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87,分2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底里
旁皇
易中
誠孝
內(nèi)心
冥契
肝鬲
內(nèi)訟
心凈
驚神
內(nèi)除
了悟
內(nèi)明
心火
私誠
《國語辭典》:底里(底裡)  拼音:dǐ lǐ
1.深藏不顯見的地方。《后漢書。卷二三。竇融列傳》:「書不足以深達至誠,故遣劉鈞口陳肝膽。自以底里上露,長無纖介?!埂都t樓夢》第七五回:「老賢甥,你不知我邢家底里。我母親去世時,我尚小,世事不知。」
2.心。漢。揚雄〈答劉歆書〉:「謹歸誠底里,不敢違言?!?/div>
《國語辭典》:旁皇  拼音:páng huáng
徘徊不前。也作「彷徨」。
《漢語大詞典》:易中
和悅其心。中,內(nèi)心。《楚辭·大招》:“易中利心,以動作只?!?王夫之 通釋:“易中,和易其中。”
《漢語大詞典》:誠孝(誠孝)
(1).忠孝。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yǎng)生:“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王利器 集解:“誠孝,即忠孝, 之推 避 隋 諱改。”
(2).出自內(nèi)心的孝敬。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夫誠孝盡事親之道,恭儉崇保邦之德。”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冬時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箇溫的道理;夏時自然思量父母的熱,便自要去求箇凊的道理,這都是那誠孝的心發(fā)出來的條件。”
《國語辭典》:內(nèi)心(內(nèi)心)  拼音:nèi xīn
1.心或思想。古人以心為思想的器官,因心和思想皆在身內(nèi),故稱為「內(nèi)心」。漢。劉向《說苑。卷一九。脩文》:「是故服不成象,而內(nèi)心不變,內(nèi)心脩德,外被禮文,所以成顯令之名也?!?br />2.真心、真誠?!抖Y記。禮器》:「禮之以少為貴者,以其內(nèi)心者也?!?br />3.三角形內(nèi)切圓的圓心。由三角形三內(nèi)角的三條平分線相交于一點,此點即為三角形內(nèi)切圓的圓心。
《國語辭典》:冥契  拼音:míng qì
口雖不言,心相契合?!稌x書。卷一二三。慕容垂載記》:「自古君臣冥契之重,豈甚此邪?」
《國語辭典》:肝鬲  拼音:gān gé
比喻懇切。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懇懇敘心腹者?!挂沧鳌父坞酢埂?/div>
《漢語大詞典》:內(nèi)訟(內(nèi)訟)
內(nèi)心自責。《論語·公冶長》:“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訟,猶責也。言人有過,莫能自責?!?span id="vnfxzc6" class="book">《晉書·蔡謨傳》:“且歸罪有司,內(nèi)訟思愆。若遂致之于理,情所未忍?!?宋 王安石 《感事》詩:“內(nèi)訟敢不勤,同憂在僚友。” 謝覺哉 《姜夢周同志傳》四:“這就是 夢周 同志的品質(zhì)--最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人品質(zhì),如果說別人的好,是‘勉強而行之’(經(jīng)過內(nèi)訟與自省的)或‘利而行之’(有所為),那么, 夢周 同志算得上是‘安而行之’了。”
《國語辭典》:心凈(心淨)  拼音:xīn jìng
1.心中平靜,沒有憂慮煩擾?!都t樓夢》第六○回:「趁著這回子撞尸的撞尸去了,挺床的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別心凈,也算是報仇?!?br />2.心清凈沒有染污?!毒S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上》:「若菩薩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div>
《漢語大詞典》:驚神(驚神)
謂內(nèi)心震動不安靜。 唐 杜甫 《贈別鄭煉赴襄陽》詩:“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把君詩過日,念此別驚神?!?/div>
《漢語大詞典》:內(nèi)除
謂服兄弟之喪,喪服未除而內(nèi)心悲哀已漸減。禮記·雜記下:“親喪外除,兄弟之喪內(nèi)除。” 孔穎達 疏:“兄弟之喪內(nèi)除者,兄弟謂期服以下及小功,緦也。內(nèi),心也。服制未釋而心哀先殺,由輕故也?!?/div>
《國語辭典》:了悟  拼音:liǎo wù
1.理解、領悟。唐。李公佐《謝小娥傳》:「乃憑檻書空,凝思默慮。坐客未倦,了悟其文?!埂读凝S志異。卷一一。書癡》:「今即夫婦一章,尚未了悟,枕席二字有工夫?!?br />2.證悟佛性?!毒暗聜鳠翡洝>硭?。智威禪師》:「師知其了悟,乃付以山門?!?/div>
《漢語大詞典》:內(nèi)明
(1).內(nèi)心光明正大。 晉 袁宏 后漢紀·順帝紀:“ 王公 束脩勵節(jié)而受讒佞之患…… 王公 沉靜內(nèi)明,若有他變,朝廷獲害忠良之名?!?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jīng)略事疏》:“ 蘇 松 兵備簽事 熊桴 ,自 倭 事始起以至今日,無一歲不在兵間,忠實練事,沉毅內(nèi)明,出入海潮,艱危不避。”
(2).佛教語。 印度 佛教稱佛學為“內(nèi)明”。明,意為學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七歲之后,漸授五明大論:一曰聲明,釋詁訓字,詮目疏別……五曰內(nèi)明,究暢五乘因果妙理?!眳⒁姟?五明 ”。
《國語辭典》:五明  拼音:wǔ míng
古印度五種學科知識、技能的總稱。一聲明,指研究語音、語法、修辭的學問;二工巧明,指工藝、數(shù)學、天文、音樂、美術(shù)等技藝的學識;三醫(yī)方明,指醫(yī)藥類的學識;四因明,謂邏輯學;五內(nèi)明,即關于宗教哲學與修持的知識?!洞筇莆饔蛴洝肪矶骸钙邭q之后,漸授五明大論?!?/div>
《國語辭典》:心火  拼音:xīn huǒ
1.內(nèi)心的浮躁或激動。唐。白居易 感春詩:「憂喜皆心火,榮枯是眼塵?!?br />2.中醫(yī)稱人體內(nèi)的熱氣為「心火」。心火大時,易引起煩躁、口乾、舌痛等癥狀。
3.星名。心宿二的別稱?!稌x書。卷七一。列傳。孫惠》:「夫心火傾移,喪亂可必,太白橫流,兵家攸杖?!挂卜Q為「大火」。
《漢語大詞典》:私誠(私誠)
內(nèi)心的誠意。 唐 元稹 《鶯鶯傳》:“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處。婢僕見誘,遂致私誠。兒女之心,不能自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