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御 → 禦御”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南人,字君玉。第進士。歷京西、河東轉運使,遷右司諫。劾奏集賢校理陸經(jīng);又疏李用和、曹琮、李昭亮不可典軍,梁適不當除翰林學士,范仲淹既復官宜用;言尹洙、余靖、歐陽修皆以朋黨斥逐,系小人忌惡正直之故。旋因與靖等相失,又論請加罪之。為靖、修所惡,時論以為奸邪。出知潭州,犒撫瑤人,籍以為民。又歷知襄州,剖斷疑獄,人服其明。卒于知青州任。
全宋文·卷四一五
劉元瑜(?——一○六五),字君玉,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進士及第,官秘書省著作佐郎,知雍丘縣。通判隰、并二州,知郢州。以太常博士為監(jiān)察御史。歷京西、河東轉運使。遷右司諫,除三司鹽鐵副使。至和初,以天章閣待制知潭州。歷河中府,以左諫議大夫知青州,治平二年卒。元瑜先曾諫言范仲淹等以非罪貶,及仲淹執(zhí)政,反希章得象旨非毀仲淹等,時人以為奸邪?!?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酸棗人,字沖之。以父蔭試秘書省校書郎。登進士第。累官殿中侍御史,嘗奏疏論冗兵之弊。以彈劾梁適、劉宗孟事不實,出通判江寧府,徙知衡州。復召還臺,遷右司諫,安撫河北。累擢天章閣待制、知諫院,以病未入謝而卒。
全宋文·卷一○四一
呂景初,字沖之,開封酸棗(今河南延津)人。以父蔭試秘書省校書郎。舉進士,歷汝州推官,改著作佐郎、知夏陽縣,簽書河南府判官,通判并州。至和初為殿中侍御史。遷右司諫,安撫河北,嘉祐三年以戶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判尚書刑部,改度支副使,遷吏部員外郎,擢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未入謝而病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杭州富陽人,字師直。謝絳子。仁宗皇祐元年進士。歷京西、淮南轉運使,以與王安石善,驟擢為侍御史,誣劾蘇軾以迎合安石。后知潭州,時章惇開五溪,景溫協(xié)力拓筑,以功進拜禮部侍郎。哲宗元祐中,歷知永興軍、河陽。卒年七十七。
全宋詩
謝景溫(一○二一~一○九七),字師直,小名錦衣奴(劉攽《中山詩話》),富陽(今屬浙江)人,絳子。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咸淳臨安志》卷六一)。通判汝、莫二州,歷京西、淮南轉運使。神宗熙寧三年(一○七○)擢侍御史知雜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歷知鄧、襄、潭州。元豐五年(一○八二)知洪州(同上書卷三三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寶文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同上書卷三六九),尋罷知蔡州。三年,權刑部尚書。又出知鄆州、真定府、揚州、壽州、鄧州(同上書卷四二二、四四三、四六五、四六八、四七四)。紹圣四年徙知河陽,請致仕,未受命卒(同上書卷四八七、四九○),年七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五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一四二四
謝景溫(一○二一——一○九七),字師直,富陽(今浙江富陽)人,絳次子?;实v元年進士,通判汝、莫二州,江東轉運判官,以事降通判、知漣水軍。神宗初徙真州,提點江西刑獄,歷京西、淮南轉運使。王安石驟擢之為侍御史知雜事,誣劾蘇軾。出知鄧州,進陜西都轉運使,改知鄧、襄、澶三州。加直龍圖閣,判將作監(jiān)。出知潭、洪、應天府、瀛州。元祐初進寶文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坐事罷知蔡州;三年初權刑部尚書,改知鄆州,再歷永興軍,徙知河陽。紹圣四年卒,年七十七。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宋史》卷二九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4—1091 【介紹】: 宋鄆州須城人,徙居孟州濟源,字欽之。傅立子。仁宗慶歷二年進士。嘉祐末為監(jiān)察御史,論事略無回隱。熙寧時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除權鹽鐵副使,出為河北轉運使,改知江寧府,徙知許州、河陽、徐州,兩年六移官。復坐事落職。哲宗嗣立,召除秘書少監(jiān)兼侍講,累遷吏部尚書兼侍讀。元祐四年,拜中書侍郎。卒謚獻簡。
全宋詩
傅堯俞(一○二四~一○九一),字欽之,本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徙居孟州濟源(今屬河南)。未冠舉進士,知新息縣。仁宗嘉祐末為監(jiān)察御史。英宗時,轉殿中侍御史、遷起居舍人,再遷右司諫、同知諫院。后除侍御史知雜事。神宗熙寧初,知和州、廬州。三年(一○七○),授直昭文館、權鹽鐵副使。出為河北轉運使,改知江寧府,徙許州、河陽、徐州。兩年之間凡六徙,困于道途。哲宗立,召為秘書少監(jiān)兼侍講,擢給事中。元祐四年(一○八九)為御史中丞,遷吏部尚書、中書侍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五)。六年卒,年六十八。謚獻簡。有《傅獻簡集》七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已佚,存《草堂集》一卷(藏日本東京大學圖書館)?!?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一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
