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杯度
 
相關(guān)人物
僧杯度


《太平廣記》卷九十〈異僧四·杯渡〉~590~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因而為號。初在冀州,不修細行,神力卓越,世莫測其由。嘗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渡竊而將去。家主覺而追之,見渡徐行,走馬逐之不及。至于孟津河,浮木杯于水,憑之渡河,不假風棹,輕疾如飛,俄而渡岸,達于京師。
典故
食蛤
  
吃蛤蜊
 
且請吃蛤蜊

相關(guān)人物
沈昭略
 
王僧祐


《南史》卷二十一〈王弘列傳·(曾孫)王融〉~576~
融躁于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內(nèi)望為公輔。初為司徒法曹,詣王僧祐,因遇沈昭略,未相識。昭略屢顧盼,謂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謂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湯谷,照耀天下,誰云不知,而卿此問?」昭略云:「不知許事,且食蛤蜊?!谷谠唬骸肝镆匀悍?,方以類聚,君長東隅,居然應嗜此族?!蛊涓咦詷酥萌绱?。
典故
立深雪
 
師門立雪
 
慧可忍寒
 
少林立雪
 
庭雪到腰
 
一燈傳立雪
 
大雪庭中呆立
 
立門外雪
 
相關(guān)人物
僧神光
 
僧慧可


《大正新脩大藏經(jīng)》卷五十一〈史傳部三〉~29~2~
時有僧神光者。曠達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覽群書善談玄理。每嘆曰??桌现潭Y術(shù)風規(guī)。莊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參承。師常端坐面墻。莫聞誨勵。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布發(fā)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師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惟愿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
《景德傳燈錄》卷三〈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
十一月二十三日屆于洛陽當后魏孝明太和十年也。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時有僧神光者。曠達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覽群書善談玄理。每嘆曰??桌现潭Y術(shù)風規(guī)。莊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參承。師常端坐面墻。莫聞誨勵。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布發(fā)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師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惟愿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師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光聞師誨勵。潛取利刀自斷左臂。置于師前。師知是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師遂因與易名曰慧可。
典故 
高僧續(xù)傳


《隋書》卷三十三〈經(jīng)籍志二·雜傳〉~978~
《高僧傳》十四卷,釋慧皎撰。
《舊唐書》卷四十六〈經(jīng)籍志上·乙部史錄·雜傳類〉~2005~
《高僧傳》十四卷,釋惠皎撰。《續(xù)高僧傳》二十卷,釋道宣撰。

例句

附入高僧傳,長稱二遠公。 于鵠 贈蘭若僧

貌堪良匠抽毫寫,行稱高僧續(xù)傳書。 賈島 寄無得頭陀

典故
故要

相關(guān)人物
王僧達
 
褚伯玉


《南齊書》卷五十四《高逸傳·褚伯玉傳》
伯玉少有隱操,寡嗜欲。年十八,父為之婚,婦入前門,伯玉從后門出。遂往剡,居瀑布山。性耐寒暑,時人比之王仲都。在山三十馀年,隔絕人物。王僧達為吳郡,苦禮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裁交數(shù)言而退。寧朔將軍丘珍孫與僧達書……僧達答曰:「褚先生從白云游舊矣。古之逸民,或留慮兒女,或使華陰成市,而此子索然,唯朋松石。介于孤峰絕嶺者,積數(shù)十載。近故要其來此,冀慰日夜。比談討芝桂,借訪荔蘿,若已窺煙液,臨滄洲矣。知君欲見之,輒當申譬?!?/span>

例句

問子能來宿,今疑索故要。 杜甫 西閣三度期大昌嚴明府同宿不到

典故
過虎溪
 
虎溪僧
 
虎溪相送
 
虎溪遠
 
遠公不出
  
勿過虎溪
 
長隔虎溪
 
相關(guān)人物
陶潛
 
僧慧遠


《蓮社高賢傳·百二十三人傳》
時遠法師居東林。其處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過此。輒有虎號鳴。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嘗過。獨陶淵明與修靜至。語道契合不覺過溪。因相與大笑。
《廬山記》卷一〈敘山北〉
流泉匝寺下,入虎溪,昔遠師送客過此,虎輒號鳴,故名焉。時陶元亮居栗山,山南陸修靜亦有道之士。遠師嘗送此二人,與語道合,不覺過之,因相與大笑,今世傳〈三笑圖〉蓋起此。

