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元鄞人,字本立。博學好禮,慷慨有大志。以家世為宋臣,義不仕元,隱居城南。常慕范仲淹為人,建義莊五百余間,制腴田五百余畝,收其歲入,以濟困乏;又即其中為義塾,延名師以訓(xùn)宗族鄉(xiāng)黨之子弟,世傳為應(yīng)家館。黃溍紀其事于石。
人物簡介
【介紹】: 元德安人,字仁甫。窩闊臺汗七年,被蒙古軍所俘。適姚樞奉詔求賢,與言而釋之。復(fù)以家族盡殘,痛不欲生。樞勸以徒死無益,乃從樞北上。以所記程朱諸經(jīng)傳注,錄以付樞。楊惟中建太極書院,請復(fù)為師,以程朱之學教人,由是北方始知理學。后竟不受官。以家在江漢之上,以江漢自號,學者稱江漢先生。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仁甫,德安人。自號江漢。
人物簡介
【介紹】: 元真定晉州人,字仁卿。少好學,家貧無書,傭于巨室,晝?yōu)橐?,夜則借書讀之。嘗受經(jīng)于臨川吳澄,始辟翰林書寫,轉(zhuǎn)國史院編修,調(diào)大樂署令。明兵入京城,自縊死。
人物簡介
【生卒】:1272—1348 【介紹】: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為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jīng),通其大義。嘗從吳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jīng)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lǐng)修《經(jīng)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為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謚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元詩選
集字伯生,蜀郡人。宋丞相允文五世孫也。父汲,僑寓臨川之崇仁。以契家子從草廬吳先生澄游。大德初,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累遷秘書少監(jiān)、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拜奎章閣侍書學士。命修經(jīng)世大典,進侍講學士。文宗晏駕,謝病歸。至正八年五月卒,年七十有七,贈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仁壽郡公,謚文靖。歐陽元功曰:皇元統(tǒng)一之初,金、宋舊儒,布列館閣,然其文氣,高者崛強,下者委靡,時見馀習。承平日久,四方俊彥萃于京師,笙鏞相宣,風雅迭唱。于時虞公方回翔冑監(jiān)容臺間,有識之士,早以斯文之任歸之。至治、天歷,公仕顯融,文亦優(yōu)裕。一時宗廟朝廷之典冊、公卿大夫之碑版咸出其手,粹然成一家之言。家素貧,束修羔雁之入,還以為賓客費,雖空乏弗恤也。早歲與弟槃辟書舍為二室,書陶淵明、邵堯夫詩于壁,左曰「陶庵」,右曰「邵庵」,故世稱邵庵先生。先生為文萬篇,存者十二三。門人訂其在朝、應(yīng)制、歸田、方外諸稿,釐為五十卷,曰《道園學古錄》。(詩稿亦曰《芝亭永言》。)先生詩與浦城楊仲弘、清江范德機、富州揭曼碩先后齊名。人稱虞、楊、范、揭,為有元一代之極盛。先生嘗謂仲弘詩如百戰(zhàn)健兒,德機詩如唐臨晉帖,曼碩詩如美女簪花,人或問曰:「公詩如何?」先生曰:「虞集乃漢廷老吏也?!股w先生未免自負,而公論皆以為然。詞學圖錄
虞集(1272-1348) 字伯生,號道園。臨川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孫。早歲與弟槃辟二書舍,左室書陶淵明詩,題日陶庵;右室書邵雍詩,題曰邵庵。故世稱邵庵先生。累遷至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文宗時,除奎章閣侍書學士。后謝病歸。卒贈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封仁壽郡公,謚文靖。弘才博識,一時大典冊咸出其手。每承顧問,必委曲盡言,隨時諷諫。工詩文,"元代四大家"之一。擅書,真行草篆皆圓婉而有法度。有《道園學古錄》、《道園樂府》。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伯生,蜀郡人。徙臨川之崇仁,累遷秘書少監(jiān)、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拜奎章閣侍書,進侍講學士。卒謚文靖。有《道園學古錄》五十卷。
人物簡介
金仁杰(?年-1329年),字志甫,杭州人。生年不詳,卒于元文宗天歷二年。小試錢谷,給由江浙,與鐘嗣成交往,二十年如一日。天歷元年冬,授建康崇寧務(wù)官。二年正月到任,三月,其二子即護柩歸。仁杰工作曲,太和正音譜主為“如西山爽風?!彼麟s劇凡七種,為西湖夢、追韓信、蔡琰還漢、東窗事犯、(非孔文卿作)韓太師、鼎鍋諫、抱子設(shè)朝,《錄鬼簿》今全佚。
人物簡介
【生卒】:1276—1353 【介紹】: 元平江吳人,字壽道,號仁里,又號止齋。十歲能屬文。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同知昌國州事。累升婺源知州,改知吳江州,所至皆有善政。順帝時預(yù)修《宋史》,書成,擢集院待制,以禮部尚書致仕。識度凝遠,喜接引后進,所取士后多知名。為文務(wù)雅正,尤長政事。有《仁里漫稿》。元詩選
文傳,字壽道,號止齋,平江吳人。父雷龍,鄉(xiāng)貢進士。先世以武弁入官,而力教其子以文易武。故雷龍兩舉進士,生文傳,乃名今名以期之。用舉者為吳及金壇兩縣學教諭,饒州慈湖書院山長。延祐科舉法行,首中江浙鄉(xiāng)貢,明年會試乙科,授同知昌國州事。累遷長洲、烏程兩縣尹,升婺源、吳江兩知州。至正三年,召修宋史,書成,擢集賢待制。尋以嘉議大夫、禮部尚書致仕,卒年七十八。所著有《仁里漫稿》。壽道為文務(wù)雅正,不事浮藻,尤長于政事,其治行往往為諸州縣最,有古循吏之風。韓伯高廉訪浙西,作《烏程謠》以紀其績。初,壽道登第后,一夕夢入選,掛名為長、吳正官,覺而笑曰:我吳人,安得作長、吳二縣正官?已而果知長洲縣,復(fù)知吳江州,適與夢符。壽道以吳人而兩任為本路之官,一時以為希遇云。維基
干文傳(1276年—1353年),字壽道,號仁里,晚號止齋,元朝平江(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干文傳十歲能寫文章。初任吳縣、金壇縣兩縣學教諭,饒州慈湖書院山長。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中乙科進士,授任同知昌國州事。歷任長洲縣、烏程縣縣尹,婺源、吳江知州,所任清積弊、平冤獄,都有良好的政績。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奉詔預(yù)修《宋史》,書成,被任命為集院待制,以禮部尚書致仕。他見識弘遠,喜歡提攜后輩,著作有《仁里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