傅堯俞(一○二四—— 一○九一),字欽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徙孟州濟源。十歲能文,及登第,猶未冠。知新息縣,累遷太常博士。嘉祐末,為監(jiān)察御史。英宗即位,轉殿中侍御史,遷起居舍人。再遷右司諫、同知諫院。治平三年,除侍御史知雜,堅辭,出知和州。神宗即位,徙知廬州。熙寧三年,授兵部員外郎、直昭文館,權鹽鐵副使。四年,除河北轉運使,改知江寧府。徙許州、河陽、徐州,再歲六移官。七年,提舉崇福宮。明年,坐罪落職。哲宗立,自知明州召為秘書少監(jiān)兼侍講,擢給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二年,坐言張舜民事,以龍圖閣待制知陳州。三年,復為吏部侍郎。四年,再為御史中丞,進吏部尚書兼侍讀,拜中書侍郎。六年十一月卒,年六十八,謚獻簡。紹圣中,以元祐黨人奪贈謚。著有《文集》十卷、《奏議》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7—1101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堯夫。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進士。嘗從胡瑗、孫復學。父沒始出仕,知襄城縣。累官侍御史、同知諫院。言王安石變法妨民,語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轉運使,以新法不便,戒州縣未得遽行。哲宗立,除給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樞密院事。后拜相。哲宗親政,累貶永州安置。徽宗立,連除觀文殿大學士,促入覲,以目疾乞歸。卒謚忠宣。有《范忠宣公集》。
全宋詩
范純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堯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仲淹次子。早年以父蔭為太常寺太祝,舉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均因侍父不仕。父卒,初知襄城縣,移許州觀察判官、知襄邑縣。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擢江東轉運判官,召為殿中侍御史。因“濮議”事出通判安州,改知蘄州。神宗即位,召為起居舍人,同知諫院,因忤王安石,出知河中府,移知慶州、信陽軍、齊州。請罷,提舉西京留司御史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復知慶州,未幾,召為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三年,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哲宗親政,用章惇為相,遂堅辭執(zhí)政,出知潁昌府。后因元祐黨籍,連貶武安軍節(jié)度副使、永州安置?;兆诩次?,分司南京、鄧州居住。建中靖國元年卒,年七十五。謚忠宣。有《范忠宣集》二十卷、《彈事》五卷、《國論》五卷、《言行錄》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今存文集二十卷,奏議二卷,遺文一卷。事見《曲阜集》卷三《范忠宣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范純仁詩,以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歲寒堂刊《范忠宣集》(其中詩五卷)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津閣本)、元刊明修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五四五
范純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堯夫,蘇州(治今江蘇蘇州)人,仲淹次子。皇祐元年進士,父死乃出仕,以秘書省著作佐郎知汝州襄城縣,簽書許州觀察判官事、知襄邑縣。治平元年為江東轉運判官,擢殿中侍御史,屢奏不當追尊濮王,遂出通判安州,改蘄州,歷京西提點刑獄,京西、陜西轉運副使。召拜兵部員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諫院,加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國子監(jiān)。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語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轉運使,左遷知利州、慶州,黜知信陽軍,移齊州。乞罷,提舉西京留司御史臺,再知河中。哲宗立,復知慶州,召除給事中,進吏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元祐三年,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明年出知潁昌府,踰年知太原府,徙河南。