簡釋

虎溪相送:詠僧人。明吳廷翰《懷白云寺僧》:“幾度南山不得歸,虎溪相送跡應稀?!?/p>


例句

自喜他年接巾舄,滄浪地近虎溪頭。 劉滄 與重幽上人話舊

日暮辭遠公,虎溪相送出。 孟浩然 疾愈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yè)二公

非因送小朗,不到虎溪邊。 崔涂 東林愿禪師院

更尋同社侶,應得虎溪邊。 崔涂 送僧歸江東

游吳累夏講,還與虎溪同。 張蠙 贈可倫上人

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李白 別東林寺僧

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 李白 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

禪床久臥虎溪水,蘭若初開鳳城里。 韓翃 題玉山觀禪師蘭若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僧懷素


《宣和書譜》
懷素字藏真,俗姓錢,長沙人,徙家京兆?!鮿盥煞ǎ砭庥诤材?,追仿不輟,禿筆成冢?!郑u者謂張長史為顛,懷素為狂,以狂繼顛,孰為不可。及其晚年益進,則復評其與張芝逐鹿。
典故
廬山遠
  
惠遠
  
相關(guān)人物
釋慧遠


《高僧傳》卷六《晉廬山釋慧遠》
「釋慧遠,本姓賈氏,雁門樓煩人也,弱而好書。」「時沙門釋道安立寺于太行恒山,宏贊象法,聲甚著聞,遠遂往歸之。」「南適荊州,往上明寺,后欲往羅浮山,及屆潯陽,見廬峰清靜,足以息心,始住龍泉精舍。」「時有沙門慧永,居在西林,與遠同門舊好,遂要遠用止。永謂刺史桓伊曰:『遠方公當宏道,今徒屬已廣而來者方多,貧道所棲褊狹,不足相處,如何?』桓乃為遠復于山東立房殿,即東林是也?!?/span>

例句

東林一泉出,復與遠公期。 劉長卿 和靈一上人新泉

何獨謝客游,當為遠公輩。 劉長卿 早春贈別趙居士還江左時長卿下第歸嵩陽舊居

絕巘東林寺,高僧惠遠公。 劉長卿 禪智寺上方懷演和尚寺即和尚所創(chuàng)

請住東林寺,彌年事遠公。 劉長卿 云門寺訪靈一上人

王事行春外,題詩寄遠公。 周繇 送江州薛尚書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孟浩然 晚泊潯陽望廬山

況值廬山遠,抽簪歸法王。 岑參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題惠凈上人幽居寄兵部楊郎中

遠公池上種何物,碧羅扇底紅鱗魚。 崔玨 道林寺

善哉遠公義,清凈如黃金。 崔顥 贈懷一上人

遠公獨刻蓮花漏,猶向空山禮六時。 張喬 寄清越上人

法許廬山遠,詩傳休上人。 李嘉祐 同皇甫冉赴官留別靈一上人

何當陶淵明,遠師勸傾杯。 李山甫 山中依韻答劉書記見贈

甘露花香不再持,遠公應怪負前期。 李德裕 到惡溪夜泊蘆島

遠公說易長松下,龍樹雙輕海藏中。 李德裕 贈圓明上人

何必勞方寸,嶇岐問遠公。 李敬方 遣興

南隨越鳥北燕鴻,松月三年別遠公。 李涉 重過文上人院

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 李白 別山僧

悠然對惠遠,共結(jié)故山期。 李端 慈恩寺暕上人房招耿拾遺

遠公一去兜率宮,唯有面前虎溪水。 李群玉 題龍?zhí)段鼾S

惠遠煙霞在,方平杖履隨。 李郢 秋晚寄題陸勛校書義興禪居時淮南從事

高人往來廬山遠,隱士往來張長公。 李頎 送劉四赴夏縣

遠公遁跡廬山岑,開士幽居祇樹林。 李頎 題璇公山池

歌慚漁浦客,詩學雁門僧。 杜牧 行次白沙館先寄上河南王侍郎

道林才不世,惠遠德過人。 杜甫 大云寺贊公房四首之二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游。 杜甫 題玄武禪師屋壁

