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46,分10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分類詞匯(續(xù)上)
碰球
十二因緣
順遞
讓敘
連序
臚敘
鱗次櫛比
六十花甲子
流號
佛類詞典
五百年──依次五百年
依次
《漢語大詞典》:碰球
一種口頭游戲。大家圍坐,依次報數(shù),報一者為“一球”,報二者為“二球”,余類推。首由“一球”開頭以“一球”碰在座的任何一“球”,被碰者立即接應(yīng)將“球”碰出。在互碰中,如有人說錯、忘記接應(yīng)或接應(yīng)過慢,就被罰表演節(jié)目。 孫犁 《白洋淀紀(jì)事·吳召兒》:“識字班的課程第一是唱歌,歌唱會了,剩下的時間就碰球。山溝的青年婦女們,碰起球來,真是熱烈,整個村子被歡笑聲浮了起來?!?/div>
《國語辭典》:十二因緣(十二因緣)  拼音:shí èr yīn yuán
佛教用語。佛教基本理論之一。指構(gòu)成一切痛苦輪回的十二項要件。即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無明是指對佛法的無知;行是指有意志的行為;識是指死后,由于過去的行為,導(dǎo)致投生的心識;名色是指處在母胎中的身、心(識除外);六處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種身體感官和認(rèn)識對象;觸是指感官對現(xiàn)象的接觸;受是指接觸后產(chǎn)生的感受;愛是指感官接觸后生起的欲望;取是指執(zhí)著;有是指導(dǎo)致輪回的行為。十二緣起之間的關(guān)系像環(huán)鏈相扣。老死和一切苦緣于生;生緣于有;有緣于取;取緣于愛;愛緣于受;受緣于觸;觸緣于六處;六處緣于名色;名色緣于識;識緣于行;行緣于無明。后者決定前者的存在,因此去除無明就沒有行,沒有行就沒有識的投胎,以至生和老死的一切煩惱也滅除。也稱為「十二緣起」。
《漢語大詞典》:順遞(順遞)
依次遞接。薛福成《漢陽葉相廣州之變》 清 方存之 評語:“此篇選辭雅馴,採録精審……篇中頓挫停蓄,或順遞,或逆接,或明揭,或隱藏,或豫攝下意,或總挈全旨,用筆自有法度?!?/div>
分類:依次評語
《漢語大詞典》:讓敘(讓敘)
依次讓開。《西游記》第九六回:“眾等讓敘道路,抬轎的抬轎,騎馬的騎馬,步行的步行,都讓長老四眾前行?!?/div>
分類:依次讓開
《漢語大詞典》:連序(連序)
依次連屬。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 唐 人詩法六格, 宋 人廣為十三,曰:‘一字血脈,二字貫串,三字棟梁,數(shù)字連序,中斷,鉤鎖連環(huán)……’作者泥此,何以成一代詩豪邪?”
分類:依次連屬
《漢語大詞典》:臚敘(臚敘)
依次陳述。 明 張煌言 《與某書》:“昨見 象老 題疏,首列尊銜,殊增封事之色。但因臚敘大繁, 晝老 殊費平章?!?/div>
分類:依次陳述
《國語辭典》:鱗次櫛比(鱗次櫛比)  拼音:lín cì jié bì
像魚鱗和梳齒那樣相次排列。形容建筑物排列的密集。清。陳貞慧《秋園雜佩。蘭》:「每歲正二月之交,自長橋以至大街,鱗次櫛比,春光皆馥也?!挂沧鳌笝北洒[次」。
《漢語大詞典》:六十花甲子
將天干和地支依次相配,可得從“甲子”到“癸亥”六十個不同的名稱,因是錯綜組合,故名。常以指代六十歲。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敘不遇:“ 趙牧 ,不知何許人……《對酒》詩曰:‘ 云翁 耕 扶桑 ,種粟養(yǎng)日烏,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落落如弄珠,長繩繫日未是愚,有翁臨鏡捋白鬚,饑魂弔骨吟古書, 馮唐 八十無高車?!?/div>
《漢語大詞典》:流號(流號)
依次編號。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 常熟 毛子晉 家亦有 宋 版者,甲至癸流號計百卷。”
分類:依次編號
五百年──依次五百年
【三藏法數(shù)】
(出毗尼母律)
五百年者,像法后、末法初之五百年也。此五百年中,比丘雖云無修無證,亦有解脫、禪定、持戒、多聞、布施者。佛知其法漸衰,故說其次第也。(梵語比丘,華言乞士。)
〔第一一百年,得堅固解脫〕,謂此一百年中,比丘唯務(wù)智理,說法利生,悟明大乘,解脫自在,堅固不變也。(智理者,以智慧照了于理也。)
〔第二一百年,得堅固定〕,謂此一百年中,比丘樂修禪定,頓息外緣,悟明自心,得證道果,堅固不變也。
〔第三一百年,得堅固持戒〕,謂此一百年中,比丘少習(xí)禪定,惟樂持戒,不犯律儀,無諸放逸,堅固不變也。
〔第四一百年,得堅固多聞〕,謂此一百年中,比丘于禪定戒律,不勤修習(xí),唯樂博覽群典,多聞解義,堅固不變也。
〔第五一百年,得堅固布施〕,謂此一百年中,比丘不修戒定,雖有修持,少證道果,但習(xí)善緣,多行布施,堅固不變也。
依次
【三藏法數(shù)】
謂出家之人,于大眾中,當(dāng)依戒臘,資次而坐,勿令攙越。梵網(wǎng)經(jīng)云: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是也。(已上威儀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