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學士磚
八磚花影
花磚徐步
八花磚影
八磚步日
八磚影轉(zhuǎn)
日移磚影
日影移磚
候八磚
庭磚過花
相關(guān)人物李程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一〈宗室宰相列傳·李程〉~45~
李程字表臣,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孫也。擢進士宏辭,賦日五色,造語警拔,士流推之。調(diào)藍田尉,縣有滯獄十年,程單言輒判。京兆狀最,遷監(jiān)察御史。召為翰林學士,再遷司勛員外郎,爵渭源縣男。德宗季秋出畋,有寒色,顧左右曰:「九月猶衫,二月而袍,不為順時。朕欲改月,謂何?」左右稱善,程獨曰:「玄宗著月令,十月始裘,不可改。」帝矍然止。學士入署,常視日影為候,程性懶,日過八塼乃至,時號「八塼學士」。
《唐語林》卷四〈容止〉~348~
《說郛》(陶珽刊本)五一引李肇《翰林志》:「北廳前階有花塼道,冬中日及五塼為入直之候。李程性懶,好晚入,恒過八塼乃至,眾呼為『八塼學士』?!?/span>
簡釋
八磚:指人情懶。宋崔遵度《屬疾》:“八磚非性懶,三昧減心比?!?/p>
典故 佩牛
鑄農(nóng)器
犢佩
刀買犢
銷兵鑄農(nóng)器
渤海賣刀劍
戴牛佩犢
刀換犢
賣腰間劍
腰下牛閑
持刀買黃犢
黃犢無人佩
龍泉候買牛
買牛捐寶劍
賣刀耕隴上
賣刀收繭栗
賣劍渤海
賣劍買牲
佩刀買犢
佩劍博牛羊
勸買耕牛
腰無犢
鋤犁化刀劍
帶牛
刀劍化耕蠶
龔牛
解劍換牛
令人買牛
買牛捐三尺
憑劍換牛
腰劍不換牛
易牛以劍
相關(guān)人物龔遂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列傳·龔遂傳〉~3639~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饑,盜賊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時遂年七十馀,召見,形貌短小,宣帝望見,不副所聞,心內(nèi)輕焉,謂遂曰:「渤海廢亂,朕甚憂之。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遂對曰:「海瀕遐遠,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上聞遂對,甚說,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聞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股显S焉,加賜黃金,贈遣乘傳。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fā)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鉤田器者皆為良民,吏無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遂單車獨行至府,郡中翕然,盜賊亦皆罷。渤海又多劫略相隨,聞遂教令,即時解散,棄其兵弩而持鉤鋤。盜賊于是悉平,民安土樂業(yè)。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尉安牧養(yǎng)焉。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wù)農(nóng)桑,令口種一樹榆、百本薤、五十本、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雞。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冬課收斂,益蓄困實菱芡。勞來循行,郡中皆有畜積,吏民皆富實。獄訟止息。
簡釋
佩犢:喻棄官務(wù)農(nóng)。宋蘇軾《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斬蛟刺虎老無力,帶牛佩犢吏所訶。”
賣劍買牛:喻重本務(wù)農(nóng)。宋蘇軾《常潤道中有懷錢塘五首》之五:“賣劍買牛吾欲老,殺雞為黍子來無?”