一度林前見遠公,靜聞真語世情空。 棲白 寄南山景禪師

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 楊巨源 寄江州白司馬

東林水石未勝此,要假遠公方有名。 段成式 呈輪上人

遠公何為者,再詣臨海嶠。 王昌齡 觀江淮名勝圖

昔為廬峰意,況與遠公違。 王昌齡 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

莫學休公學遠公,了心須與我心同。 皎然 送辨聰上人還廣陵

寺入千巖石路長,孤吟一宿遠公房。 羅鄴 夏日宿靈巖寺宗公院

唯有言堪解,何由見遠公。 羅隱 北固亭東望寄默師

我來不見修真客,卻得真如問遠公。 許三畏 題菖蒲廢觀

一公何不住,空有遠公名。 貫休 哭靈一上人

空悲虎溪月,不見雁門僧。 靈澈 遠公墓

應思陶令醉,時訪遠公禪。 齊己 寄江西幕中孫魴員外

典故
劫火燒
 
昆明劫
    
昆池灰
  
劫沙
 
胡僧識
  
寒灰劫盡
 
劫灰池
 
劫未成灰
 
昆池劫墨
 
辨沈灰
 
灰劫昆明
  
劫石成灰
  
昆明事
 
池辨燒灰
 
黑土成灰
   
昆明出劫

相關(guān)人物
劉徹(漢武帝)


南朝梁·釋慧皎《高僧傳》卷一《漢洛陽白馬寺竺法蘭》
「昔漢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問東方朔,朔云不委,可問西域人。后法蘭既至,眾人追以問之,蘭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弧?/span>
《搜神記》卷十三~98~
漢武帝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復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試問西域人?!沟垡运凡恢?,難以移問。至后漢明帝時,西域道人入來洛陽,時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灰墨問之。道人云:「經(jīng)云:『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淮私贌乓病!鼓酥费杂兄肌?

簡釋

劫灰:喻災難后的遺跡。唐韓偓《寄禪師》:“劫灰聚散鐵輜墨,日御奔馳繭栗紅。”


例句

下輦登三襲,褰旒望九垓。林披館陶榜,水浸昆明灰。 劉憲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

劫灰難問理,島樹偶知名。 朱慶馀 省試晦日與同志昆明池泛舟

劫盡灰猶識,年移石故留。 李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

留歡若可盡,劫石乃成灰。 李白 陪族叔當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自有歸期在,勞君示劫灰。 李端 得山中道友書寄苗錢二員外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李賀 秦王飲酒

別訪棲禪侶,相期語劫沙。 李頻 書懷

是法從生有,修持歷劫塵。 李頻 題棲云寺立上人院

鳳紀編生日,龍池塹劫灰。 杜甫 千秋節(jié)有感二首之一

移栽北辰不可得,時有西域胡僧識。 杜甫 海棕行

世塵徒委積,劫火定焚燒。 盧綸 題念濟寺暈上人院

舊苑經(jīng)寒露,殘池問劫灰。 鄭愔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韓偓 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

劫灰聚散銖錙黑,日御奔馳繭栗紅。 韓偓 寄禪師

典故
憐神駿
 
支遁鷹
 
神駿賞
 
鷹想支公
   
支遁青驪
 
支公憐神駿

相關(guān)人物
僧支遁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言語〉~22~
支道林常養(yǎng)數(shù)匹馬。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span>
《建康實錄》卷八
《許玄度集》曰:「遁字道林,常隱剡東山,不游人事,好養(yǎng)鷹馬,而不乘放,人或譏之,遁曰:『貧道重其神駿』。」
典故
林下契

相關(guān)人物
竺僧朗


《高僧傳》卷五〈義解·竺僧朗〉
竺僧朗。京兆人也。少而游方問道。長還關(guān)中專當講說。嘗與數(shù)人同共赴請。行至中途忽告同輩曰。君等寺中衣物似有竊者。如言即反果有盜焉。由其相語故得無失。朗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以偽秦符健皇始元年。移卜泰山。與隱士張忠為林下之契。每共游處。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王僧虔


