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7詞典 1分類詞匯 36
《漢語大詞典》:體類(體類)
體式;類別。 宋 梅堯臣 《寄滁州歐陽永叔》詩:“君能切體類,鏡照 嫫 與 施 ?!?/div>
分類:體式類別
《國語辭典》:一體(一體)  拼音:yī tǐ
1.關(guān)系密切如一整體?!秲x禮。喪服》:「父子一體也,夫妻一體也,昆弟一體也?!谷龂?。諸葛亮 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br />2.一肢。比喻微小的一部分。《孟子。公孫丑上》:「子夏、子游、子張皆有圣人之一體?!?br />3.全體。如:「一體遵照」?!段饔斡洝返谒幕兀骸缸源艘院?,只稱我為齊天大圣,不許再稱大王。亦可傳與各洞妖王,一體知悉?!?br />4.一律、一同。《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馀列傳》:「陳馀、張耳一體有功于趙?!埂度龂萘x》第三○回:「將沮授鎖禁軍中,待我破曹之后,與田豐一體治罪!」
《漢語大詞典》:無體(無體)
(1).謂行禮中沒有一定的動(dòng)作儀式。《禮記·孔子閑居》:“ 孔子 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孔穎達(dá) 疏:“非有升降揖讓之禮,故為無體之禮也?!?br />(2).沒有形體。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義的玄微。《淮南子·精神訓(xùn)》:“其動(dòng)無形,其靜無體。” 高誘 注:“無形無體,道之容也?!?漢 嚴(yán)遵 道德指歸論·道生:“道之為物……指之無體,象之無容?!?唐 張說 《陳州龍興寺碑》:“觀夫廣大無相者,虛空也,四輪依之而住;精微無體者,佛性也,萬法因之以生?!?br />(3).沒有一定的體式或格式。《舊唐書·音樂志三》:“六變有成,三登無體。”
《國語辭典》:新文  拼音:xīn wén
1.新近撰寫的文章。南朝宋。劉慶義《世說新語。雅量》:「殷甚以為有才,語王恭:『適見新文,甚可觀。』」唐。李白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huì)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贈(zèng)〉詩:「雪山掃粉壁,墨客多新文?!?br />2.創(chuàng)新的文章或文體。唐。杜甫哭王彭州掄〉詩:「新文生沈謝,異骨降松喬。」宋。沈括《夢(mèng)溪筆談。卷九。人事一》:「凡為新文者,一切棄黜,時(shí)體為之一變,歐陽之功也?!?br />3.新花樣。《程乙本紅樓夢(mèng)》第四五回:「這會(huì)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么燕窩粥?!?br />4.新聞,最近聽到的事?!冻桃冶炯t樓夢(mèng)》第四八回:「且說平兒見香菱去了,就拉寶釵悄悄說道:『姑娘可聽見我們的新文沒有?』」
《漢語大詞典》:不體(不體)
(1).不遵守禮制。左傳·定公十五年:“嘉事不體,何以能久?” 楊伯峻 注:“體即禮也。禮與體古本可通?!?br />(2).不合體式。資治通鑒·晉安帝元興三年:“ 玄 ( 桓玄 )性苛細(xì),好自矜伐。主者奏事,或一字不體,或片辭之謬,必加糾擿,以示聰明?!?胡三省 注:“謂字之上下偏傍不合體也?!?/div>
《國語辭典》:字體(字體)  拼音:zì tǐ
1.字體的筆畫間架。如行書、草書。也作「書體」。
2.書法的派別。如顏?zhàn)煮w、趙字體。
《國語辭典》:正體(正體)  拼音:zhèng tǐ
1.主體、本體?!稘h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傳》:「夫以陰而侵陽,虧其正體,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賤踰貴之變與?」
2.文字的標(biāo)準(zhǔn)字體,對(duì)別體、異體而言。
3.指規(guī)范的漢字字體。
