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56,分111頁顯示  上一頁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新愛爾蘭島
蕭蘭不辨真
波蘭共和國
白荷蘭翹搖
嘉德麗亞蘭
法蘭西革命
芬蘭共和國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葛摩伊斯蘭聯(lián)邦共和國
斯里蘭卡民主社會(huì)主義共和國
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
法蘭西共和國
伊斯蘭馬巴德
《國語辭典》:新愛爾蘭島(新愛爾蘭島)  拼音:xīn ài ěr lán dǎo
New Iberia
島名。位于太平洋西南,屬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與南方的新不列顛島相望。為俾斯麥群島的第二大島。面積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七萬。多小河,有優(yōu)良港灣。以產(chǎn)椰乾為主。
《國語辭典》:蕭蘭不辨真(蕭蘭不辨真)  拼音:xiāo lán bù biàn zhēn
香草、惡草混雜不清。比喻混假為真。宋。呂本中〈兵亂后雜〉詩:「萬事多翻覆,蕭蘭不辨真?!?/div>
《國語辭典》:波蘭共和國(波蘭共和國)  拼音:bō lán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Poland
國名。位于歐洲東部,領(lǐng)土北瀕波羅的海,南接捷克,東鄰前蘇聯(lián),西界德國。面積三十一萬二千六百七十九平方公里,人口約三千八百萬。首都為華沙,人民大都信仰天主教,主要語言為波蘭語。裸麥和馬鈴薯是首要作物,礦產(chǎn)以煤最為重要。西元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獨(dú)立,并以五月三日為國慶日。二次大戰(zhàn)時(shí)曾為德、俄兩國瓜分,一九四五年恢復(fù)為主權(quán)國,一九五五年加入華沙公約組織。原為一共產(chǎn)國家,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在東歐民主改革浪潮影響下,宣布放棄社會(huì)主義,恢復(fù)波蘭共和國名稱,邁向民主。幣制為Zlote。簡稱為「波蘭」。
《國語辭典》:白荷蘭翹搖(白荷蘭翹搖)  拼音:bái hé lán qiào yáo
植物名。豆科菽草屬,多年生草本。枝橫臥地面,由節(jié)生根。葉互生,三出復(fù)葉,具長柄,葉緣有細(xì)鋸齒。夏季葉腋抽長花梗,密集扁球形短穗狀花序著生多數(shù)白色或帶淡紅色蝶形花。一般可充牧草或綠肥。也稱為「菽草」、「白花三葉草」。
《國語辭典》:嘉德麗亞蘭(嘉德麗亞蘭)  拼音:jiā dé lì yǎ lán
植物名。蘭科洋蘭屬,多年生復(fù)莖性著生草本。葉一片或兩片,偶具多葉型?;ǘ涿榔G、碩大且品種繁多,容易栽培。是世界各地栽培最廣泛的蘭花。原產(chǎn)中南美洲等氣候高溫多濕的地區(qū)。
《國語辭典》:法蘭西革命(法蘭西革命)  拼音:fǎ lán xī gé mìng
西元一七八九至一七九九年發(fā)生于法國的平民革命。參見「法國大革命」條。
《國語辭典》:芬蘭共和國(芬蘭共和國)  拼音:fēn lán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Finland
國名。位于歐洲北部的共和國,面積三十三萬八千一百四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約四百九十九萬。首都為赫爾辛基(Helsinki)。人民多信仰基督教路德福音派,主要語言為芬蘭語、瑞典語。于西元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六日獨(dú)立,遂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Euro。簡稱為「芬蘭」。
《國語辭典》: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拼音:yī lǎng yī sī lán gòng hé guó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國名。位于亞洲西南部。北界前蘇聯(lián),南臨波斯灣及阿曼灣,東鄰阿富汗與巴基斯坦,西連伊拉克和土耳其。面積約一百六十四萬八千平方公里,人口約五千五百萬。首都為德黑蘭(Tehran)。以波斯語(Farsi)為主要語言,屬伊斯蘭什葉派,古稱波斯國。西元一九二五年建立巴勒維王朝,一九三五年改國名伊朗。國慶日訂為二月十一日。幣制為Euro。盛產(chǎn)石油,椰棗則是有名的特產(chǎn)。簡稱為「伊朗」。
《國語辭典》: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  拼音:máo lì tǎ ní yà yī sī lán gòng hé guó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