《南齊書》卷三十三《王僧虔傳》
僧虔宋世嘗有書誡子曰:「……于時王家門中,優(yōu)者則龍鳳,劣者猶虎豹?!?/span>

典故
月下敲門
 
門掩僧院月明敲

相關(guān)人物
賈島


《鑒戒錄》卷八〈賈忤旨〉
賈島忤旨,授長江主簿,卑則至卑,名流海內(nèi)矣。島初赴名場日,常輕于先輩,以八百舉子所業(yè),悉不如己。自是往往獨語,傍若無人,或鬧市高吟,或長衢嘯傲。忽一日于驢上吟得「鳥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初欲作「推」字,或欲作「敲」字,煉之未定,遂于驢上作「推」字手勢,又作「敲」字手勢。不覺行半坊。觀者訝之,島似不見。時韓吏部權(quán)京尹,意氣清嚴,威振紫陌,經(jīng)第三對呵唱,島但手勢未已,俄為宦者推下驢,擁至尹前,島方覺悟,顧問,欲責之。島具對:「偶得一聯(lián),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詩府,致沖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鑒。」韓立馬良久思之,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顾炫c島并轡語笑,同入府署,共論詩道。
《唐詩紀事》卷四十
島赴舉至京,騎驢賦詩,得「僧推月下門」之句,欲改推為敲,引手乍推敲之勢,未決,不覺沖大尹韓愈,乃具言。愈曰:「敲字佳矣?!顾觳⑥\論詩久之。
典故
僧老木蘭非