八年,召復拜右仆射,再出知潁昌府,忤章惇意,累貶永州安置?;兆诹?,歸許養(yǎng)疾。建中靖國元年卒,年七十五,謚忠宣。著有《彈事》五卷、《國論》五卷、文集二十卷。見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銘》(《曲阜集》卷三),《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9—1071 【介紹】: 宋蜀州新津人,字次功,一作次公,自號黃松子。張商英兄。少攻苦讀書,至經(jīng)歲不知肉味。仁宗慶歷三年進士。調谷城令,開古黃瀆渠,溉田千頃,作《諭民》十篇以譬風俗。代還,改著作佐郎。英宗立,轉秘書丞、太常博士,上《慎始書》。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里行。帝方勵精圖治,急于用人,唐英薦王安石。有史才。有《唐史發(fā)潛》、《仁宗政要》、《宋名臣傳》、《蜀梼杌》等。
全宋詩
張?zhí)朴ⅲㄒ弧鸲弧鹆耍执喂?,一作次公(?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一○二《張商英傳》),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商英兄。仁宗慶歷三年(一○四三)進士。薦試賢良方正不就,調谷城令。監(jiān)閬州稅。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熙寧元年卒,年四十三。事見《宋代蜀文輯存》卷一四《寧魂》及《張御史唐英墓志銘》,《宋史》卷三五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五三○
張?zhí)朴ⅲㄒ弧鸲∫弧鹆耍?,字次功,自號黃松子,新津(今四川新津)人,商英兄。慶歷三年進士,初調渝州南平?jīng)Q曹掾,再調歸州獄掾,移襄州谷城令。代還,改著作佐郎。英宗即位,轉秘書丞、太常博士,遷屯田員外郎,特除殿中侍御史里行。熙寧元年六月卒,年四十三。善議論,有史才,著《興王正議》五十篇、《唐史發(fā)潛》六卷,《仁宗政要》四十卷、《嘉祐名臣傳》五卷、《蜀梼杌》十卷(存二卷)等,又有文集若干卷。見張商英《張御史唐英墓志銘》(《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一四)、《寧魂》(《成都文類》卷五○),《宋史》卷三五一《張商英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1—1104 【介紹】: 宋常州宜興人,字穎叔。蔣堂從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復舉賢良方正,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殿中侍御史。因誣劾歐陽修,貶監(jiān)道州酒稅。熙寧中行新法,為福建轉運判官,遷淮東轉運副使,募流民修水利。累擢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長于理財,治漕運,以干練稱,升發(fā)運使。哲宗時歷知潭州、廣州、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士。元符末,坐事責守汝州?;兆诹ⅲ獦忻茉菏?。崇寧初出知杭州,因議棄河、湟事奪職。卒謚文穆。有《三經(jīng)集》等。
全宋詩
蔣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穎叔,常州宜興(今屬江蘇)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英宗初,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殿中侍御史。因劾歐陽修傾側反覆,貶監(jiān)道州酒稅。熙寧中,歷江西、河北、陜西、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哲宗元祐初,進天章閣待制、知潭州,改廣、瀛、熙州。紹圣中,召為中書舍人、知開封府,進翰林學士兼侍讀。元符末,責守汝、慶州?;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同知樞密院事,以觀文殿學士出知杭州,以疾告歸。三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雜著百馀卷,已佚。今《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有《三徑集》一卷,清光緒盛宣懷《春卿遺稿》中有輯本一卷。《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三有傳?!∈Y之奇詩,以《春卿遺稿》輯本為第一卷,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本(其中已見《春卿遺稿》者刪省)及新輯得散見各書之詩篇,合編為第二卷。
全宋文·卷一七○五