犢佩:指佩帶刀劍,或指棄農(nóng)背本。來蘇軾《次韻聰上人見寄》:“歸心忘犢佩,生術(shù)寄羊鞭”
典故 吹玉笙
子晉笙
子晉吹笙
緱嶺鶴
緱笙
王子吹笙
周太子
舉手謝時人
周王子
王喬鶴
吹笙去
緱嶺云
緱山仙子
跨鶴吹笙
靈王子
吹笙騎鶴
吹笙跨鶴
緱山騎鶴
子喬笙
吹笙仙子
登緱嶺
緱山王郎子
伊笙
乘鶴緱山
吹笙遙謝手
鳳吹去
緱嶺笙歌
緱山風月
騎鶴峰
去鶴留笙
山頭白鶴候我
笙簫緱嶺人
使鶴催
王子駕
維嶺
西歸公子
謝路人
子喬笙鶴
吹笙北崖
維氏鶴
舞鶴
西嶺吹笙
玉笙斷
相關(guān)人物王子喬
舊題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王子喬》
王子喬,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游伊洛閒,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十馀年后,來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山顛,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而去。
《太平廣記》卷四〈神仙四·王子喬〉
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頭?!构税Q,駐山嶺,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后立祠于緱氏及嵩山。
《昭明文選》卷十一〈賦己·游覽·游天臺山賦〉~499~
王喬控鶴以沖天,應(yīng)真飛錫以躡虛。騁神變之揮霍,忽出有而入無。」唐·李善注引《列仙傳》:「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閒。道士浮邱公接以上嵩高山?!?/span>
簡釋
王喬鶴:喻灑脫不凡之人,或指鶴。唐杜甫《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之二:“范蠡舟扁小,王喬鶴不群?!?/p>
王子喬:喻指仙人?!豆旁娛攀住分澹骸跋扇送踝訂?,難可與等期?!?/p>
鶴駕:喻仙人或太子的車騎。唐杜甫《洗兵馬》:“鶴駕通霄鳳輦備,雞鳴問寢龍樓曉?!?/p>
例句
年年望靈鶴,常在此山頭。
安得如子晉,與之游太清。
瑣窗朱檻同仙界,半夜緱山有鶴聲。
玉笙無遺音,悵望緱嶺云。
前堂吹參差,不作緱山聲。
因思往事成惆悵,不得緱山和一聲。
緱山之鶴,華頂之云。
愿隨執(zhí)輕策,往結(jié)周太子。
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緱山遺響昔所聞,廟庭進旅今攸設(shè)。
何年緱嶺上,一謝洛陽城。
朝朝緱氏鶴,長向洛城飛。
西歸公子何時降,南岳先生早晚來。
文王喻復今朝是,子晉吹笙此日同。
椅梧連鶴禁,埤堄接龍韜。
幸遇王子晉,結(jié)交青云端。
吾愛王子晉,得道伊洛濱。
又引王子喬,吹笙舞松風。
客遇王子喬,口傳不死方。
莫學吹笙王子晉,一遇浮丘斷不還。
早晚還乘鶴,悲歌向故園。
復聞周太子,亦遇浮丘公。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孤高堪弄桓伊笛,縹緲宜聞子晉笙。
山路遠懷王子晉,詩家長憶謝玄暉。
人傳有笙鶴,時過此山頭。
令威子晉皆儔侶,東岳同尋太真女。
空嗟鳳吹去,無復雞鳴朝。
還似緱山駕,飄飄向碧虛。
玉笙王子駕,遼鶴令威身。
王子白云仙去久,洛濱行路夜吹笙。
憶昔王子晉,鳳笙游云空。憐壽不貴色,身世兩無窮。
五歲過人智,三天使鶴催。
蒼舒留帝寵,子晉有仙才。
子晉少姨聞定怪,人間亦便有霓裳。
未許子晉乘,難教道林放。
君以為真,相期緱嶺。
他日丹霄驂白鳳,何愁子晉不聞聲。
昨日圍棋未終局,多乘白鶴下山來。
緱嶺獨能徵妙曲,嬴臺相共吹清音。
禮成神既醉,髣髴緱山鶴。
王子求仙月滿臺,玉笙清轉(zhuǎn)鶴裴回。曲終飛去不知處,山下碧桃春自開。
海中紫霧蓬萊島,安期子喬去何早。
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
子喬來魏闕,明主賜衣簪。
葛水霧中龍乍變,緱山煙外鶴初飛。
子喬翔鄧林,王母游層城。
不知子晉緣何事,只學吹簫便得仙。
好見吹笙伊洛上,紫煙丹鳳亦相隨。
曾見周靈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
心期周太子,下馬拜虛碧。
鶴駕如可從,他年執(zhí)煙策。
人傳訪道滄海上,丁令王喬每往還。
一隨王喬去,長年玉天賓。
王喬在何處,清漢正驂鸞。
王喬下天壇,微月映皓鶴。
范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
王喬一去空仙觀,白云至今凝不散。
一自王喬放自由,俗人行處懶回頭。
聞有沖天客,披云下帝畿。
莫便沖天去,云雷不可攀。
翀?zhí)焱踝尤ィ瑢θ帐ゾ龖z。
典故待月西廂下
獨立西廂花拂墻
西窗疑是故人來
鶯鶯相候
月下待紅娘
明月過西廂
蒲東倦客
相關(guān)人物張生
《太平廣記》卷四百八十八〈雜傳記五·鶯鶯傳〉~402~
