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冠冕  拼音:guān miǎn
1.冠帽的總稱。也作「冠絻」。
2.仕宦,又指高官高位?!度龂?。卷二七。魏書。王昶傳》:「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義為名?!?br />3.領袖。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明詩》:「觀其結(jié)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zhuǎn)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
4.堂皇大方?!度辶滞馐贰返诙幕兀骸缚锵壬诖巳〗Y(jié)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生生接風,我們而今竟到酒樓上去坐罷!還冠冕些?!?/div>
《漢語大詞典》:冠珥
(1).即日珥。為突出在太陽邊緣外面的發(fā)光氣團。日全食時,用肉眼可以看見,其色火紅。周禮·春官·眡祲“四曰監(jiān)” 漢 鄭玄 注:“監(jiān),冠珥也?!?賈公彥 疏:“謂有赤云氣在日旁如冠耳。珥,即耳也。今人猶謂之日珥。”晉書·天文志中:“冠珥背璚,重迭次序,在于日旁也?!?span id="anfcjbz" class="book">《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五代 之際,日有冠珥、環(huán)暈、纓紐、負抱、戴履、背氣,十日之中常七八。”
(2).指首飾與耳飾。 唐 司空圖 《山居記》:“亦猶人之秀發(fā),必見於眉宇之間,故五峯頍然,為其冠珥?!?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五:“見數(shù)婦人各買冠珥以入。”
《分類字錦》:文華冠冕(文華冠冕)
全唐詩話:李嘉祐振藻天朝,大收芳譽,中興高流也。與錢郎別為一體,往往涉于齊、梁,綺美婉麗,蓋吳均、何遜之敵也。至于野渡花爭發(fā),春塘水亂流,朝霞晴作雨,濕氣晚生寒,文華之冠冕也。
分類:詩賦
《漢語大詞典》:堂皇冠冕
形容表面上莊嚴或正大的樣子。 清 薛雪 一瓢詩話·四八:“人言應制、早朝等詩,從無佳作,非也。此等詩竟將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誦善禱之辭,獻諛呈媚,豈有佳作?” 魯迅 《三閑集·通信》:“將這手段使一個公爵使用,可見也是貴族的東西,堂皇冠冕?!?鄒韜奮 《讀〈蘇聯(lián)憲法草案〉》:“各國的憲法里,有些地方也未嘗不說得堂皇冠冕,但只是字面上的工夫,實際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國語辭典》:南州冠冕  拼音:nán zhōu guān miǎn
語本《三國志。卷三七。蜀志。龐統(tǒng)傳》:「潁州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鑒,統(tǒng)弱冠往見徽,徽采桑于樹上,坐統(tǒng)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tǒng)當為南州士之冠冕?!贡扔鞑抛R出眾的人?!队讓W瓊林。卷二。衣服類》:「南州冠冕,德操稱龐統(tǒng)之邁眾?!?/div>
分類:才識出眾
《國語辭典》:沐猴冠冕  拼音:mù hóu guàn miǎn
沐猴,即獼猴。本指猴子戴著帽子。雖外表裝扮得像人,卻少了人的本質(zhì)。后以「沐猴冠冕」譏諷人徒具衣冠而不脫粗鄙本性。參見「沐猴而冠」條。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不由咱生嗔怒,我罵你個沐猴冠冕,牛馬襟裾?!?/div>
《國語辭典》:冠冕衣裳  拼音:guān miǎn yī cháng
衣服帽子。《幼學瓊林。卷四。制作類》:「冠冕衣裳,至黃帝而始備?!?/div>
分類:衣服帽子
《分類字錦》:冠冕列岳
沈約封臨川等五王詔:神牧帝鄉(xiāng),冠冕列岳。
分類:諸王
《國語辭典》:冠冕堂皇  拼音: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1.形容表面莊嚴體面、高貴氣派的樣子?!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八四回:「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風情藏起來,換一副冠冕堂皇的面目了。」
