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3詞典 1分類詞匯 42
《漢語大詞典》:宗徒
信徒;某種主張的信仰者。 魯迅 《墳·科學(xué)史教篇》:“景教適以時起,宣福音於平人,制非極嚴,不足以矯俗,故宗徒之遘害雖多,而終得以制勝。”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時乃有新神思宗徒出,或崇奉主觀,或張皇意力,匡糾流俗,厲如電霆,使天下群倫,為聞聲而搖蕩?!?/div>
《漢語大詞典》:弟徒
弟子;信徒。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人能受其中之益,則理明欲去而萬事理矣,非基督之弟徒,天父之肖子乎?”
《國語辭典》:弟子  拼音:dì zǐ
1.學(xué)生、門徒。也用為學(xué)生、門徒的自稱。如:「弟子不敏,愿奉師訓(xùn)?!埂墩撜Z。雍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br />2.為人弟與為人子者。泛指年幼的人?!墩撜Z。學(xué)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五:「窮弟子快走開去!讓我們?!谷龂?。曹丕 典論論文:「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jié)奏同檢,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弟子。」
3.稱佛教、道教的徒眾。亦作為徒眾、信徒的自稱?!逗鬂h書。卷七一?;矢︶灾炜×袀??;矢︶浴罚骸糕犅箯埥亲苑Q『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yǎng)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西游記》第三六回:「弟子乃東土大駕下差來,上西天拜活佛求經(jīng)的?!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4.弟弟的兒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鄧攸始避難,于道中棄己子,全弟子?!?br />5.古時稱戲劇、歌舞藝人。唐。白居易長恨歌〉:「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顾?、元時用以稱妓女。元。關(guān)漢卿《救風塵》第一折:「但來兩三遭,不問那廝要錢,他便道:『這弟子敲鏝兒哩!』」《喻世明言。卷四。閒云庵阮三償冤債》:「庵內(nèi)尼姑,姓王名守長,他原是個收心的弟子?!?/div>
《國語辭典》:出關(guān)(出關(guān))  拼音:chū guān
1.出邊塞關(guān)口?!妒酚?。卷七五。孟嘗君傳》:「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guān)?!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三:「此后除授東臺御史奉詔出關(guān),行次稠桑驛?!?br />2.佛教徒結(jié)束閉關(guān)的修行,稱為「出關(guān)」。
《國語辭典》:教條(教條)  拼音:jiào tiáo
1.教令、法規(guī)。唐。韓愈 許國公神道碑銘:「公之為治,嚴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條,與人必信。」
2.宗教上要求信徒服從遵守的條文。
3.只憑信仰,不加思考、求證,使人盲目接受的立論。
《國語辭典》:清規(guī)(清規(guī))  拼音:qīng guī
1.禪宗寺院或道觀出家眾所應(yīng)遵守的戒律?!度辶滞馐贰返谌嘶兀骸高@人留在禪林里,是必要壞了清規(guī)?!埂段拿餍∈贰返谄呋兀骸感〉澜衲暌彩瞧呤鄽q的人了,一向恪守清規(guī),不敢亂走一步。」
2.泛指供人遵循的規(guī)范?!读簳?。卷十五。謝朏傳》:「清規(guī)雅裁,兼擅其美?!固?。杜甫〈偶題〉詩:「后賢兼舊制,歷代各清規(guī)。」
《漢語大詞典》:圣教(聖教)
(1).舊稱 堯 、 舜 、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 的教導(dǎo)。 漢 王充 論衡·率性:“ 孔 門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訓(xùn)之功而漸漬之力也?!?三國 魏 阮籍 《樂論》:“故圣教廢毀,則聰慧之人并造奇音?!?span id="q247s4i" class="book">《新唐書·柳渾傳》:“﹝ 柳渾 ﹞早孤,方十餘歲,有巫告曰:‘兒相夭且賤,為浮屠道可緩死?!T父欲從其言, 渾 曰:‘去圣教,為異術(shù),不若速死?!?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經(jīng)學(xué)理學(xué):“ 東吳 之 惠氏 、 東浙 之 萬氏 ,經(jīng)學(xué)皆宗 漢 ,而未嘗悖圣教也?!?梁啟超 《致伍秩庸星使書》:“今 中國 之人,號稱奉圣教,而農(nóng)工商賈,終身未登夫子廟堂,不知圣教為何物?!?br />(2).宗教信徒對各自宗教的尊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吠舍厘國:“時諸大圣莫不悲感,即召集諸苾芻,依毘奈耶訶責制止,削除謬法,宣明圣教?!?唐 盧士衡 《寄天臺道友》詩:“且住人閒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龍?!?/div>
