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1詞典 1分類詞匯 80
《漢語大詞典》:十思
(1).謂反復(fù)思慮。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所取者 恪 也,今已死”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喜 《志林》:“初 權(quán) 病篤,召 恪 輔政。臨去,大司馬 呂岱 戒之曰:‘世方多難,子每事必十思。’” 前蜀 貫休 《壽春節(jié)進(jìn)》詩:“儉德為全德,無思契十思。”
(2). 唐 魏徵 諫 太宗 予以慎重思考的十個方面。舊唐書·魏徵傳:“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恐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迹肫澗诺?,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div>
《漢語大詞典》:舉最(舉最)
定期考查地方官吏,政績優(yōu)異者予以升遷,謂之“舉最”。漢書·京房傳:“﹝ 焦贛 ﹞愛養(yǎng)吏民,化行縣中,舉最當(dāng)遷?!?唐 杜甫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詩:“不作臨岐恨,唯聽舉最先?!?唐 呂溫 《衡州刺史謝上表》:“三載陟明, 虞 書盛典;六條舉最, 漢 制宏規(guī)?!?/div>
《國語辭典》:駁議(駁議)  拼音:bó yì
漢時臣屬對朝廷決策有異議而上書,稱為「駁議」。《東觀漢記。卷一七。宋均傳》:「數(shù)納策謀,每駁議,未嘗不合上意?!埂逗鬂h書。卷四三。朱暉傳》:「國家樂聞駁議,黃發(fā)無愆,詔書過耳,何故自系?」也作「駮議」。
《漢語大詞典》:矜全
憐惜而予以保全。后漢書·馬融傳論:“夫事苦則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慮深。” 宋 曾鞏 《代宋敏求知絳州謝到任表》:“何僥冒之使然,實(shí)矜全之有自?!?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故敗則丁壯旄倪悉戮,獨(dú)處女被矜全,使侍房闥?!?/div>
《漢語大詞典》:受藏
接受并予以收藏。周禮·天官·大府:“頒其貨於受藏之府?!?/div>
《漢語大詞典》:補(bǔ)蔭(補(bǔ)廕)
對因故而被取消的蔭封予以補(bǔ)封。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bǔ)遺·勛戚·陸炳恤典:“時 新鄭 於 王俊民 補(bǔ)廕、 唐樞 復(fù)官事,抗疏力爭,謂初年用事之臣,凡先帝所斥者,盡褒顯之,幾同 武王 反 商 ?!?/div>
《漢語大詞典》:議請(議請)
指有特殊身份者犯罪時,可原其罪情奏請予以減罪。《魏書·刑罰志》:“先朝既無不訊之格,而空相矯恃,以長違暴。諸在議請之外,可悉依常法?!?span id="9mtacfx" class="book">《舊唐書·刑法志》:“又有議請減贖當(dāng)免之法八:一曰議親,二曰議故,三曰議賢,四曰議能,五曰議功,六曰議貴,七曰議賓,八曰議勤?!?span id="fivd8jm" class="book">《舊唐書·刑法志》:“其犯十惡者,不得依議請之例?!?/div>
《國語辭典》:申救  拼音:shēn jiù
陳述他人的冤屈并加以營救?!稌x書。卷六九。周顗傳》:「既見帝,言導(dǎo)忠誠,申救甚至,帝納其言?!?/div>
《漢語大詞典》:褒述
亦作“褒述”。 謂記述其功德予以表彰。 漢 蔡邕 《光武濟(jì)陽宮碑》:“顧見神宮,追惟桑梓襃述之義,用敢作頌。”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皇恩褒述,班同三事,榮哀既備,寵靈已泰?!?宋 孔平仲 續(xù)世說·假譎:“ 三思 諷太史奏,其夜攝提星入太微至帝座,此則王者與大臣私相接,大臣能納忠,故有所應(yīng)。 中宗 降詔褒述?!?/div>
《漢語大詞典》:議勞(議勞)
謂評議其勤勞王事的業(yè)績予以褒賞。 宋 王圭 《賜韓琦免恩命第一表不允批答》:“班號在廷,議勞有典,奚煩沖避,以閼巖瞻。”
《漢語大詞典》:獎異(奬異)
(1).破格的獎勵。《宣和遺事》后集:“能立奇功者,并優(yōu)加奬異,不限常制。”
(2).以為卓異而予以勉勵。 宋 文天祥 《〈杜架閣詩〉序》:“予嘉其有志,頗奬異之?!?/div>
《漢語大詞典》:舉駁(舉駁,舉駮)
亦作“ 舉駮 ”。提出理由,予以駁回。宋史·仁宗紀(jì)一:“詔大辟疑者奏讞,有司毋輒舉駁?!?span id="4ks9xkn" class="book">《宋史·職官志一》:“ 元豐 七年有旨,舉駮事,依中書舍人封還詞頭例。”
《漢語大詞典》:恤錄(卹録)
撫恤記功。 明 歸有光 《隆慶元年浙江程策四道》之一:“言官加恤録之恩,方士致左道之辟?!?br />謂予以撫恤,并記其功。明史·宋濂傳:“﹝ 濂 ﹞久死遠(yuǎn)戍,幽壤沉淪,乞加卹録?!?/div>
《漢語大詞典》:敘欽(敍欽)
亦作“敘欽”。謂予以敘用和禮遇。書·盤庚下:“朕不肩好貨,敢恭先生,鞠人謀人之保居,敘欽?!?孔 傳:“人之窮困能謀安其居者,則我式序而敬之。” 蔡沉 集傳:“使鞠人謀人之保居者,吾則敘而用之,欽而禮之也。”
《漢語大詞典》:召諭(召諭)
命人來,予以曉示。宋史·梁適傳:“益兵拒守, 羌 復(fù)驚疑。 適 具牛酒,召諭其種人,且罷所益兵, 羌 不為患。”