2.表面上光明正大的樣子。如:「明明是藉機出國,卻說是拓展貿(mào)易,好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國語辭典》:頍弁  拼音:kuǐ biàn
《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頍弁,諸公刺幽王也。暴戾無親,不能宴樂同姓,親睦九族,孤危將亡,故作是詩也。」或亦指為燕樂兄弟親戚之詩。首章二句為:「有頍者弁,實維伊何?」
分類:冠冕
《漢語大詞典》:冠絻
冠冕。史記·封禪書:“ 趙 人 新垣平 以望氣見上,言‘ 長安 東北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眳⒁姟?冠冕 ”。
分類:冠冕
《國語辭典》:冠冕  拼音:guān miǎn
1.冠帽的總稱。也作「冠絻」。
2.仕宦,又指高官高位。《三國志。卷二七。魏書。王昶傳》:「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義為名?!?br />3.領袖。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明詩》:「觀其結(jié)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zhuǎn)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br />4.堂皇大方?!度辶滞馐贰返诙幕兀骸缚锵壬诖巳〗Y(jié)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生生接風,我們而今竟到酒樓上去坐罷!還冠冕些?!?/div>
《漢語大詞典》:垂旒
(1).古代帝王貴族冠冕前后的裝飾,以絲繩系玉串而成。 漢 班固 《白虎通·紼冕》:“垂旒者,示不視邪?!?南朝 梁 沈約 《皇雅》:“執(zhí)瑁朝羣后,垂旒御百神。” 明 呂碩園 《還魂記·耽試》:“圣主垂旒,想汝玉遺珠一網(wǎng)收?!?br />(2).指帝王。 唐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垂旒資穆穆,祝網(wǎng)但恢恢?!?元 袁桷 《白云平章致仕》詩:“盛代東封催告禮,更須元老侍垂旒。” 清 杜芥 《賦得群山夜來晴》詩:“萬象朝一真,拱笏翼垂旒。”
(3).指居侯王之位。 清 鈕琇 觚賸·圓圓:“﹝ 延陵 ﹞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 云 ,垂旒 洱海 ,人臣之位,於斯已極?!?/div>
《漢語大詞典》:脫冠
(1).脫帽。 唐 韓愈 《送惠師》詩:“脫冠翦頭髮,飛步遺蹤塵?!?br />(2).脫去冠冕。喻官吏去職。 南朝 宋 謝靈運 《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歸客遂海隅,脫冠謝朝列?!?唐 羊士諤 《息舟荊溪呈李功曹》詩:“勉君脫冠意,共匿無何鄉(xiāng)?!?/div>
《國語辭典》:充耳  拼音:chōng ěr
1.塞住耳朵。《詩經(jīng)。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埂盾髯印6Y論》:「充耳而設瑱?!?br />2.古冠冕旁的瑱玉,因其下垂及耳,故稱為「充耳」?!对娊?jīng)。衛(wèi)風。淇奧》:「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div>
《漢語大詞典》:天冠
猶言寶冠。帝王所戴冠冕的美稱。 晉 法顯 佛國記:“王脫天冠,易著新衣,徒跣,持華香,翼從出城迎像。”南齊書·東南夷傳·林邑國:“王服天冠如佛冠,身被香纓絡。” 南朝 梁簡文帝 《相宮寺碑銘》:“ 洛陽 白馬 , 帝釋 天冠?!?/div>
《漢語大詞典》:飾巾(飾巾)
(1).以幅巾裹頭。謂不加冠冕。后漢書·趙咨傳:“太尉 楊賜 特辟,使飾巾出入,請與講議?!?李賢 注:“飾巾,以幅巾為首飾,不加冠冕?!?br />(2).謂不冠帶,隱居賦閑。 漢 蔡邕 《陳太丘碑》:“大將軍 何公 、司徒 袁公 前后招辟……先生( 陳寔 )曰:‘絶望已久,飾巾待期而已?!运觳恢?。”后漢書·陳寔傳:“大將軍 何進 、司徒 袁隗 遣人敦 寔 ,欲特表以不次之位。 寔 乃謝使者曰:‘ 寔 久絶人事,飾巾待終而已。’”
(3).婉詞。指死亡。上古人死時不冠而裹巾。見儀禮·士喪禮。 清 趙翼 《挽唐再可》詩:“方當享大耋,光景日正午。何期遽飾巾,霞飛倏羽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