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43,分43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眾形
眾思
眾甫
眾陽
令眾
失眾
附眾
眾難
眾戶
鼓眾
廣眾
諸眾
眾制
愚眾
鄭眾
《漢語大詞典》:眾形(衆(zhòng)形)
各種物體的形象。莊子·大宗師:“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漢 揚雄 《法言·問道》:“雕刻眾形者匪天歟?”晉書·阮種傳:“器用利,則斲削易而材不??;繩墨役,則曲直正而眾形得矣。”
分類:種物形象
《漢語大詞典》:眾思(衆(zhòng)思)
多數(shù)人的意思。《三國志·蜀志·董和傳》:“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漢語大詞典》:眾甫(衆(zhòng)甫)
(1).萬物的開始。《老子》:“以閲眾甫?!?王弼 注:“眾甫,萬物之始也,以無名閲萬物始也?!?br />(2).同“ 眾父 ”。 宋 朱熹 《秀野以喜無多屋宇幸不礙云山為韻賦詩率爾攀和》:“超搖謝眾甫,噂沓從諸孫?!?/div>
分類:萬物王弼
《漢語大詞典》:眾陽(衆(zhòng)陽)
謂宇宙間各種使萬物萌動生長的陽氣。《漢書·李尋傳》:“夫日者,眾陽之長,輝光所燭,萬里同晷,人君之表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孔光傳》:“日者,眾陽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日者,眾陽之母,陰生於陽,故潮附之於日也?!?/div>
《漢語大詞典》:令眾(令衆(zhòng))
號令示眾。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一:“ 道堅 等與 靈素 鬭法,僧不勝,情愿戴冠執(zhí)簡。太子乞贖僧罪。有旨:胡僧放; 道堅 係 中國 人,送 開封府 刺面決配,於 開寶寺 前令眾?!?/div>
分類:號令示眾
《漢語大詞典》:失眾(失衆(zhòng))
謂失去民心;失去眾心。左傳·襄公十八年:“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span id="6fqwcdb" class="book">《孫子·行軍》:“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眾也?!?杜牧 注:“憂在內(nèi),是自失其眾心也?!?張預 注:“言士卒相聚私語,低緩而言,以非其上,是不得眾心也。”
《漢語大詞典》:附眾(附衆(zhòng))
使眾人歸附。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穰苴 雖 田 氏庶孼,然其人文能附眾,武能威敵,愿君試之。” 漢 王符 潛夫論·勸將:“智以折敵,仁以附眾?!?/div>
分類:眾人歸附
《韻府拾遺 翰韻》:眾難(眾難)
蜀志諸葛亮傳注:群疑滿腹,眾難塞胸。
《漢語大詞典》:眾戶(衆(zhòng)戶)
眾人;百姓。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忍性氣》:“﹝撫軍某公﹞欲為其子求寬而坐誣眾戶, 鴻 笑而卻之?!?/div>
分類:眾人百姓
《漢語大詞典》:鼓眾(鼓衆(zhòng))
(1).擊鼓聚集眾人。《穀梁傳·莊公二十五年》:“救水以鼓眾?!?楊士勛 疏:“鼓眾者,謂擊鼓聚眾也。”
(2).激勵眾人。 漢 揚雄 《〈法言〉序》:“立政鼓眾,動化天下,莫尚於中和?!?宋 蘇舜欽 《〈石曼卿詩集〉序》:“而 曼卿 之詩,又特振奇發(fā)秀。蓋取古之所未至,託諷物象之表,警時鼓眾,未嘗徒役?!?/div>
《國語辭典》:廣眾(廣眾)  拼音:guǎng zhòng
人數(shù)眾多?!妒酚?。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稠人廣眾,薦寵下輩。」后多指公眾場合?!读凝S志異。卷一二。苗生》:「此等文,只宜向床頭對婆子讀耳,廣眾中刺刺者可厭也?!?/div>
《漢語大詞典》:諸眾(諸衆(zhòng))
眾多;許多。呂氏春秋·謹聽:“諸眾齊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禮而令?!?高誘 注:“非一,故言諸眾?!?span id="sgfcwck" class="book">《史記·夏本紀》:“諸眾讒嬖臣,君德誠施皆清矣。”
分類:眾多許多
《漢語大詞典》:眾制(衆(zhòng)制,眾制)
各種文體。 南朝 梁 蕭統(tǒng) 《〈文選〉序》:“碑碣誌狀,眾制鋒起,源流間出?!?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觀 休文 ( 沈約 )眾制,五言最優(yōu)。詳其文體,察其餘論,固知憲章 鮑明遠 ( 鮑照 )也。”
分類:文體
《漢語大詞典》:愚眾(愚衆(zhòng))
愚昧的眾人。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魯迅 《花邊文學·推己及人》:“忘了幾年以前了,有一位詩人開導我,說是愚眾的輿論,能將天才罵死,例如 英國 的 濟慈 就是?!?/div>
分類:愚昧眾人
《國語辭典》:鄭眾(鄭眾)  拼音:zhèng zhòng
人名。字仲師,漢開封人,生卒年不詳。永平初,持節(jié)使匈奴,虜欲令拜,眾不為屈。章帝時為大司農(nóng)。受詔作春秋刪十九篇,經(jīng)學家稱其為「鄭司農(nóng)」,又稱為「先鄭」,以別于后來的經(jīng)學家鄭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