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夷巢
伯夷 和 巢父 的并稱。用以指品行高潔的人。 明 高啟 《送徐七山人往蜀山書舍》詩:“聊將耦 沮 溺 ,誰敢儕 夷 巢 ?”
《漢語大詞典》:夷皓
伯夷 和 商山 四皓的合稱。同為避亂君而隱遁,古稱高節(jié)之士。三國(guó)志·魏志·管寧傳:“ 弘農(nóng) 太守 何楨 等遞薦 昭 ( 胡昭 )曰:‘天真高絜,老而彌篤。玄虛靜素,有 夷 皓 之節(jié)?!?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故 夷 皓 有安歸之嘆, 三閭 發(fā)已矣之哀。悲夫!”
《漢語大詞典》:二墨
指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齊 。 孤竹 ,古國(guó)名,氏 墨胎 ,故稱。 元 歐陽玄 《萬竿煙雨圖》詩:“森森萬木種清和,奈此菲微煙雨何?千古 首陽 宗二 墨 ,清風(fēng)又佀不須多。”
《漢語大詞典》:夷魚(夷魚)
伯夷 、 史魚 的并稱。 伯夷 清, 史魚 直,古人以為清廉忠直的典范。后漢書·周舉傳:“故光祿大夫 周舉 ,性侔 夷 魚 ,忠踰 隨 管 ?!?/div>
《漢語大詞典》:餓薇(餓薇)
謂 伯夷 恥食 周 粟,采薇于 首陽山 ,終至餓死。事見史記·伯夷列傳。 宋 宋祁 《憫?yīng)氋x》:“ 屈 自高以赴淵兮, 夷 己信而餓薇?!?/div>
分類:伯夷餓死
《漢語大詞典》:孤竹廟(孤竹廟)
即 伯夷 叔齊 廟。 前蜀 韋莊 《鷓鴣》詩:“ 孤竹廟 前啼暮雨, 汨羅祠 畔弔殘暉。”參見“ 孤竹 ”。
分類:伯夷叔齊
《國(guó)語辭典》:孤竹  拼音:gū zhú
1.孤生的竹?!吨芏Y。春官。大司樂》:「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顾?。朱熹。注:「孤竹,竹特生者,孫竹竹枝根之末?!?jié)h。張衡〈東京賦〉:「爾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
2.樂器名,吹管樂器。古代的一種管樂器,常作定律或調(diào)律之用。晉。張協(xié)七命〉:「吹孤竹,拊云和?!?br />3.復(fù)姓。
《國(guó)語辭典》:西山餓夫(西山餓夫)  拼音:xī shān è fū
商朝末年,孤竹君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二人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而逃至周。值武王伐商,二人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后餓死。見《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后以西山餓夫代指伯夷、叔齊?!读簳>硭摹?。劉顯傳》:「之遴嘗聞,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則西山餓夫,東國(guó)黜士,名豈施于后世?!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3326' target='_blank'>劉軻 重與陸賓虞書:「不然,則東國(guó)絀臣,西山餓夫,微仲尼,何傷為展季、伯夷矣。」
分類:伯夷叔齊
《漢語大詞典》:噎鳴(噎鳴)
神話人物名。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 共工 生 后土 , 后土 生 噎鳴 。 噎鳴 生歲十有二?!?袁珂 校注:“《大荒西經(jīng)》云:‘ 黎 ( 后土 )下地是生 噎 ,處?kù)段鳂O,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创?噎鳴 ,蓋時(shí)間之神也。”一說即為 伯夷 。 宋 羅泌 路史·后紀(jì)四·炎帝紀(jì)下:“ 共工 不貴獨(dú)功,死葬 不距之山 。生 噎鳴 ,是為 伯夷 ?!?/div>
分類:人物伯夷
《國(guó)語辭典》:在不夷不惠之間(在不夷不惠之間)  拼音:zài bù yí bù huì zhī jiān
(諺語)伯夷寧可餓死,不肯失節(jié),柳下惠坐懷不亂,二者都做得過分。比喻為人處世不可做得太過分。清。李漁《合影樓。十二樓。第二回》:「聽了迂腐的話也不見攢眉,聞了鄙褻之言也未嘗洗耳,正合著古語一句:『在不夷不惠之間。』」
《漢語大詞典》:匪夷匪惠
謂既無 伯夷 之清,又無 柳下惠 之和。 伯夷 、 柳下惠 事,見孟子·萬章下。舊唐書·文苑傳下·司空?qǐng)D:“ 昭宗 遷 洛 ,鼎欲歸 梁 , 柳璨 希賊旨,陷害舊族,詔 圖 入朝, 圖 懼見誅,力疾至 洛陽 ,謁見之日,墮笏失儀,旨趣極野。 璨 知不可屈,詔曰:‘……匪 夷 匪 惠 ,難居公正之朝;載省載思,當(dāng)徇棲衡之志??煞胚€山?!眳㈤?span id="iuup8wr"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天祐二年》。
《國(guó)語辭典》:不夷不惠  拼音:bù yí bù huì
不學(xué)伯夷也不學(xué)柳下惠。指行事持平而不偏激。漢。揚(yáng)雄《法言。淵騫》:「不夷不惠,可否之閒也?!埂逗鬂h書。卷六一。左周黃列傳。黃瓊》:「蓋君子謂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傳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閒?!弧?/div>
《漢語大詞典》:朝夷暮蹠
早晨被譽(yù)為 伯夷 ,晚上被貶作 盜跖 。形容時(shí)論毀譽(yù)多變。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工部·邵上葵工部:“ 邵 之兩年昌言,其是非未可定,然一人之身,朝 夷 暮 跖 ,亦可以觀世變矣。”
《國(guó)語辭典》:求仁得仁  拼音:qiú rén dé rén
求取仁德即得到仁德。語本《論語。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后指如愿以償。唐。白居易 答戶部崔侍郎書:「退思此語,撫省初心;求仁得仁,又何不足之有也?」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七。姑妄聽之三》:「君所謂求仁得仁,亦復(fù)何怨?」
《漢語大詞典》:詈夷為蹠
謂將 伯夷 責(zé)罵為 盜跖 。比喻顛倒黑白,誣蔑德行高尚的人。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言事·言官一言之失:“四君者,甫入臺(tái)垣,識(shí)力未定,舉事偶謬,望實(shí)頓輕,真實(shí)可惜。其他占風(fēng)望氣,詈 夷 為 跖 ,自棄名教者,固不可勝數(shù)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