《全唐詩》卷四百六十六〈題木蘭院二首〉
〈題木蘭院二首〉其一:「三十年前此院游,木蘭花發(fā)院新修。如今再到經(jīng)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span>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牛僧孺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二〈牛僧孺列傳〉~447~
僧孺素與德裕仇怨,雖議邊公體,而怙德裕者以僧孺害其功,謗論沸然,帝亦以為不直。其年十二月,檢校左仆射、兼平章事、揚州大都督府。時中尉王守澄用事,多納纖人,竊議時政,禁中書密,莫知其說。一日,延英對宰相,文宗曰:「天下何由太平,卿等有意于此乎?」僧孺奏曰:「臣等待罪輔弼,無能康濟,然臣思太平亦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上無淫虐,下無怨讟;私室無強家,公議無壅滯。雖未及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辜韧酥林袝?,謂同列曰:「吾輩為宰相,天子責成如是,安可久處茲地耶?」旬日間,三上章請退,不許。會德裕黨盛,垂將入朝,僧孺故得請。上既受左右邪說,急于太平,奸人伺其銳意,故訓、注見用。數(shù)年之間,幾危宗社,而僧孺進退以道,議者稱之。
《國語辭典》:杯渡  拼音:bēi dù
1.小說中法術(shù)高強者以杯渡河,故以杯渡比喻法力高強。明《照世杯。卷三。走安南玉馬換猩絨》:「五蘊皆空,展施杯渡。」
2.南朝宋一位高僧的法號。不知其姓名,常乘木杯渡河。見《高僧傳。卷一○。杯渡》。
《漢語大詞典》:且食蛤蜊
南史·王融傳:“﹝ 融 ﹞詣 王僧祐 ,因遇 沈昭略 ,未相識。 昭略 屢顧盼,謂主人曰:‘是何年少?’ 融 殊不平,謂曰:‘僕出於 扶桑 ,入於 湯谷 ,照耀天下,誰云不知,而卿此問?’ 昭略 云:‘不知許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問。 宋 虞儔 《雪睛后書懷》詩之二:“咄咄那庸如許事,尊前且食蛤蜊休。”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公子聽得這話有些扎耳朵,便端起杯來又飲了一口,道:‘且食蛤蜊?!?/div>
分類:不問
《國語辭典》:立雪  拼音:lì xuě
比喻尊敬師長和虔誠向?qū)W。參見「程門立雪」條。元。虞集〈回吳先生慶初度啟〉:「將車昔念于聚星,就業(yè)常容于立雪?!?/div>
《國語辭典》:高僧傳(高僧傳)  拼音:gāo sēng zhuàn
書名。南朝梁慧皎撰,十四卷。記載從東漢到梁初的高僧行誼,凡二百五十七人,附見者兩百馀人。本書為類傳體,分譯經(jīng)、義解、神異、習禪、明律、亡身、誦經(jīng)、興福、經(jīng)師、唱導十門。但因時地所限,人物多偏在江左。此后,唐道宣著《續(xù)高僧傳》,宋贊寧著《宋高僧傳》,明如惺著《明高僧傳》,大致都依這部《高僧傳》的體例。
《漢語大詞典》:虎溪
溪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 廬山 東林寺 前。相傳 晉 慧遠法師 居此,送客不過溪,過此,虎輒號鳴,故名 虎溪 。 唐 李白 《廬山東林寺夜懷》詩:“霜清 東林 鐘,水白 虎溪 月?!?唐 王維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詩:“暮持筇竹杖,相待 虎溪 頭?!?明 顧大典 《青衫記·劉白謁元》:“ 香爐 日照,秀色氤氳; 芙蓉 縹緲, 虎溪 舊約難尋, 蓮社 從誰討。”
《國語辭典》:三笑  拼音:sān xiào
1.三笑亭。位于江西省廬山。晉慧遠居廬林寺,送客不過溪,一日與陶淵明、陸靜修二高士共話,不覺過之,虎輒號鳴,三人相與大笑而別,后建亭稱為「三笑亭」。見宋。陳舜俞《廬山記》卷二。也稱為「虎溪三笑」。
2.俗指唐伯虎與秋香的故事。參見「三笑姻緣」條。
《國語辭典》:懷素(懷素)  拼音:huái sù
人名:(1)唐代名僧(725~785)。俗姓錢,字藏真。長沙(今屬湖南)人。為書法家,精擅狂草,存世書跡有自敘、苦筍等帖。(2)唐代高僧(624~697)。俗姓范,祖籍南陽,后遷京兆。出家后專攻律學,為律宗東塔宗的創(chuàng)始人。曾從道宣、法礪習四分律,因不滿師說,決自撰新疏。對于前人的著作能舍短取長,主張曾轟動一時。與相部宗、南山宗鼎足而三。弟子以法慎最有名。
《漢語大詞典》:遠公(遠公)
晉 高僧 慧遠 ,居 廬山 東林寺 ,世人稱為 遠公 。 唐 孟浩然 《晚泊潯陽望廬山》詩:“嘗讀 遠公 傳,永懷塵外蹤。” 宋 梅堯臣 《訪礦坑老僧》詩:“莫貰 遠公 酒,余非 陶令 賢?!?清 秦朝釪 《消寒詩話》四一:“ 遠公 置酒, 佛印 燒豬,真正名士,佛亦當少恕。”
《漢語大詞典》:遠師(遠師)
猶遠征。后漢書·袁安傳:“大將軍遠師討伐,席卷北庭?!眳⒁姟?遠征 ”。
分類:遠征
《國語辭典》:遠征(遠征)  拼音:yuǎn zhēng
到遠處征戰(zhàn)。唐。李白 子夜吳歌。秋歌:「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埂度龂萘x》第三一回:「父親病體未痊,不可遠征。兒愿提兵前去迎敵。」