蔣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穎叔,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蔣堂侄。嘉祐二年進士,治平中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殿中侍御史,因劾歐陽修不實,貶監(jiān)道州酒稅。改監(jiān)宣州稅。熙寧中,為福建轉運判官,歷淮東、陜西等五路轉運副使,擢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發(fā)運使。加直龍圖閣。元祐中,累遷至寶文閣待制,歷知潭、廣、瀛、河中、熙等州府。紹圣中,召為中書舍人,改知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士,拜翰林學士兼侍讀。坐事責守汝州、慶州。徽宗立,復為翰林學士,拜同知樞密院,進知院事。崇寧元年,除觀文殿學士、知杭州。三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穆。著有文集百馀卷及《孟子解》、《老子解》等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2—1102 【介紹】: 宋人,世居魏縣,徙安陽,字邦直。仁宗皇祐五年進士。神宗召為兩朝國史編修官,撰河渠、律歷、選舉諸志。歷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翰林學士。哲宗時,累拜中書侍郎,恢復青苗、免役法,變元祐之政。后坐事罷知河南,又落職知真定府?;兆诹ⅲ霝殚T下侍郎,逾年罷知大名府。
全宋詩
李清臣(一○三二~一一○二),字邦直,安陽(今屬河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調邢州司戶參軍,遷晉州和川令。神宗時,召為兩朝國史編修官,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翰林學士。元豐四年(一○八一),拜吏部尚書。六年,遷尚書右丞。哲宗即位,轉尚書左丞。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為門下侍郎,尋出知大名府。崇寧元年卒,年七十一。有詩文一百卷,已佚。事見《雜肋集》卷六二《資政殿大學士李公行狀》,《宋史》卷三二八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一七○九
李清臣(一○三二——一一○二),字邦直,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实v五年舉進士,調邢州司戶參軍、和川令。治平二年試秘閣為第一,對策入等,以秘書郎簽書平江軍判官。以歐陽修薦,得集賢校理、同知太常禮院。神宗器其才,召為兩朝國史編修官,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翰林學士。元豐中,自吏部尚書拜尚書右丞,哲宗立,轉左丞。因反對廢除新法,罷知河陽,徙河南、永興等地。哲宗親政,拜中書侍郎。范純仁去位,清臣獨顓中書。后坐事罷知河南,尋落職知真定府。徽宗立,入為門下侍郎,尋出知大名府。崇寧元年卒,年七十一。贈金紫光祿大夫。著有詩文一百卷、奏議三十卷、《平南事覽》二十卷、《吳書實錄》三卷、《真宗圣政記》一百五十卷、《政要》十卷、《仁宗觀文覽古圖記》十卷、《元豐土貢錄》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5—1084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景繁。蔡元導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歷大理寺丞、知雩都縣、太平州司理等職。神宗熙寧中召對,陳用人立政之弊,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劾呂惠卿及其親屬之罪,章五上,神宗遂黜惠卿并其黨,累遷太常博士,加集賢院校理,后出為淮南轉運副使。有《論語指歸》及奏議、文集。
全宋詩
蔡承禧(一○三五~一○八四),字景繁,臨川(今屬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歷知虔州雩都縣。神宗熙寧八年(一○七五),擢太子中允、監(jiān)察御史里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二)。十年,加集賢校理,權發(fā)遣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zhèn)公事(《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四),開封府推官,改判官。出為淮南計度轉運副使。元豐七年卒,年五十。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事見《蘇魏公文集》卷五七《承議郎集賢校理蔡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一八○九
蔡承禧(一○三五——一○八四),字景繁,撫州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登嘉祐二年進士第,累官大理寺丞、知虔州雩都縣。敢任大責,遇艱食,輒出常平倉以振絕乏。熙寧七年,召對便殿,極陳用人立法之弊。次年,擢太子中允、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公直敢言,奏論呂惠卿黨之罪,數(shù)指摘時病。十年,加集賢校理、提點開封府縣鎮(zhèn)公事。入為開封府推官,累遷太常博士。元豐五年,出為淮南計度轉運副使。七年卒,年五十。承禧篤學力文,博記善說,著《論語指歸》十卷、奏議集十卷、文集十五卷。見蘇頌《蔡公墓志銘》(《蘇魏公文集》卷五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7—1094 【介紹】: 宋河南偃師人,字公掞。朱景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少從孫復學,后師事程頤,時稱洛黨之魁。歷知數(shù)縣,為慶州判官。神宗熙寧末,以言新法不便,為簽書河陽判官。哲宗立,司馬光薦為左正言。首請罷提舉常平司及青苗、保甲等法,又劾新黨章惇、蔡確等。累官給事中,后落職知亳州,徙潞州。
