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審詳(審詳)
(1).仔細審察。《后漢書·郎顗傳》:“陛下宜審詳明堂布政之務(wù),然后妖異可消,五緯順序矣。” 宋 葉適 《應(yīng)詔條奏六事》:“誠先明其意,則國之所是可斟酌而定,議論趨向可審詳而決,課功責效可歲月而待。” 清 方苞 《刪定〈荀子〉〈管子〉序》:“余少時嘗妄為刪定,茲復(fù)審詳,凡辭之繁而塞、詭而俚者,悉去之?!?br />(2).熟知,知道。禮記·經(jīng)解“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姦詐” 唐 孔穎達 疏:“言君子之人,若能審詳於禮,則奸詐自露,不可誣罔也?!?唐 李公佐 《謝小娥傳》:“若然者,吾審詳矣,殺汝父是 申蘭 ,殺汝夫是 申春 ?!?br />(3).審理上報。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楊巡道 受了財物,準了訴狀下去,問官未及審詳,時值萬壽圣節(jié)將近,兩司里頭例該一人賷表進京朝賀?!?/div>
《國語辭典》:諦視(諦視)  拼音:dì shì
仔細察看。唐。韓愈落齒〉詩:「人言齒之豁,左右驚諦視?!固?。李朝威《柳毅傳》:「諦視之,則人間珍寶,畢盡于此。」
分類:仔細察看
《國語辭典》:諦聽(諦聽)  拼音:dì tīng
仔細的聽。唐。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當時戶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div>
《國語辭典》:未察  拼音:wèi chá
沒仔細考量或明辨。如:「一時未察,以致釀成巨禍。」?jié)h。班固〈幽通賦〉:「昒昕寤而仰思兮,心矇矇猶未察?!谷龂?。曹植〈洛神賦〉:「俯則未察,仰以殊觀?!?/div>
《漢語大詞典》:明審(明審)
(1).明察精細;精明仔細。逸周書·大戒:“上之明審教幼,乃勤貧賤?!?唐 柳宗元 《封建論》:“聞 黃霸 之明審,睹 汲黯 之簡靖,拜之可也,復(fù)其位可也。”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八:“一日, 福唐 蔡葉丞 祕召公啜小團,坐久,復(fù)有一客至。公啜而味之,曰:‘非獨小團,必有大團雜之。’ 丞 驚呼。童曰:‘本碾造二人茶。繼有一客至,造不及,乃以大團兼之?!?丞 神服公之明審。”
(2).明確周密。隋書·天文志上:“案土圭正影,經(jīng)文闕略,先儒解説,又非明審?!?span id="pnui6zc" class="book">《新唐書·劉子玄傳》:“按據(jù)明審,議者高其博?!?br />(3).開朗而審慎。 宋 葉適 《夫人林氏墓志銘》:“余以病歸,捨舟山行,始識君,見其質(zhì)性沖泊,器宇明審,侃然窮邑中,量過其任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察視(察視)
(1).考察;視察。 唐 元結(jié) 《與韋洪州書》:“某聞古之賢達居位也,令當世頌其德,后世師其行,何以言之?在分君子小人,察視邪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其為御史也,則察視臧否,糾遏姦邪?!?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蓋 元豐 末, 陸師閔 提舉 川 陜 茶馬,運茶抵 陜 , 蜀 人苦之。中丞 蘇轍 、御史 呂陶 以為言, 司馬 丞相 建 遣戶部郎官 黃廉 往察視?!?br />(2).仔細看,查看。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傳:“徒 杜泠 不殺人,自誣,被掠羸困,使輿見,畏吏,不敢自理。吏將去,微疾舉頸,若欲有言,太后察視覺之,即呼還問狀,遂信?!?清 袁枚 新齊諧·染坊椎:“ 陳 妻雖沉兒,猶恐兒不死,復(fù)往河邊察視,不見兒,但見椎在水。”
(3).官職名。監(jiān)察御史的別稱。 宋 王禹偁 《送姚著作之任宣城》詩:“第三牓中第二人,今在烏臺為察視?!?/div>
《漢語大詞典》:審觀(審觀)
仔細觀察。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陛下審觀,今日謀議之臣,孰如 趙普 ;將帥之良,孰如 彬 美 ?!?/div>
《國語辭典》:細考(細考)  拼音:xì kǎo
仔細考究?!段拿餍∈贰返谒娜兀骸杆膯蚊臼莻€升官的『升』字,后來做了官才改的,這也不用細考。」
《漢語大詞典》:還觀(還觀)
仔細觀察。左傳·文公十八年:“ 行父 還觀 莒僕 ,莫可則也?!?楊伯峻 注:“ 杜 注云:‘還,猶周旋也?!瘎t還觀為徧觀、細審之意?!?/div>
《漢語大詞典》:研味
研究玩味;仔細體味。世說新語·雅量“ 王劭 、 王薈 共詣 宣武 ” 劉孝標 注引《劭薈別傳》:“﹝ 劭 ﹞清貴簡素,研味玄賾,大司馬 桓溫 稱為鳳雛?!?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研味《孝》《老》,則知文質(zhì)附乎性情;詳覽《莊》《韓》,則見華實過乎淫侈?!?span id="db0tltl" class="book">《梁書·劉之遴傳》:“昔在弱年,乃經(jīng)研味,一從遺置,迄將五紀?!?宋 司馬光 《上體要疏》:“逮至昏夜,又御燈火,研味經(jīng)史,博觀羣書?!?/div>
《漢語大詞典》:審諦(審諦)
亦作“ 審諟 ”。
(1).慎密。尚書大傳卷五:“帝者任德設(shè)刑,以則象之,言其能行天道,舉錯審諦也?!?br />(2).詳備,周備。 漢 班固 《白虎通·封禪》:“五帝禪於亭亭之山,亭亭者,制度審諟,道德著明也。”
(3).精當;確當。 宋 陸游 《南唐書·徐鍇傳》:“少精小學,故所讎書尤審諦?!?徐特立 《國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用字審諦,則文章精確,於屬文有益?!?br />(4).仔細考察或觀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寢廟游衣冠:“ 陸機 作文以譏切之,但知搜剔其過,不復(fù)審諦其自也?!?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審諦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 蔡元培 《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會演說詞》:“就教育家之眼光審諦小説,固必取隱惡揚善之意?!?/div>
《國語辭典》:細算(細算)  拼音:xì suàn
仔細計算?!段拿餍∈贰返谒摹鸹兀骸缸佑赡弥瑤ひ毸?,說我們吃這點兒東西也不至于這么貴?!?/div>
分類:仔細計算
《高級漢語詞典》:眇視
仔細觀看
《國語辭典》:審視(審視)  拼音:shěn shì
詳細察看。《大宋宣和遺事。貞集》:「大王可復(fù)誤耶?不如暫留,審視國計。」
《漢語大詞典》:細味
細心玩味,仔細品味欣賞。例如:不暇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