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八分  拼音:bā fēn
1.書體名。為秦代隸體的一種筆法,相傳為王次仲所創(chuàng),說法多種,常見的有:一、言八宜訓背,筆勢左右分布相背,有如八字。見清。包世臣《藝舟雙楫。論書一。歷下筆譚》。二、有以二分似隸,八分似篆,介于篆隸之間,故稱為「八分」。見《雅俗稽言。卷三二。字學。八分》引《書苑文姬說》。也稱為「八分書」、「分書」。
2.漢隸的別稱。魏晉以后的楷書稱為「隸書」,為避免混淆,稱當時通行且有波磔的漢隸為「八分」。蔡邕所書的《熹平石經(jīng)》為八分的正則。也稱為「漢隸」。
3.事情接近完滿的狀態(tài)。如:「這事的進展沒有十分,也有八分了?!?/div>
《國語辭典》:八分書(八分書)  拼音:bā fēn shū
書體名。為秦代隸體的一種筆法,相傳為王次仲所創(chuàng)。參見「八分」條。
《國語辭典》:八分  拼音:bā fēn
1.書體名。為秦代隸體的一種筆法,相傳為王次仲所創(chuàng),說法多種,常見的有:一、言八宜訓背,筆勢左右分布相背,有如八字。見清。包世臣《藝舟雙楫。論書一。歷下筆譚》。二、有以二分似隸,八分似篆,介于篆隸之間,故稱為「八分」。見《雅俗稽言。卷三二。字學。八分》引《書苑文姬說》。也稱為「八分書」、「分書」。
2.漢隸的別稱。魏晉以后的楷書稱為「隸書」,為避免混淆,稱當時通行且有波磔的漢隸為「八分」。蔡邕所書的《熹平石經(jīng)》為八分的正則。也稱為「漢隸」。
3.事情接近完滿的狀態(tài)。如:「這事的進展沒有十分,也有八分了?!?/div>
《漢語大詞典》:四十八分算潮
半日潮海區(qū)高(低)潮時的簡易推算方法。是根據(jù)半日潮港的高(低)潮時每天再推后約0.8小時(約48分鐘)的辦法進行的。推算公式如下:(1)高潮時=[夏歷上半月日數(shù)-1或夏歷下半月日數(shù)-16]×0.8小時+高潮間隙;(2)低潮時=[夏歷上半月日數(shù)-1或夏歷下半月日數(shù)-16]×0.8小時+低潮間隙;(3)高潮時±0612=低潮時;(4)低潮時±0612=高潮時;(5)高潮時±1224=另一高潮時;(6)低潮時±1224=另一低潮時。式中0612和1224分別指6小時12分和12小時24分。
《國語辭典》:八分休止符  拼音:bā fēn xiū zhǐ fú
音樂名詞。在五線譜上表示停頓時間長度的一種符號。為英語Eighth note rest的意譯。為全休止符的八分之一,相當于?的長度。
《國語辭典》:八分儀(八分儀)  拼音:bā fēn yí
一種天文儀器。制作原理與六分儀相同。藉觀測天體(太陽、行星或恒星)與地平線所夾的角度,來測定觀測者所在的位置。其觀測角度為45度。
《國語辭典》:八分音符  拼音:bā fēn yīn fú
音樂名詞。在五線譜上用以標注樂音長短及高低的一種符號。為英語Eighth note的意譯。相當于全音符的八分之一,符號為?。
《漢語大詞典》:八分公
清 宗室封爵名號。 清 宗室封爵凡十二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以上皆入八分,稱“八分公”。鎮(zhèn)國公、輔國公,有入八分者,有不入八分者。入八分者,與親王、郡王、貝子、貝勒朝會禮遇同。參閱《清會典·事例二·宗人府》、清史稿·職官志一。
《分類字錦》:書賣八分(書賣八分)
王建 贈太清宮道士詩 書賣八分通字學,丹燒九轉(zhuǎn)定人年。
分類:道士
《漢語大詞典》:毛兒八分(毛兒八分)
一角或一角以下。借指數(shù)目極微小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