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99—1062 【介紹】: 宋廬州合肥人,字希仁。仁宗天圣五年進士。累擢監(jiān)察御史,建言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歷三司戶部判官,知揚、廬、江寧、開封等州府,遷右司郎中。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斷訟明敏正直,開正門,令訟者直到堂前,自陳曲直,杜絕吏奸。京師有“關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權御史中丞,遷三司使,拜樞密副使。卒謚孝肅。有《包孝肅奏議》。全宋詩
包拯(九九九~一○六二),字希仁,合肥(今屬安徽)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進士。歷知建昌、天長縣,徙知端州,遷殿中丞。慶歷三年(一○四三),拜監(jiān)察御史里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五)。出為京東轉運使。七年,改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陜西轉運使(同上書卷一六○)?;实v四年(一○五二),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同上書卷一七二)。嘉祐元年(一○五六),為右司郎中、權知開封府(同上書卷一八四)。三年,遷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同上書卷一八七)。四年,為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同上書卷一八九)。六年,遷給事中,尋拜樞密副使(同上書卷一九三)。七年卒,年六十四。謚孝肅。有奏議十五卷,今存《包孝肅奏議》十卷。《宋史》卷三一六有傳。全宋文·卷五三八
包拯(九九九——一○六二),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天圣五年進士及第,授大理評事、知天長縣,徙端州,累遷監(jiān)察御史。奉使契丹還,歷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轉運使,入為三司戶部副使?;实v二年,擢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四年除龍圖閣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徙知瀛、揚、廬、池、江寧、開封等州府。嘉祐三年,權御史中丞,次年權三司使。六年,遷給事中,為三司使,數(shù)日,拜樞密副使,卒于任,謚孝肅。拯向以廉潔著稱,執(zhí)法嚴峻,不避權貴?!?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六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08—1089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景仁。仁宗寶元元年進士第一。累官知諫院,嘗連上十九章勸仁宗立嗣,因罷諫職,改集賢殿修撰。英宗即位,遷翰林學士,旋出知陳州。神宗立,復為翰林學士。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遂致仕。哲宗時,起為端明殿學士,提舉崇福宮。累封蜀郡公。卒謚忠文。嘗與修《新唐書》、《仁宗實錄》,著有《范蜀公集》、《東齋記事》等。全宋詩
范鎮(zhèn)(一○○八~一○八九),字景仁,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寶元元年(一○三八)進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二),調新安主簿。召試學士院,授直秘閣、判吏部南曹,開封府推官。擢起居舍人、知諫院,改集賢殿修撰,糾察在京刑獄,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誥。英宗立,遷翰林學士。明年,出知陳州。神宗即位,召復翰林學士兼侍讀、知通進銀臺司。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熙寧三年(一○七○)以戶部侍郎致仕。哲宗立,起提舉中太一宮兼侍讀,懇辭不就,改提舉崇福宮。數(shù)月復告老,再致仕,累封蜀郡公。元祐三年閏十二月卒,年八十一。謚忠文。有文集百卷,已佚。事見宋韓維《南陽集》卷三○《忠文范公神道碑》?!?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七有傳?!》舵?zhèn)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卷三九《范蜀公集》為底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全宋文·卷八六二
