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4詞典 2分類詞匯 62
《漢語大詞典》:于茲(於茲)
(1).在此。書·盤庚上:“我王來,既爰宅于茲?!?孔 傳:“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遺逸中:“殘珠剩玉,淪沒淵海,能亡三嘆?因識其目于茲云?!?br />(2).于今,至今。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虛心定志,欲聞流議者,三年于茲矣?!?晉 潘岳 《懷舊賦》:“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茲矣?!?唐 韓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愛,人莫與夷,自始及今,二紀(jì)于茲?!?br />(3).當(dāng)今,今世。漢書·司馬相如傳:“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于茲。” 顏師古 注:“于茲,猶言今茲也?!?br />吁嗟;嘆息。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于茲先生,秉德恭勤?!?br />(1).至今。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南朝 梁 任昉 《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設(shè)謗木,於茲三年矣?!?br />(2).在此。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執(zhí)銓以平,御煩以簡。 裴楷 清通, 王戎 簡要,復(fù)存於茲?!?/div>
《國語辭典》:建康  拼音:jiàn kāng
1.地名。位于今江蘇省江寧縣南。東晉改建業(yè)縣為建康,隋又改稱江寧。
2.東漢順帝的年號。(西元144)
《國語辭典》:淮西  拼音:huái xī
泛指淮河上游一帶,位于今安徽省北部、河南省東部。
《國語辭典》:桂林  拼音:guì lín
1.桂木的樹林?!冻o。王褒。九懷。株昭》:「步驟桂林兮,超驤卷阿?!?br />2.地名。位于今廣西?!段倪x。賈誼。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div>
《漢語大詞典》:江關(guān)(江關(guān))
(1).古關(guān)名。相傳 戰(zhàn)國 時 巴 楚 相爭,于今 四川省 奉節(jié)縣 東 長江 北岸 赤甲山 上置關(guān),故名。又名 捍關(guān) 。后移于 長江 南岸,為 瞿塘峽 南面屏障,又名 瞿塘關(guān) 。
(2). 湖北省 枝城市 的 荊門 與 宜昌縣 的 虎牙 二山夾 江 對峙,稱 江關(guān) 。后漢書·岑彭傳:“ 劉歆 長驅(qū)入 江關(guān) ,令軍中無得虜掠?!?陳衍 《張廣雅督部電召來鄂》詩:“昔歲 沅 湘 單舸還,蒼茫風(fēng)雪下 江關(guān) ?!?br />(3).猶言海內(nèi)。 唐 杜甫 《詠懷古跡》之一:“ 庾信 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br />(4).指 江 南。 清 龔自珍 《寒月吟》:“ 江 關(guān)斷消息,生死知無因?!?/div>
《國語辭典》:漢中(漢中)  拼音:hàn zhōng
地名。位于今陜西省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秦嶺與大巴山之間,漢水流貫其間。
《國語辭典》:日南  拼音:rì nán
郡名。漢時設(shè)置。相當(dāng)于今越南中部的廣平、廣治、順化三省的范圍。
《國語辭典》:西?! ?span id="yy8ftou" class='label'>拼音:xī hǎi
1.西方的海。亦泛指西方?!抖Y記。祭義》:「推而放諸東海而準(zhǔn),推而放諸西海而準(zhǔn)?!埂冻o。屈原。離騷》:「路不周以左轉(zhuǎn)兮,指西海以為期?!?br />2.郡名。漢朝設(shè)置,轄境約在今青海省內(nèi)。
《國語辭典》:西冥  拼音:xī míng
西方幽暗的地方?!段倪x。謝莊。月賦》:「擅扶光于東沼,嗣若英于西冥?!?/div>
《國語辭典》:牂牁  拼音:zāng gē
1.船只停泊時用以系繩的木樁。清。李斗《揚(yáng)州畫舫錄。城南錄》:「水有牂牁系舟,陸有木寨系馬。」也作「牂柯」。
2.郡名。漢時設(shè)置。位于今貴州省舊遵義府以南,至司南、石阡等府,皆其地。
3.河川名。源出貴州惠水縣西北亂山中,流經(jīng)廣西入廣東為西江。也稱為「濛江」。
《國語辭典》:齊國(齊國)  拼音:qí guó
1.國名。位于今山東省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于此,傳至戰(zhàn)國時,君位被權(quán)臣田氏篡奪。后為秦國所滅。
2.齊,中央。齊國指中州、中國、中華?!读凶?。黃帝》:「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臺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
《國語辭典》:歷下(歷下)  拼音:lì xià
1.地名。春秋時齊國都邑,位于今山東省歷城縣西。
2.位于山東省歷城縣大明湖西畔的亭子。面山背湖,風(fēng)景絕佳,是著名的游覽勝地。《老殘游記》第二回:「歷下此亭古,濟(jì)南名士多。」
《國語辭典》:六詔(六詔)  拼音:liù zhào
詔,蠻夷的王或首領(lǐng)。六詔指唐代西南夷六個部落的總稱。在今四川及云南二省交界地,即蒙巂、越析、浪容、邆睒、施浪、蒙舍(蒙舍處最南,也稱為「南詔」)。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蠻子朝〉:「西南六詔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顾巍j懹巍赐淼菣M溪閣〉詩:「瘴霧不開連六詔,俚歌相答帶三巴?!?/div>
《國語辭典》:秦嶺(秦嶺)  拼音:qín lǐng
山脈名。起自甘肅省天水縣,綿亙于陜西省南部,終于河南省陜縣。是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也是地理上的天然界線,南北氣候、景觀不同。也稱為「秦山」、「終南山」。
《國語辭典》:先零  拼音:xiān líng
先凋零?!冻o。屈原。遠(yuǎn)游》:「微霜降而下淪兮,悼芳草之先零?!谷龂?。曹植 橘賦:「邦換壤殊,爰用喪生,處彼不彫,在此先零。」
《國語辭典》:先零  拼音:xiān lián
漢時羌族的一支。在今甘肅省導(dǎo)河以西至青海省境。后漸與西北各族融合。
《國語辭典》:中岳(中嶽)  拼音:zhōng yuè
位于河南省登封縣北的嵩山。參見「嵩山」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