4.指拼音文字的印刷體。
《國語辭典》:申?duì)睿ㄉ隊(duì)睿 ?span id="32ntj3t" class='label'>拼音:shēn zhuàng
古時(shí)向上級(jí)陳述事實(shí)的文書?!端疂G傳》第三四回:「黃信寫了申?duì)睿袃蓚€(gè)軍教頭目,飛馬報(bào)與慕容知府?!?/div>
《國語辭典》:定體(定體)  拼音:dìng tǐ
體,文章寫作的基本規(guī)則及要求。定體指語言形式運(yùn)用上,固定不變的句法程式。
《國語辭典》:變體(變體)  拼音:biàn tǐ
1.改變體式。《南史。卷三八。列傳。柳元景》:「初,惲父世隆彈琴,為士流第一,惲每奏其父曲,常感思。復(fù)變體備寫古曲?!?br />2.改變后的形體、體式。如:「這幅字看似仿王羲之行書的變體,流暢中多見幾分魏碑的剛氣?!?/div>
《漢語大詞典》:補(bǔ)注(補(bǔ)註)
亦作“ 補(bǔ)註 ”。
(1).古書注釋體式之一。對(duì)原有注釋加以補(bǔ)充或駁正。 唐 劉知幾 史通·補(bǔ)注:“而 劉昭 採其所捐,以為補(bǔ)注,言盡非要,事皆不急……多見其無識(shí)也?!?宋 朱熹 《〈楚辭集注〉序》:“及 隋 唐 間,為訓(xùn)解者尚五六家……今亦漫不復(fù)存,無以考其説之得失。而獨(dú) 東京 王逸 《章句》與近世 洪興祖 《補(bǔ)注》并行於世?!?span id="outb3p3" class="book">《四庫全書總目·楚辭·楚辭補(bǔ)注》:“ 興祖 是編,列 逸 註於前,而一一疏通證明補(bǔ)註於后,於 逸 註多所闡發(fā)?!?br />(2).指起補(bǔ)充說明作用的注釋。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huì)研究〉新版引言》:“在這一次的改排中,我也盡可能地進(jìn)行了刪改;有因變動(dòng)太大,不便刪改的地方,則加上了補(bǔ)注,以免再度以訛傳訛。”
《漢語大詞典》:古體(古體)
(1).古人詩歌、文章的體式和風(fēng)格。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下:“ 元瑜 堅(jiān)石 七君詩,并平典不失古體?!?span id="b2azxca" class="book">《梁書·劉之遴傳》:“ 之遴 好屬文,多學(xué)古體。”南史·蕭藻傳:“善屬文,尤好古體?!?br />(2).指古體詩。相對(duì)近體詩而言。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陸放翁詩:“﹝ 放翁 ﹞律詩之工,人皆見之;而古體則莫有言及者。”參見“ 古體詩 ”。
《國語辭典》:古體詩(古體詩)  拼音:gǔ tǐ shī
詩歌的一種型體。相對(duì)于近體詩而言。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數(shù)無限制,用韻無定則,不拘平仄對(duì)偶。簡稱為「古詩」。
《國語辭典》:書儀(書儀)  拼音:shū yí
以買書為名送給老師的禮金。舊時(shí)送禮須寫禮帖和封簽,作為送禮的名目。后即以書儀作為饋贈(zèng)財(cái)物的雅稱?!毒劳ㄑ浴>硪灰?。蘇知縣羅衫再合》:「便吩咐門子,于庫房取書儀十兩,送與蘇雨為程敬?!埂缎咽篮阊浴>矶?。盧太學(xué)詩酒傲王侯》:「差人送三兩書儀,就致看花之意?!?/div>
《國語辭典》:體式(體式)  拼音:tǐ shì
1.體制、格式。《南史。卷二七??讑J傳》:「奐博物強(qiáng)識(shí),甄明故實(shí),問無不知,儀注體式,箋書表翰,皆出于奐?!?br />2.體裁、類型。如:「詩與散文的體式不同。」
3.文字的式樣。如:「拼音字母有手寫體和印刷體兩種體式。」
《國語辭典》:中調(diào)(中調(diào))  拼音:zhōng diào
一種長短中等的詞調(diào)。名見《草堂詩馀》,清毛先舒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者為中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