范鎮(zhèn)(一○○八——一○八八),字景仁,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寶元元年進士及第,調新安主簿,累擢起居舍人、知諫院,言事務引大體。仁宗無子,鎮(zhèn)連上十九章請立嗣。乃罷知諫院,改集賢殿修撰,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誥,判太常寺,出知陳州。神宗即位,復為翰林學士兼侍讀、知通進銀臺司。反對王安石變法,以戶部侍郎致仕。哲宗立,拜端明殿學士,起提舉宮觀,欲以為門下侍郎,固辭,復告老,累封蜀郡公。元祐三年閏十二月卒,年八十一,謚忠文。有文集百卷,又著《東齋記事》十卷(今有輯本)等。見韓維《范公神道碑》(《南陽集》卷三○),蘇軾《范景仁墓志銘》(《東坡集》卷三九),《宋史》卷三三七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0—1063 【介紹】: 真宗第六子。大中祥符八年封壽春郡王,天禧二年封升王,立為太子。真宗死,嗣位,由章獻太后垂簾聽政。明道二年,始親政。在位時,西夏強盛,宋兵屢遭失敗。遼亦乘機索取關南之地。乃屈辱求和,增加納遼歲幣,又以銀、絹、茶等與西夏議和。官吏軍隊員額和俸餉大增,冗官冗兵冗費積貧積弱局面形成。曾起用范仲淹任參知政事,實施新政,但不久即廢罷。在位四十二年。全宋詩
宋仁宗趙禎(一○一○~一○六三),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封升王,冊為皇太子。乾興元年(一○二二)二月即位,由章獻劉太后稱制主持朝政,凡十一年。明道二年(一○三三),太后去世,始親政。嘉祐八年卒,年五十四,葬永昭陵,廟號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建元天圣、明道、景祐、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有《御制集》百卷(《玉海》卷二八),已佚。見《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紀》。今錄詩十三首。全宋文·卷九四○
宋仁宗趙禎(一○一○——一○六三),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章獻皇后養(yǎng)為己子。初名受益。祥符七年封慶國公,八年封壽春郡王。天禧元年兼中書令,明年進封升王,冊為皇太子。乾興元年二月即帝位,時年十三,太后稱制。明道二年太后崩,始親政??刀ǔ?,宋夏戰(zhàn)起,任韓琦、范仲淹以拒之,遂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之戰(zhàn),后以歲賜銀、絹、茶等與西夏議和。契丹乘機逾盟,索取關南地,乃增歲幣,任富弼以和之。慶歷三年八月任范仲淹、富弼革弊圖新,實行「慶歷新政」。然因權貴沮之,旋罷。在位恭儉仁恕,然冗官、冗兵、冗費日增,漸成積貧積弱之勢。在位四十二年,年號九:天圣、明道、景祐、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有集一百卷。見《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紀》,《玉海》卷二八《治平仁宗御書》條。
人物簡介
石祖仁,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石中立長孫。皇祐初為大理評事,以祖父死、叔父繼亡,言承祖重服事,下禮院議。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七,《宋會要輯稿》禮三六之三,《宋史》卷一二五、二九一。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仁宗天圣間進士。累遷兩浙提點刑獄,論鑒湖不可為田,列利弊甚悉。英宗治平元年知洪州,建學校,立章程,以德化俗。全宋詩
施元長,字景仁,宣城(今屬安徽)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進士。調饒州推官,累遷兩浙提點刑獄。英宗治平中知洪州。明嘉靖《寧國府志》卷八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3—1072 【介紹】: 遼皇族,字糺鄰,一字一得。有智略。興宗即位,授左千牛衛(wèi)將軍,兼領禁衛(wèi)。帝與論政,深器之。累知北院樞密副使,與劉六符使宋,議歲幣事。歷北院大王、東京留守。道宗靖寧九年,平耶律重元之亂,加尚父,拜北院樞密使。咸雍元年,進于越。為耶律乙辛所忌,出為南京留守,改西北路招討使。五年,鎮(zhèn)壓阻卜塔里干獲捷。
人物簡介
【生卒】:1015—1051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常甫。王安石兄。仁宗慶歷中以五經(jīng)授弟子于江淮間,被教成材者甚眾。后以進士下科補宣州司戶,官終監(jiān)江寧府鹽院。
人物簡介
【生卒】:?—1076 【介紹】: 遼興宗后。契丹名撻里。蕭孝穆之女。帝即位入宮,生道宗,立為皇后。道宗即位,尊為皇太后。重元謀亂,太后親督衛(wèi)士,破逆黨。卒謚仁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