《漢語大詞典》:雁門僧(雁門僧)
指 東晉 高僧 慧遠 。 慧遠 , 雁門郡 樓煩 人,曾主持 廬山 東林寺 ,善詩文,與 劉遺民 、 宗炳 、 慧永 等結(jié)白蓮社。見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二·釋慧遠》。 唐 杜牧 《行次白沙館先寄上河南王侍郎》詩:“歌慚漁浦客,詩學 雁門僧 。” 唐 靈澈 《遠公墓》詩:“空悲 虎溪 月,不見 雁門僧 。”
《漢語大詞典》:劫塵(劫塵)
亦作“刧塵”。亦作“刼塵”。
(1).凡塵,人世。 清 黃宗羲 《陳定生先生墓志銘》:“貞元朝士無多,劫塵冷落?!?清 洪升 《長生殿·聞樂》:“藥搗長生離刼塵,清妍面目本來真?!?清 珠泉居士 《續(xù)板橋雜記·軼事一》:“覺當時尚有秋水一泓,茲則盡成平陸,亦刧塵之小變也夫?!?br />(2).謂兵火戰(zhàn)亂之馀燼。 元 耶律楚材 《過沁園有感》詩:“垣頽月榭經(jīng)兵火,草沒詩碑覆劫塵。”
《漢語大詞典》:劫后灰(劫後灰)
亦作“刧后灰”。 劫后所剩的灰燼。 蘇曼殊 《為調(diào)箏人繪像》詩:“湘弦灑遍胭脂淚,香火重生刧后灰。”
《漢語大詞典》: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1).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經(jīng)》:“劫火洞然,大千俱壞?!?唐 張喬 《興善寺貝多樹》詩:“永共 終南 在,應隨劫火燒。” 宋 李綱 《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刧火洞燒時,自有安身處?!?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附錄《晉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還隨刦火煙。” 清 龔自珍 《懺心》詩:“佛言刼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釋子又常謂 東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br />(2).借指兵火。 清 顧炎武 《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 康 昭 二明樓,并遭劫火亡?!?清 納蘭性德 《南歌子·古戍》詞:“何年劫火賸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 龍堆 ?!?/div>
《國語辭典》:劫灰  拼音:jié huī
1.劫火燒剩的灰燼。古印度人認為世界將毀壞時,劫火出現(xiàn),燒毀一切,世界都成灰燼。唐。李商隱 寄惱韓同年二首時韓住蕭洞詩:「年華若到經(jīng)風雨,便是胡僧話劫灰?!?br />2.戰(zhàn)爭燒殺后,殘存的東西。
分類:劫火
《漢語大詞典》:昆明劫灰
見“ 昆明灰 ”。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戰(zhàn)亂。 北周 庾信 《奉和闡弘二教應詔》:“無勞問待詔,自識 昆明 灰?!?倪璠 注引三輔黃圖:“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問 東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問胡人,胡人曰:‘燒劫之餘灰也。’”亦作“ 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驪山宮圖》:“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清 錢謙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記事》之五:“請看 襄 雒 新烽火,還道 昆明 舊劫灰?!?/div>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戰(zhàn)亂。 北周 庾信 《奉和闡弘二教應詔》:“無勞問待詔,自識 昆明 灰?!?倪璠 注引三輔黃圖:“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問 東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問胡人,胡人曰:‘燒劫之餘灰也?!币嘧鳌?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驪山宮圖》:“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清 錢謙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記事》之五:“請看 襄 雒 新烽火,還道 昆明 舊劫灰?!?/div>
《國語辭典》:昆池劫灰  拼音:kūn chí jié huī
傳說漢武帝鑿昆明池,挖出許多黑土,有西域高僧說這黑土是世界將盡時,劫火灼燒所留下的馀灰。見漢。無名氏《三輔黃圖。卷四。漢昆明池》。后用以喻災難的遺跡。