全宋詩
朱光庭(一○三七~一○九四),字公掞,偃師(今屬河南)人,景子。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調萬年主簿。神宗時簽書河陽判官。哲宗即位,為左正言,除侍御史,再拜右諫議大夫、給事中。以集賢殿修撰出知亳州,歲馀徙知潞州。紹圣元年卒,年五十八。死后入元祐黨籍。事見《范太史集》卷四三《集賢院學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三三《朱景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一○
朱光庭(一○三七——一○九四),字公掞,河南偃師(今河南偃師)人。嘉祐二年進士及第,調萬年主簿,歷四縣令。元豐八年,以司馬光薦召為左正言,言事無所畏避。元祐元年,遷左司諫。二年,改左司員外郎,十月,遷太常少卿。四年,拜侍御史,為右諫議大夫。五年,遷給事中。乞補外,除集賢殿修撰、知同州,改亳州。六年正月召還,復為給事中。坐罪復落職守亳,歲馀,徙潞州,加集賢院學士。紹圣元年卒于任,年五十八。紹圣中入元祐黨籍,追貶柳州別駕。徽宗立,復其官。著有《奏議》三卷。《宋史》卷三三三《朱景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臨江軍新淦人,字君表。九歲舉童子,賜出身。英宗治平間進士。神宗元豐中為御史里行,與李定、舒亶論蘇軾,得五品服,領三班院。擢侍御史知雜事、吏部侍郎。以嫚于奉職,銓擬多牴牾,出知潭州。官終刑部侍郎、知宣州。
全宋詩
何正臣,(?~一○九九),字君表,臨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進士(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一○)。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用薦為御史里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擢侍御史知雜事。四年,知審官東院、吏部侍郎。五年,出知潭州(同上書卷三二六)。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歷知洪州、饒州、宣州。元符二年卒(同上書卷五○七)。《宋史》卷三二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何正臣(?——一○九九),字君表,一曰君美,臨江新淦(今江西新淦)人。九歲舉童子,賜出身,復中治平進士第。元豐元年六月,以蔡確薦為太子中允權監(jiān)察御史里行。三年九月,加直集賢院,擢侍御史知雜事。四年七月,除寶文閣待制、權判刑部,五年二月改判兵部、兼知審刑東院。四月,試吏部侍郎。五月出知潭州。元祐中提舉崇福宮,四年七月降知洪州,尋移饒州,詔提舉洞霄宮。后歷刑部侍郎、知宣州。元符二年三月卒于任。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八、三一四、三二三、三二五、三二六、四三○、五○七及《宋史》卷三二九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滿中行,字思復,金鄉(xiāng)(今屬山東)人。登進士第。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以國子監(jiān)直講、著作佐郎擢館閣??保ā?a target='_blank'>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三年,權監(jiān)察御史里行(同上書卷三○二)。五年,知無為軍(《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七之三七)。七年,知相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四)。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明州(同上書卷三七六)。有《昌邑集》二十卷,已佚。事見清乾隆《金鄉(xiāng)縣志》卷一八。
全宋文·卷一八三○
滿中行,字思復,昌邑(今山東昌邑)人。治平中舉進士,元豐二年,以國子監(jiān)直講、著作佐郎為館閣校勘,次年遷太子中允、權監(jiān)察御史里行。又明年,直集賢院,兼侍御史知雜事。元豐五年,出知無為軍,尋知相州。元豐八年,以司封郎中為起居郎。元祐元年四月,遷直龍圖閣、知明州。著有《昌邑集》二十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三一四、三七六及《澠水燕談錄序》、《宋詩紀事補遺》卷二三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太原人,字圣美。未冠中進士。神宗熙寧二年,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三年,以疏奏與面奏事反復不一,貶知上元縣,累遷提舉兩浙常平。元豐二年,入為集賢校理,參與修定《說文》。哲宗元祐七年,歷秘書少監(jiān),迎伴遼使。以御下苛刻,為軍吏刃傷,出知濟州。紹圣二年,復入進秘書監(jiān)。三年,知明州。時人以其善交結要人子弟,稱為“衙內鉆”。
全宋詩