《國語辭典》:信人  拼音:xìn rén
1.誠實不欺、重信用的人。《孟子。盡心下》:「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弧汉沃^善?何謂信?』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獄卒驚醒,看了一看道:『有這等信人!』那人道:『小人怎敢不來,有累哥哥?!弧?br />2.傳送書信的人?!稏|觀漢記。卷一四。鮑永傳》:「乃收系大伯,封所持節(jié)于晉陽傳舍壁中,遣信人馳至長安?!?/div>
《國語辭典》:受戒  拼音:shòu jiè
佛教徒在一定的儀式下接受戒律,如五戒、沙彌戒、菩薩戒等。唐。姚合贈盧沙彌小師〉詩:「年小未受戒,會解如老師?!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九:「只見新來受戒的弟子數(shù)十人,俱凈發(fā)鮮披,威儀雍容,列侍師之左右?!?/div>
《漢語大詞典》:焚身
焚燒身體。舊時宗教信徒以之作為一種祈禱、贖罪行為。法苑珠林卷三四:“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爛?!?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自言所積惡業(yè)至重,須焚身以懺。” 魯迅 《而已集·略談香港》:“一個和尚去告狀追債,而債戶商同通事,將他的狀子改成自愿焚身了?!?br />猶喪生。焚,通“ 僨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焚,讀曰僨;僨,僵也。為生齒牙,僵仆其身?!焙笥靡员扔饕蜇澙蚍e財而得禍。 唐 沈仲 《象環(huán)賦》:“取其焚身之齒,奮其截肪之色。”
《國語辭典》:五戒  拼音:wǔ jiè
1.佛教戒律之一。為佛教徒應(yīng)持守的五項戒律。指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妄語、不飲酒。《長阿含經(jīng)》卷二:「時彼女從佛受五戒已,舍本所習,穢垢消除,即從座起,禮佛而去?!?br />2.在家人。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四出:「自家乃是彌陀寺中一個五戒便是?!?/div>
《漢語大詞典》:圣境(聖境)
(1).宗教信徒所向往的超凡入圣的境界。 南朝 齊 蕭子良 《凈住子·出家順善門》:“今出家者未登圣境,而期望之人恒引圣責凡。” 唐 王縉 《東京大敬愛寺大證禪師碑》:“夫上智之身,曲隨世界;上智之心,密游圣境?!?唐 王昌齡 《同王維集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五韻》:“圓通無有象,圣境不能侵?!?br />(2).指傳道的境域。有時用于比喻或諷刺。 魯迅 《〈偽自由書〉后記》:“聽說 青島 也是好地方,但這是 梁實秋 教授傳道的圣境,我連遙望一下的眼福也沒有過。”
(3).比喻藝術(shù)作品或自然景物中出神入化的境界。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 迦陵 雄勁之氣, 竹垞 清雋之思, 樊榭 幽艷之筆,得其一節(jié),亦足自豪。若兼有眾長,加以沉鬱,本諸忠厚,便是詞中圣境?!?駱賓基 《一個唯美派畫家的日記·十月十三日》:“那廣曠的宇宙美,給它開闊了另一個圣境?!?/div>
《國語辭典》:圣水(聖水)  拼音:shèng shuǐ
1.信徒向神明禱告乞得以為可以驅(qū)邪、療疾的神水?!对贰>硪痪牌摺P⒂褌饕弧Zw榮傳》:「復(fù)負母登太白山,禱于神,得圣水飲之,乃痊?!?br />2.河川名。即今河北省房山縣的琉璃河。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圣水注》:「圣水自涿縣東與桃水合,水首受淶水于徐城東南?!?/div>
《國語辭典》:說教(說教)  拼音:shuō jiào
以言語教訓(xùn)人。如:「你不要盡說教,好嗎?」
《漢語大詞典》:種民(種民)
道教語。指謹慎忠厚的信徒。魏書·釋老志:“其中能修身練藥,學(xué)長生之術(shù),即為真君種民?!?span id="gqlozyq"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七九:“常捨穢率善,愿為種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