唐貞元中,有張生者,性溫茂,美風容,內(nèi)秉堅孤,非禮不可入?;蚺髲挠窝纾瑪_雜其間,他人皆洶洶拳拳,若將不及;張生容順而已,終不能亂。以是年二十三,未嘗近女色。知者詰之,謝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兇行。馀真好色者,而適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嘗不留連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乖懻咦R之。無幾何,張生游于蒲,蒲之東十馀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張生寓焉。適有崔氏孀婦,將歸長安,路出于蒲,亦止茲寺。崔氏婦,鄭女也;張出于鄭,緒其親,乃異派之從母。是歲,渾洌薨于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于軍,軍人因喪而擾,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財產(chǎn)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駭,不知所托。先是張與蒲將之黨有善,請吏護之,遂不及于難。十余日,廉使杜確將天子命以總?cè)止?jié),令于軍,軍由是戢。鄭厚張之德甚,因飾饌以命張,中堂宴之。復謂張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攜幼稚,不幸屬師徒大潰,實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猶君之生,豈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禮奉見,冀所以報恩也?!姑渥樱粴g郎,可十余歲,容甚溫美。次命女:「出拜爾兄,爾兄活爾?!咕弥o疾,鄭怒曰:「張兄保爾之命,不然,爾且擄矣,能復遠嫌乎?」久之乃至,常服氫容,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顏色艷異,光輝動人。張驚為之禮,因坐鄭旁。以鄭之抑而見也,凝睇怨絕,若不勝其體者。問其年紀,鄭曰:「今天子甲子歲之七月,終于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箯埳砸栽~導之,不對,終席而罷。張自是惑之,愿致其情,無由得也。崔之婢曰紅娘,生私為之禮者數(shù)四,乘間遂道其衷。婢果驚沮,腆然而奔,張生悔之。翼日,婢復至,張生乃羞而謝之,不復云所求矣。婢因謂張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詳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張曰:「馀始自孩提,性不茍合?;驎r綺間居,曾莫流盼。不為當年,終有所蔽。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數(shù)日來,行忘止,食忘飽,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shù)月間,索我于枯魚之肆矣。爾其謂我何?」婢曰:「崔之貞慎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下人之謀,固難入矣。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不然則無由也。」張大喜,立綴春詞二首以授之。是夕,紅娘復至,持彩箋以授張曰:「崔所命也?!诡}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詞曰:「待月西廂下,近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張亦微喻其旨,是夕,歲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東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張因梯其樹而逾焉,達于西廂,則戶半開矣。紅娘寢于床,生因驚之。紅娘駭曰:「郎何以至?」張因之曰:「崔氏之箋召我也,爾為我告之?!篃o幾,紅娘復來,連曰:「至矣!至矣!」張生且喜且駭,必謂獲濟。及崔至,則端服嚴容,大數(shù)張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見托。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詞,始以護人之亂為義,而終掠亂以求之,是以亂易亂,其去幾何?試欲寢其詞,則保人之奸,不義;明之于母,則背人之惠,不祥;將寄與婢仆,又懼不得發(fā)其真誠。是用托短章,愿自陳啟,猶懼兄之見難,是用鄙靡之詞,以求其必至。非禮之動,能不愧心,特愿以禮自持,無及于亂?!寡援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