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憤世嫉俗(憤世嫉俗)  拼音:fèn shì jí sú
痛恨腐敗的社會現(xiàn)狀及庸俗的世態(tài)。《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一回:「說起憤世嫉俗的話來,自然處處都有梟獍。」也作「忿世嫉俗」、「疾世憤俗」。
《國語辭典》:忿世嫉俗  拼音:fèn shì jí sú
痛恨腐敗的社會現(xiàn)狀及庸俗的世態(tài)。如:「這幾年的不如意,讓他越來越忿世嫉俗?!挂沧鳌笐嵤兰邓住埂ⅰ讣彩缿嵥住?。
《國語辭典》:凡夫俗子  拼音:fán fū sú zǐ
相對于在宗教上有特別成就者,泛指一般世俗之人。明。葉憲祖《鸞鎞記》第七折:「我本玉府仙姝,豈偶凡夫俗子,不如出家入道,倒得討個清幽也。」《封神演義》第四三回:「吾等又不是凡夫俗子,恃強斗勇,皆非仙體?!?/div>
《高級漢語詞典》:販夫俗子  拼音:fàn fū sú zǐ
泛指商販等下層平民
《漢語大詞典》:化民成俗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風尚。禮記·學記:“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宋 曾鞏 《勸學詔》:“夫心無蔽,故施之於己則身治而家齊,推之於人則官脩而政舉,其流及遠,則化民成俗,常必繇之?!?清 曾國藩 《復劉霞仙中丞書》:“前哲化民成俗之道,禮樂并重。” 孫中山 《興中會章程》:“切實講求富國強兵之學,化民成俗之經(jīng)?!?/div>
《漢語大詞典》:化民易俗
教化百姓,改變風俗。禮記·學記:“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説而遠者懷之?!?/div>
《漢語大詞典》:嘩世動俗(譁世動俗)
用浮夸的言行去驚動世俗之人。 宋 曾鞏 《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銘》:“其為人,居家孝友,遇人和易質(zhì)厚,不為聰明機巧以譁世動俗?!?/div>
《國語辭典》:激貪厲俗(激貪厲俗)  拼音:jī tān lì sú
打擊貪贓不法來勸勉民風世俗?!读簳>硪弧?。蕭穎達傳》:「在于布衣,窮居介然之行,尚可以激貪厲俗,惇此薄夫。」《隋書。卷三。煬帝紀上》:「或節(jié)義可稱,或操履清潔,所以激貪厲俗,有益風化?!?/div>
《國語辭典》:積習成俗(積習成俗)  拼音:jī xí chéng sú
一種習慣久了即變成風俗。晉。申紹〈上疏陳時務(wù)〉:「宰相侯王,迭以侈麗相尚,風靡之化,積習成俗,臥薪之諭,未足甚焉?!?/div>
《漢語大詞典》:惛俗
昏亂的流俗。后漢書·陳蕃傳論:“ 桓 靈 之世,若 陳蕃 之徒,咸能樹立風聲,抗論惛俗。”
分類:昏亂流俗
《國語辭典》:混俗和光  拼音:hùn sú hé guāng
不露鋒芒,與世無爭。參見「渾俗和光」條。《孤本元明雜劇。李云卿。頭折》:「貧道混俗和光,常于鬧市之中,口發(fā)狂言,串拖二八金錢,每與孩童嬉戲游玩?!?/div>
《國語辭典》:渾俗和光(渾俗和光)  拼音:hùn sú hé guāng
收斂自己的鋒芒而與世俗混同。語本《老子》第四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形容人謙讓斂藏,與世無爭。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渾俗和光,真一味風清月朗。」也作「混俗和光」。
《漢語大詞典》:詭雅異俗(詭雅異俗)
和雅正相背,與常俗相違。謂異端邪說。
《高級漢語詞典》:官俗國體
官場習俗,國家制度
《漢語大詞典》:觀風察俗(觀風察俗)
觀察國風民俗。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其理讜而切,其文簡而要,足以懲惡勸善,觀風察俗者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