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9—818 【介紹】: 唐天水略陽人,字載之。權(quán)皋子。四歲即能屬詩,十五歲為文數(shù)百篇,成《童蒙集》,名聲日大。德宗雅聞其名,征為太常博士。遷起居舍人,兼知制誥,再遷中書舍人。貞元末,拜禮部侍郎,三掌貢舉,號為得人。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后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改刑部尚書,以檢校吏部尚書出鎮(zhèn)興元。德輿綜貫經(jīng)術(shù),其文雅正贍縟。卒謚文。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8—815 字載之,排行三,原籍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權(quán)皋之子。幼慧,15歲為文已數(shù)百篇。德宗時任包佶轉(zhuǎn)運從事、太常博士、左補闕、知制誥、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三掌貢士,號為得人。元和五年(810)相于憲宗,直言敢諫,寬和待下。3年后,出為東都留守、刑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以疾歸闕,歿于道。生平事跡見韓愈《唐故相權(quán)公墓碑》與新、舊《唐書》本傳。今有蔣寅《權(quán)德輿年譜略稿》。詩文雅正贍縟,為一代宗匠?!肮す耪{(diào),樂府極多情致”(《唐才子傳》卷五),以奉和、應(yīng)制、酬贈、送別為主要內(nèi)容,五古、五絕成績較大,嚴(yán)羽以為有“絕似盛唐者”,“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滄浪詩話·詩評》),王世貞稱其詩為“鐵中錚錚者”(《藝苑卮言》卷四)。有《權(quán)載之文集》50卷傳世。其詩,《全唐詩》編為10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0首。
唐詩匯評
權(quán)德與(761-818),字載之,秦州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人,居潤州丹問(今江蘇丹陽)建中中,為包佶轉(zhuǎn)運從事。貞元初,以大理評事攝監(jiān)察御史,佐江西李兼幕。七年,召為太常博士,改右補闕。遷起居舍人、駕部員外郎、司勛郎中,均知制誥。除中書舍人,十八年,兼知貢舉。遷禮部侍郎,轉(zhuǎn)戶、兵、吏三部侍郎、太子賓客,復(fù)為兵部,遷太常卿。元和五年,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八年,留守東都。復(fù)歷大常卿、刑部尚書。十一年,出鎮(zhèn)興元。卒。德輿工詩善文,掌誥九年,三知貢舉,位歷卿相,故時人尊為宗匠。達官名人碑志集序,多出其手。有《權(quán)德輿集》五十卷,今存。又《制集》五十卷、《童蒙集》十卷,均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十卷。
全唐詩補逸
權(quán)德輿字載之,天水田各陽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任乞還,卒于道,年六十。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
德輿字載之。天水略陽人。貞元時累官禮部侍郎。轉(zhuǎn)戶部。元和五年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為本官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封扶風(fēng)郡公。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鎮(zhèn)興元。卒年六十。贈左仆射。謚曰文。

作品評論

石林詩話
德輿在唐不以詩名,然詞亦雅暢。
唐詩紀(jì)事
德輿,字載之,元和中為相。其文雅正贍縟,動止無外飾,其醞藉風(fēng)流,向然可慕。
滄浪詩話
權(quán)德輿之詩,卻有絕似盛唐者。權(quán)德輿或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
唐才子傳
德輿能賦詩,工古調(diào),樂府極多情致。積思經(jīng)術(shù),無不賈綜,手不釋卷。雖動土無外飾,其醞藉風(fēng)流,自然可慕。
《唐詩品》
權(quán)公幼有令度,神情超越,遂專詞藝,為時所慕。貞元以后,近體既繁,古聲漸杳,公乃獨專其美,取隆高代。五言近體,亦先氣格而后討藻,然氣候既至,藻亦自豐,其在開元名手,亦堂奧之間者也。
《詩源辨體》