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今屬山西)人。未冠舉進士。后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出知上元縣,遷湖南轉運判官。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貶知高郵縣(《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九)。于提舉兩浙常平時入對論字學,留為資善堂修定《說文》官。元豐元年(一○七八),為集賢校理(《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六)。哲宗元祐間歷吏部郎中、衛(wèi)尉少卿,衛(wèi)尉卿。四年(一○八九),知滄州。五年,入為秘書少監(jiān)(《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二七、四五三)。出知濟州,再入進秘書監(jiān),拜集賢殿修撰。紹圣三年(一○九六),知明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八),卒于任?!?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六三二
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中進士第,王安石引入條例司。熙寧中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出知上元縣,遷湖南轉運判官,由司農丞提舉兩浙常平。元豐初神宗與論字學,留為修定《說文》官,為禮部員外郎。元祐間歷吏部郎中、衛(wèi)尉少卿,遷太常少卿,出知滄州、壽州、濟州。以太常少卿召,進秘書監(jiān),拜集賢殿修撰、知明州卒。喜結交要人子弟,有「衙內鉆」之稱?!?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4—1119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當時。神宗熙寧六年進士。以薦為監(jiān)察御史。哲宗立,察訪江湖,舉劾蹇周輔父子所經(jīng)畫江右鹽法為民害,建言除額外上供及定役法。紹圣中為殿中侍御史,累章劾章惇、蔡卞,得罪,謫監(jiān)南安軍酒稅。徽宗立,召為侍御史,復極論惇、卞、曾布、蔡京之惡。遷右諫議大夫。崇寧間入黨籍,累降職,除名編管循州。政和中復舊職卒。
全宋詩
陳次升(一○四四~一一一九),字當時,仙游(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寶祐仙溪志》卷四)。歷知安丘縣,累遷監(jiān)察御史。哲宗立,提點淮南、河東刑獄。紹圣中,復為監(jiān)察御史,進左司諫,謫南安軍?;兆诹?,召為侍御史,遷右諫議大夫。崇寧初,以寶文閣待制知潁昌府,繼除名編管循州。政和中,復舊職。宣和元年卒,年七十六(同上書)。《宋史》卷三四六有傳。
全宋文·卷二二四○
陳次升(一○四四——一一一九),字當時,興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寧六年進士,知安丘縣,為監(jiān)察御史、提點淮南、河東刑獄。紹圣中為殿中侍御史,進左司諫,得罪謫監(jiān)南安軍酒稅?;兆诹?,召為侍御史,遷右諫議大夫。崇寧初以寶文閣待制知潁昌府,降集賢殿修撰,繼又除名徙建昌,編管循州。政和中復舊職。重和二年卒,年七十六,有《讜論集》。見《宋史》卷三四六《陳次升傳》,元陳則中《待制陳公行實》(載《讜論集》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4—1094 【介紹】: 宋大名清平人,字彥霖。仁宗嘉祐六年,舉明經(jīng)科第一。調欒城主簿,累知安喜縣。哲宗立,以劉摯薦為監(jiān)察御史,請復差役法,劾罷蔡確、章惇。歷侍御史、樞密都承旨、中書舍人等。元祐六年,拜樞密直學士、簽書院事。劉摯罷相,巖叟連疏論救,被劾為摯黨。七年,罷知鄭州,徙河陽。卒謚恭簡。有《大名集》等。
全宋詩
王巖叟(一○四三~一○九三),字彥霖,大名清平(今山東臨清東南)人。仁宗嘉祐五年(一○六○)進士,調欒城簿、涇州推官,知定州安喜縣。哲宗即位,擢監(jiān)察御史,遷左司諫,侍御史。元祐二年(一○八七),改起居舍人(《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一),不拜,以直集賢院知齊州。四年,權中書舍人(同上書卷四二六)。進權吏部侍郎、天章閣待制、樞密都承旨。后知開封府。六年,拜樞密直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七年,罷知鄭州(同上書卷四七三)。八年,徙河陽,數(shù)月卒。年五十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二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二二一八
王巖叟(一○四三——一○九三),字彥霖,大名清平(今山東臨清)人。年十八,鄉(xiāng)舉、省試、廷對皆第一,調欒城簿。熙寧中,韓琦留守北京,辟為屬。哲宗初,為監(jiān)察御史,累上書言役錢、榷鹽之弊,論蔡確罪狀。遷左司諫兼權給事中,改侍御史,起居舍人,拜中書舍人,權知開封府。元祐六年任樞密直學士、簽書院事。后為御史排擊,出知鄭州。八年,徙河陽,數(shù)月而卒,年五十一,謚恭簡。紹圣中入黨籍。著《》、《》、《春秋傳》、《系年錄》、《韓魏公別錄》(存),有《大名集》四十卷。見《東都事略》卷九○,《宋史》卷三四二本傳,《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