國名。位于非洲西部,東與阿爾及利亞和馬利為界,西臨大西洋,面積一百零三萬零七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三百九十八萬,首都為諾克少(Nouakchott)。人民信仰伊斯蘭教,語言以阿拉伯語、法語為主。于西元一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獨(dú)立,并訂該日為國慶日。北部全為撒哈拉沙漠所覆蓋,礦產(chǎn)資源豐富,鐵礦是主要輸出,大西洋沿岸并有豐盛的漁場,它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稀少的國家之一。幣制為Mauritanian ouguiya。簡稱為「茅利塔尼亞」。
《國語辭典》: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拼音:bā jī sī tǎn yī sī lán gòng hé guó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國名。位于亞洲南部,西接伊朗,北連阿富汗和前蘇聯(lián),東北鄰中國,東和東南接印度,南瀕阿拉伯海。面積八十萬三千九百四十三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億九千五百六十七萬。首都為伊斯蘭瑪巴德(Islamabad)。人民多信奉伊斯蘭教,方言混雜,主要語言為烏爾都語、旁遮普語。西元一九四七年八月十四日根據(jù)印度獨(dú)立法案,脫離印度獨(dú)立。屬地原分為東巴與西巴,后因與印度長期交戰(zhàn),以致一九七一年東巴獨(dú)立成為孟加拉國。三月二十三日為國慶日。幣制單位為Pakistan Rupee。簡稱為「巴基斯坦」。
《國語辭典》:葛摩伊斯蘭聯(lián)邦共和國(葛摩伊斯蘭聯(lián)邦共和國)  拼音:gé mó yī sī lán lián bāng gòng hé guó
Federal islamic republic of the Comoros
國名。位于馬達(dá)加斯加西北端,東非海岸,面積二千二百三十六平方公里,人口約五十萬。首都為「莫洛尼」(Moroni)。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語言為法語和葛摩語。原為法國屬地,于西元一九七五年七月六日片面宣布獨(dú)立。幣制為CFA France 。簡稱為「葛摩」。
《國語辭典》:斯里蘭卡民主社會(huì)主義共和國(斯里蘭卡民主社會(huì)主義共和國)  拼音:sī lǐ lán kǎ mín zhǔ shè huì zhǔ yì gòng hé guó
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of Sri Lanka
國名。位于南亞,印度半島的東南方,為印度洋上的島國。面積六萬五千六百一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七百四十萬。首都為可倫坡(Colombo)。國內(nèi)兩個(gè)主要的民族為僧伽羅族和泰米爾族,大多信仰佛教或印度教,主要語言為錫蘭語和英語。原為英國殖民地,西元一九四八年二月四日獨(dú)立,國號(hào)「錫蘭」,所以訂二月四日為國慶日。一九七二年改國名為「斯里蘭卡共和國」,一九七八年再度修憲,改國號(hào)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huì)主義共和國」。幣制為Ceylon Rupee。簡稱為「斯里蘭卡」。
《國語辭典》: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  拼音:dà bù liè diān jì běi ài ěr lán lián hé wáng guó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國名。位于西北歐島嶼、大西洋與北海之間。由大不列顛島與愛爾蘭島北部合組而成。面積二十四萬四千一百零八平方公里,人口約六千四百六十萬。首都為倫敦(London)。人民多信仰英國國教,主要語言為英語。國慶日為四月二十一日。幣制為Pound Sterling。通稱為「英國」。
《國語辭典》: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共和國)  拼音:fǎ lán xī gòng hé guó
French Republic
國名。位在歐洲西部。國土成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接陸。面積約五十五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五千七百二十萬。首都巴黎(Paris)。居民多信仰天主教,以法語為主要語言。于西元一七九三年九月二十二日獨(dú)立,國慶日訂為七月十四日。幣制為Euro。簡稱為「法國」。舊音ㄈㄚˋ ㄌㄢˊ ㄒㄧ ㄍㄨㄥˋ ㄏㄜˊ ㄍㄨㄛˊ fà lán xī gòng hé guó。
《國語辭典》:伊斯蘭馬巴德(伊斯蘭馬巴德)  拼音:yī sī lán mǎ bā dé
Islamabad
城市名。巴基斯坦的首都,位于國境北部,印度河上游。有計(jì)畫的以回教文化為基礎(chǔ)所建立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