權(quán)德輿,貞元時人,五言古雖不甚工,然雜用律體者少,中有四、五篇,氣格絕類盛賡。七言古語雖綺艷,而格亦不卑。律詩,五言聲氣實勝,而七言則未為工。
《詩辯坻》
元和詩響,不振已極,唯權(quán)文公乃頗見初唐遺構(gòu),亦一奇也。
靈芬館詩話
權(quán)文公以文草名世,而詩多豐縟修整,無可動人。惟《敷水驛》一絕:“空見水名敷,秦樓詩事無。臨風(fēng)駐征騎,聊復(fù)將髭須?!鳖H有風(fēng)趣?!肚迕鬟枴吩疲骸白試@清明在遠(yuǎn)方,桐花覆水葛溪長。家人定是持薪火,點作孤燈照洞房?!币嗲逋裼兄?。此種甚少也。權(quán)公《危語》詩:“被病獨行逢乳虎,托風(fēng)駭浪失棹櫓。舉人看榜聞曉鼓,孱夫孽子遇妒母?!苯杂忻^淅米之意,然無如“舉人看榜”一語之妙,身歷扯境者與知之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陸韓卿,而遠(yuǎn)祖嵇叔夜,風(fēng)流典瞻,累在才多,下筆不休,取評冗散。乃如“浩歌坐虛室,庭樹生涼風(fēng)”,亦自工意發(fā)端,通體神遠(yuǎn)。律裁清穩(wěn),七言綺麗;離合建除,稱名六府;梁陳小體,亦擬簡文,而艷煉不如也。
《漢語大詞典》:兵曹
(1).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員。 漢 代為公府、司隸的屬官。 唐 代為府、州設(shè)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稱“兵曹參軍”,在州稱“司兵參軍”。后世或沿用此稱。 唐 韓愈 《贈張童子序》:“又二年,益通二經(jīng),有司復(fù)上其事,繇是拜衛(wèi)兵曹之命。” 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撫字長民·兵曹:“ 漢 公府掾史有兵曹,主兵事。司隸屬官有兵曹從事史,郡國為使。 北齊 同諸曹為參軍。今又獨置於 開封府 也。”
(2).古代軍中掌管作戰(zhàn)部署的機構(gòu)。 三國 魏 曹操 《步戰(zhàn)令》:“諸部曲者,各自安部陳兵疏數(shù),兵曹舉白。”
(3).指兵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俺待要飛檄 金陵 ,告兵曹轉(zhuǎn)達車駕,許咱們遷鎮(zhèn)移家?!?/div>
《漢語大詞典》:兵曹鳥(兵曹鳥)
傳說因 唐 代 崔希高 在 并州 任兵曹而得名的一種鳥。據(jù)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孝行》, 崔希高 仁孝友悌,丁母憂,哀毀過禮。后轉(zhuǎn) 并州 兵曹,“廳前叢葦,有小鳥如鷦鷯來巢,孕卵五色,旦如雞子。數(shù)日,鷇毀雛見,已大於母。月餘,五色成文,大如鵝,馴擾閑暇。頃之飛翔,時歸舊所。人到于今號為‘兵曹鳥’?!?/div>
分類:并州兵曹
《漢語大詞典》:六曹
(1). 東漢 開始尚書分六曹治事,有三公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其中三公曹尚書為二人,故稱“六曹”。后主客曹分為南、北兩主客曹,仍稱“六曹”。 魏 晉 以后,尚書六曹屢有變更,至 隋 ,尚書省分吏、殿中(左戶)、祠、五兵、都官、度支六部, 唐 定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故后世亦以“六曹”稱六部。 隋 唐 前,曹即尚書, 隋 唐 后,曹為各部尚書的下屬機構(gòu),如 隋 度支尚書之下屬為度支、倉、左戶、右戶、金、庫六曹。 唐 沈亞之 《賢良方正能直言諷諫策》:“夫尚書六曹之設(shè),猶人之有六腑也?!?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一》:“當(dāng)是時,猶有如 賈誼 所言‘國忘家,公忘私’者,則非特立獨行以忠誠之士不能,能以概責(zé)之六曹、三院、百有司否也?”參閱后漢書·百官志三、隋書·百官志中、舊唐書·職官志一
(2). 唐 時州府佐治之官亦分“六曹”,即功曹、倉曹、戶曹、兵曹、法曹、士曹;3. 宋 徽宗 時,州縣亦置六曹,曰兵曹、刑曹、工曹、禮曹、戶曹、吏曹。故俗以六曹為地方胥吏之通稱。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狼虎般排著祇從,神鬼般設(shè)著六曹?!?/div>
《漢語大詞典》:中兵
魏 置中兵曹掌畿內(nèi)之兵,后因稱京畿部隊為“中兵”。宋史·田況傳:“今北敵桀慢,而 河 朔將佐之良愚,中兵之善窳……在兩府輔臣,實未有知之者?!?/div>
《國語辭典》:張若虛(張若虛)  拼音:zhāng ruò xū
人名。唐揚州人,生卒年不詳。官至兗州兵曹。工詩,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號吳中四士。所作詩今僅存二首,以〈春江花月夜〉最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