集說:“雕,刻鏤之也;幾,漆飾之畿限也?!?span id="a7u2mdy" class="book">《孔子家語·問禮》:“車不雕璣,器不彤鏤。”
彫幾:刻繪文采之幾。諸侯祭祀時設。周禮·春官·司幾筵:“諸侯祭祀席,蒲筵繢純,加莞席紛純,右彫幾?!?孫詒讓 正義:“彫者,漆而刻畫為文?!?
《國語辭典》:鉤勒(鉤勒)  拼音:gōu lè
1.用線條鉤描物象輪廓,鉤描后,大都填著彩色。通常用于工筆花鳥畫。
2.一種中國繪畫技法。用筆順勢為鉤,逆勢為勒。亦有以單筆為鉤,復筆為勒。
《漢語大詞典》:雞彝(雞彝)
亦作“ 雞夷 ”。 刻畫有雞形圖飾的酒尊。古代祭器之一。周禮·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 孫詒讓 正義:“雞彝、鳥彝,謂刻而畫之為雞鳳皇之形?!?span id="xjsujmg" class="book">《禮記·明堂位》:“灌尊, 夏后氏 以雞夷, 殷 以斝, 周 以黃目?!?鄭玄 注:“夷讀為彝?!眳⒁姟?六彝 ”。
《漢語大詞典》:六彝
祭祀所用的六種酒器。因刻畫圖飾各異,而名目不同。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將?!?鄭玄 注:“六彝:雞彝、鳥彝,斝彝、黃彝、虎彝、蜼彝?!?/div>
《漢語大詞典》:肖物
謂刻畫事物。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檀弓》《考工記》孟子《左氏》戰(zhàn)國策、 司馬遷 ,圣於文者乎,其敘事,則化工之肖物?!?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 初白 則隨事隨人,各如其量,肖物能工,用意必切?!?/div>
分類:刻畫
《國語辭典》:刻痕  拼音:kè hén
刻畫的軌跡、痕跡。如:「他的臉上滿布經(jīng)歷人世滄桑的歲月刻痕。」
《漢語大詞典》:虎彝
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器上刻畫虎形。周禮·春官·司尊彝:“凡四時之間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賈公彥 疏:“虎彝、蜼彝相配,皆為獸……其虎彝、蜼彝當是 有虞氏 之尊。”
《漢語大詞典》:六彝
祭祀所用的六種酒器。因刻畫圖飾各異,而名目不同。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將?!?鄭玄 注:“六彝:雞彝、鳥彝,斝彝、黃彝、虎彝、蜼彝。”
《國語辭典》:文面  拼音:wén miàn
臉上刺紋?!缎绿茣?。卷二二二。南蠻傳下。南平獠傳》:「有文面濮,俗鏤面,以青涅之?!埂秳⒅h諸宮調(diào)。第二》:「太原府文面做射糧,欲待去卻徊徨?!挂沧鳌讣y面」。
《漢語大詞典》:雷樽
亦作“ 雷罇 ”。 刻畫著云雷形圖案的酒器。亦泛指酒器。 漢 王充 論衡·亂龍:“禮畫雷樽象雷之形,雷樽不聞能致雷,土龍安能而動雨?” 漢 王充 論衡·儒增:“夫百物之象,猶雷罇也。” 南朝 梁 張率 《相逢行》:“堂上撫流徽,雷樽朝夕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