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天柱折
天柱傾
折柱
折天柱
共工觸不周
共工折
不周崩摧
觸天柱
昆倉傾砥柱
頭觸不周折
懮天缺
相關(guān)人物共工
《淮南子》卷三〈天文訓(xùn)〉~80~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淮南子》卷一〈原道訓(xùn)〉~22~
昔共工之力,觸不周之山,使地東南傾。與高辛爭為帝,遂潛于淵,宗族殘滅,繼嗣絕祀。
《水經(jīng)注疏》卷一〈河水〉~65~
舊題漢·東方朔《神異經(jīng)》曰:「昆崙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典故天傾西北
共工觸斷天柱
相關(guān)人物共工氏
《列子集釋》卷五〈湯問篇〉~50~
然則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練五色石以補(bǔ)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后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span>
《尚書》卷三〈虞書·舜典〉~40~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yàn)?zāi)肆赦,怙終賊刑?!笟J哉!欽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堯本紀(jì)〉~28~
歡兜進(jìn)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辟。共工果淫辟。四岳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岳彊請(qǐng)?jiān)囍?,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shù)為亂。于是舜歸而言于帝,請(qǐng)流共工于幽陵,以變北狄。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尚書》及《大戴禮》皆作『幽州』?!独ǖ刂尽吩疲骸汗数彸窃谔粗菅鄻房h界。故老傳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