《漢語大詞典》:池灰
三輔黃圖·池沼:“ 武帝 初穿池得黑土。帝問 東方朔 , 東方朔 曰:‘ 西域 胡人知?!藛柡?,胡人曰:‘劫燒之餘灰也。’”后因以“池灰”指兵火毀壞后的殘跡。 唐 章孝標 《次韻和光祿錢卿》之一:“廢興今古事,何必嘆池灰?!?/div>
分類:兵火毀壞
《漢語大詞典》:灰劫
(1).佛教語。指大三災中火劫后的余灰。 唐 杜甫 《寄峽州劉伯華使君四十韻》:“藥囊親道士,灰劫問胡僧?!?宋 米芾 《山光寺》詩:“仙來石畔懷灰劫,鶴語池邊勸后生?!?br />(2).指被兵火毀壞后的殘跡。 清 葉燮 《集吳天章傳清堂感舊限紅字》:“忽驚灰劫餘芳砌,重愴 山陽 拭槁桐?!?/div>
《漢語大詞典》:支公駿馬(支公駿馬)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支道林 常養(yǎng)數(shù)匹馬。或言道人畜馬不韻, 支 曰:‘貧道重其神駿?!?余嘉錫 箋疏:“《吳郡志》九云: 支遁 菴在 南峯 ,古號 支硎山 , 晉 高僧 支遁 嘗居此。剜山為龕,甚寬敞。 道林 喜養(yǎng)駿馬,今有 白馬磵 ,云飲馬處也。菴旁石上有馬足四,云是 道林 飛步馬跡也。”后用以為典。 明 高啟 《再游南峰》詩:“ 支公 駿馬嗟何處,石上莓苔沒舊蹤?!眳⒁姟?支公 ”。
分類:嘉錫箋疏
《漢語大詞典》:支公
(1).即 晉 高僧 支遁 。字 道林 ,時人也稱為“林公”。 河內(nèi) 林慮 人,一說 陳留 人。精研莊子《維摩經(jīng)》,擅清談。當時名流 謝安 、 王羲之 等均與為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支道林 常養(yǎng)數(shù)匹馬。” 余嘉錫 箋疏:“建康實録八引《許玄度集》曰:‘ 遁 字 道林 ,常隱 剡東山 ,不游人事,好養(yǎng)鷹馬,而不乘放,人或譏之, 遁 曰:“貧道愛其神駿?!薄?明 高啟 《南峰寺》詩:“懸燈照靜室,一禮 支公 影?!?br />(2).泛稱高僧。 唐 李白 《將游衡岳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詩:“卓絶道門秀,談玄乃 支公 ?!?宋 蘇軾 《書辨才白雪堂壁》詩:“不辭清曉叩松扉,卻值 支公 久不歸?!?/div>
《漢語大詞典》:神駿(神駿)
(1).良馬。 晉 王嘉 拾遺記·魏:“﹝其馬號曰‘白鵠’,﹞行數(shù)百里,瞬息而至。馬足毛不濕。時人謂為乘風而行,亦一代神駿也?!?br />(2).形容良馬、猛禽等姿態(tài)雄健。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支道林 常養(yǎng)數(shù)匹馬?;蜓裕骸廊诵篑R不韻?!?支 曰:‘貧道重其神駿?!?宋 蘇軾 《贈僧》詩:“莫學 王郎 與 支遁 ,臂鷹走馬憐神駿。”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女俠:“﹝ 新城 令 崔懋 ﹞遇一婦人,可三十餘……騎黑衛(wèi),極神駿?!?br />(3).形容文藝作品意境神奇新穎。 明 顧起綸 國雅品·釋品:“﹝ 果斌 ﹞五言多有佳者,如‘鳥棲云外樹,龍護鉢中蓮。’‘谷響珠泉落,巖危草閣懸。’是神駿語?!?/div>
《國語辭典》:龍鳳(龍鳳)  拼音:lóng fèng
1.比喻才德優(yōu)異的人?!赌鲜贰>矶?。王曇首傳》:「王家門中,優(yōu)者龍鳳,劣猶虎豹。」
2.比喻帝王?!缎绿茣?。卷二。太宗本紀》:「及見太宗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弧?/div>
《漢語大詞典》:龍鳳團茶(龍鳳團茶)
宋 時制為圓餅形貢茶,上有龍鳳紋。 宋 王辟之 澠水燕談錄·事志:“建茶盛於 江 南,近歲制作尤精,龍鳳團茶最為上品,一斤八餅。 慶歷 中, 蔡君謨 為 福建 運使,始造小團以充歲貢,一斤二十餅,所謂上品龍茶者也。 仁宗 尤所珍惜,雖宰臣未嘗輒賜,惟郊禮致齋之夕,兩府各四人,共賜一餅。宮人翦金為龍鳳花貼其上,八人分蓄之,以為奇玩,不敢自試,有嘉客,出而傳玩?!币嗍》Q“ 龍鳳 ”。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茶之品,莫貴於龍鳳,謂之團茶,凡八餅重一斤。 慶歷 中 蔡君謨 為 福建路 轉(zhuǎn)運使,始造小片龍茶以進,其品絶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直金二兩……宮人往往鏤金花於其上,蓋其貴重如此?!?/div>
《漢語大詞典》:太平無象(太平無象)
謂太平盛世并無一定標志。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御 延英 ,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太平,卿等亦有意於此乎?’ 僧孺 對曰:‘太平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無象”諷刺反動統(tǒng)治者粉飾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