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獲兔烹狗(獲兔烹狗)
猶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殺害有功者。 梁啟超 《論中國之將強》:“ 南洋 一帶,茍微 華 人,必不有今日。今雖獲兔烹狗,得魚忘筌……然篳路藍縷之功,在公論者,終不沒於天下。”
分類:排斥殺害
《國語辭典》:龜毛兔角(龜毛兔角)  拼音:guī máo tù jiǎo
1.佛教用語。龜沒有毛,兔沒有角。僅有其名而無其實。佛典常用以譬喻空理?!洞蠓痦斒桌銍澜?jīng)》卷一:「汝不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于龜毛兔角?!?br />2.戰(zhàn)事將起的徵兆或預(yù)警。語本晉。干寶《搜神記》卷六:「商紂之時,大龜生毛,兔生角,兵甲將興之象也?!?/div>
《分類字錦》:顧兔在腹(顧兔在腹)
楚辭夜光何德死而又育厥利維何顧兔在腹
《漢語大詞典》:賀兔頭(賀兔頭)
宋 賀鑄 的別號。 鑄 字 方回 。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八:“ 賀方回 狀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氣,俗謂之 賀兔頭 ?!?/div>
分類:賀鑄方回
《漢語大詞典》:蟾逃兔遁
謂月蝕。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蝕》:“蟾逃兔遁漠無蹤,璧隕珠沉一何疾?!?/div>
分類:月蝕
《分類字錦》:步走射兔(步走射兔)
北史達奚武傳子震字猛略周文嘗于渭北校獵時有兔過周文前震與諸將競射之馬倒而墜震足不傾躓步走射之一發(fā)中兔顧馬才起遂回身騰上周文喜曰非此父不生此子
分類:
《高級漢語詞典》:白胡闌套住個迎霜兔  拼音:bái hú lán tào zhù gè yíng shuāng tù
指儀仗中的月旗。白胡闌,白色的環(huán)。胡闌,環(huán)的復(fù)音,兩字合念為“環(huán)”。迎霜兔,白兔,傳說月中有玉兔搗藥,所以白環(huán)套著兔子代表月亮
《國語辭典》:白兔赤烏(白兔赤烏)  拼音:bái tù chì wū
白兔,月亮。赤烏,太陽。白兔赤烏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唐。白居易勸酒〉詩:「天地迢遙自長久,白兔赤烏相趁走。」
分類:時間
《國語辭典》:白兔搗藥(白兔擣藥)  拼音:bái tù dǎo yào
傳說月中有白兔搗仙藥。晉。傅玄 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5188' target='_blank'>李白 〈把酒問月〉詩:「白兔搗藥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分類:白兔仙藥
《漢語大詞典》:白兔公子
仙人名。相傳為 彭祖 之弟子。 晉 葛洪 抱樸子·極言:“又 彭祖 之弟子 青衣烏公 …… 白兔公子 、 離婁公 、 太足君 、 高丘子 不肯來,七八人皆歷數(shù)百歲,在 殷 而各仙去。”亦省作“ 白兔公 ”。 唐 韓翃 《送齊山人歸長白山》:“舊事仙人 白兔公 ,掉頭歸去又乘風(fēng)。”
《國語辭典》:白兔記(白兔記)  拼音:bái tù jì
傳奇名。元人撰,作者姓名不詳。為四大傳奇之一,演劉知遠從軍,其妻李三娘在娘家備受兄嫂折磨,生子后,將子咬臍郎送至劉知遠處撫養(yǎng),十多年后,咬臍郎打獵追兔而見母,一家得以團圓。也稱為「劉知遠」。
《漢語大詞典》:白兔御史
指 唐 酷吏 王弘義 。新唐書·酷吏傳·王弘義:“始賤時,求傍舍瓜,不與。乃騰文言園內(nèi)有兔,縣為集眾捕逐,畦蓏無遺。內(nèi)史 李昭德 曰:‘昔聞蒼鷹獄吏,今見白兔御史?!?/div>
分類:酷吏
《分類字錦》:背鑄兔形(背鑄兔形)
墨客揮犀慶歷中有宦者藏一古鑒圓徑尺馀鑒背鑄成兔形每至月滿夜持鑒當(dāng)月照之則兔形卻在鑒中人莫能究其理
《漢語大詞典》:得兔忘蹄
猶言得魚忘荃。蹄,兔罝。語出莊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宋 姜夔 白石道人詩說:“后之賢者,有如以水投水者乎?有如得兔忘蹄者乎?”參見“ 得魚忘荃 ”。
《漢語大詞典》:得魚忘荃(得魚忘荃)
比喻已達目的,即忘其憑借?!败酢币嘧鳌?筌 ”。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成玄英 疏:“筌,魚笱也,以竹為之,故字從竹。亦有從草者,蓀荃也,香草也,可以餌魚,置香於柴木蘆葦之中以取魚也。蹄,兔罝也,亦兔弶也,以繫係兔腳,故謂之蹄。此二事,譬也。”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四:“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郭沫若 《新舊與文白之爭》:“我們讀書求學(xué)的,要在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div>
分類:忘其憑借
《漢語大詞典》: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規(guī)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宋 張君房 《〈云笈七籤〉序》:“刻舟求劍,體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寧遠。”參見“ 待兔 ”。
《漢語大詞典》:待兔
比喻墨守成規(guī)而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典出韓非子·五蠹 宋 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 唐 歐陽詹 《送王式東游序》:“予懷待兔之固,猶伺北闕寢書之報; 公范 見變豹之理,將東游諸侯之國?!?宋 范仲淹 《臨川羨魚賦》:“亦猶射雉之子,即亡矢以胡為?待兔之人,非設(shè)罝而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